这些焦虑孤独的画像,讲述了一代人的故事
2017/11/18 财评天下

     来源:网络

    

    


    

     李陈辰

     标签:精神的自省

     方向:在具象绘画中寻找观念的叙事维度

     目标:关注与探讨当代人的精神现实

     李陈辰的画室就在松美术馆附近,一个临街的建筑。这里都是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两层的落地玻璃大窗,整个冬天的阳光都可以倾泻进来。

    

     李陈辰画室

     我们一进去就看到画室中挂着超写实大家冷军的作品,他毫不讳言,那是复刻品。冷军的作品,超写实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衣服上的纤维都分毫毕现。这显然不是李陈辰的路子。但是,李陈辰也会仔细研究。

    

     李陈辰画室

     李陈辰花了更多时间研究,并且特别喜欢的是伦勃朗,他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张张伦勃朗的作品说,你看到他的脸在变苍老吗,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变化。

     这也是一种凡人都躲不过的变化,这种精神的变化也可能和身体的变化有关。

    

     李陈辰画室

     35岁,在李陈辰看来是个“身体透支的坎”。7月,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让这个大小伙在病房里连续躺了近一周,随之而来的美院博士录取通知书,又是对其精力的一大考验。

     跟大多数青年艺术家一样,李陈辰以前创作经常是昼夜不分的,画到深处,东方也渐白了,简单一个回笼觉,就是补偿体力最好的方法。不过,现在,他已经慢慢在往正常的创作状态调整了。正是那场病,让李陈辰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开始思考生命的脆弱,所以,在他看来,今年是一个“往死而生的逆境”。

    

     李陈辰画室

     对生命本身,李陈辰其实早就开始关注了。他研究佛学,认为佛法中对生命、人生的理解很有启示性作用,这场“生命的转折”,更让他明确了以往的一些思考:“身体在这个技术时代的脆弱性和不堪一击”。

     李陈辰为什么会将自身看得如此脆弱,显示出人与时代的巨大差异?这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不无关系。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独生子女中的一员,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变革过程。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关系网络的变更,造就了这代人独有的性格特点——孤独感、焦虑感,甚至是因此带来的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恐惧。

    

     李陈辰画室

     在李陈辰看来,传统的家庭结构、社会关系是“诗意的景观社会”,技术的创新,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社会,被迫接受这种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他想要逃离,就像其作品《孤岛-隔离》中的小男孩一样,指着一条干枯河道中一条渐渐生命消逝的鱼,这种看着生命逝去的痛楚感,正是他对于成长和生存状况的自省。

    

     《孤岛—隔离》油画 160x230cm

    

     《戈多的等待》油画 190x270cm

     李陈辰善于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符号特征,并且通过荒诞的画面来呈现。他的作品主体,无论是人或动物,都习惯性地低着头,或者干脆背对大家。在漆黑的旷野,或者狭小的空间中,戏剧性的灯光聚集到他们身上,他们则显露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独立与瑟缩,低顺的眉眼,试探性地与外界接触,却害怕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吞噬。

    

     《米小姐的未知现场》油画 180x130cm

    

     《I have an only rose》油画 50x50cm

     矛盾、孤独、焦虑、对未知的恐惧,这是一直贯穿在李陈辰作品中的元素,他也希望借荒诞的写实绘画方式,表达专属于这代人的心理故事,所以,尽管他的作品是具象写实的,我们却不能从表象上去认知。

    

     李陈辰在2017中国写实画派十三周年展上

     就在2017年11月5日,一场聚集国内写实画派创作精英的展览,在嘉德艺术中心举办,在这场2017中国写实画派十三周年展上,李陈辰的作品《夏娃的坠落》《女王的诱惑》,与陈逸飞、艾轩、王沂东、杨飞云等艺术家的画作一起展出。这可能就是对李陈辰作品及个人最直观的肯定。

    

     《迷局》油画 120x160cm

    

     《古典鸡》油画 50x40c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财评天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