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篇摄影游记
2013/8/22 小林

     旅行总是快乐的,整理游记总是痛苦的。

     以最近《青海热贡:寻找信仰的力量》(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bcbcc0101ldoa.html )的构思与编写过程,与小伙伴们分享一些游记编辑的技巧。也顺便让那些被我含恨删除的照片露一小脸。

     旅程中,一切都是新鲜意外的,遇到什么好玩好看必拍,反正数码照片也不要钱。这次去青海同仁三天,共拍了3537张照片,合计51G,平均每天拍一千张以上,真是逮啥拍啥。

     回来后,经过一番挑选,选出了自己觉得拍得比较好的,大概有150张左右,此时,痛苦的煎熬才刚刚开始。

     如果把这150张照片不加选择和编排地放出来,那对观众将是一场灾难,这些照片散乱,毫无头绪,数量巨大。就算有些人真有耐性把这些片子看完,最多只能得出两个印象:第一,这家伙在显摆他的旅程,要知道,如今在网上晒旅行,是比炫富更让人憎恶的事。第二,散乱无主题的照片,让人看完头脑混乱,感觉不知所云,最后只好无奈地夸你一句说,哎,你拍照水平还不错嘛。

     因此,写篇好游记的第一要点,照片要少,能用一张照片说明的问题,绝对不能用两张,别人来看游记和故事的,不是来看你显摆破摄影技术的。我的游记照片一般控制在不超过二十张,热贡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初步构思是三十张。但编到最后,三十张实在没法说完所有的事,所以这篇游记最后的照片数,是惊人的三十八张。

     有些聪明的做法,是把不同的景点,分别做游记,这样主题鲜明了,片子也好选,也是现在普遍写游记的做法。但是,这种方式往往过分执着于点,而无法得到一个地区的全貌。况且网上大家都很忙,没空去把你其他的游记都找出全读一遍。

     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只描述一个点,往往会沦为猎奇式的肤浅描述,无法做主题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可以作为别人旅游的指引,却无法阐述你对这一地区的总体印象。

     因此,写一篇游记,只能让别人知道你看到什么,是不够的。对于一个有追求的拍摄爱好者,你应该从纷繁中找出主题,使之有一定的升华,并使得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才能脱离看图说话的困境。

     对着这150张散乱的毛胚片,有民俗风情,有风光小品,有生活写照,真是乱七八糟。我整整困苦了三天,没想出怎么把它们组织起来。

     直到一天深夜失眠,我无聊中突然顿悟,藏地,那些淳朴坦诚的眼神和微笑,藏着的,不正是信仰的力量么?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以这个作为切入点,或许能获取观众的共鸣,而不仅是炫耀一下自己旅行看到的那些奇风异俗。

     一切到此豁然开朗,然而写游记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于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在网上搜索阅读关于藏传佛教的资料,要写信仰,决不能信口开河,最起码的要求,是这篇游记能得到当地人看过后的认同,这也是我对写一篇游记的最低要求。

     然后格鲁派,噶当派,一路上溯上去,把藏传佛教的发展史大致了解了一遍,中间还被仓央嘉措的情诗研究吸引了一下,花了一下午去研究仓央嘉措的生平之谜和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

     回到游记的编写,地理环境的描述,奇怪仪式的产生,唐卡壁画堆绣艺术,淳朴率直的民风,都可以归结到宗教信仰这个大主题下,但是作为一篇游记,绝不能写得太深,大部分读者对藏传佛教都不了解,如果写成一篇研究论文,那怕是要失败的,只能往浅里写。

     构思完毕,回到图片编选这个艰苦的话题。

     有了构思,大部分的照片虽然拍得不错,可是无助于主题,于是第一轮删掉了一半,还剩大概60张左右,此外根据这个主题,增补了大概十多张,虽然拍得没那么好,不过照片主要是用来说事的。在恰当的主题里,没那么好的照片也会变得很好。

     说说游记编辑的一些一般原则:

     1、游记的第一张,也就是封面照片,要必须足够吸引人,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或足够漂亮,才能吸引大家继续读下去。(这一点下面还会详细分析)

     2、高潮不要来得太早,不然后面的部分没法看,都是无尽的空虚。要在图片排列中有起承转合,不断设计小高潮出现,使得全篇起伏有致。一般来说,平静的开篇,越来越精彩的片子,最后是一个有回味的收尾,会让人得到较清晰的印象。

     3、风光静物和人文照片最好交错出现,大场面和特写也要隔开,这样看着不累。我的游记里,人物的故事往往是游记的核心,但总是是以相对空灵的风景或小品进行分割,不至于让人看得喘不过气来,这也算是苦药之外的糖衣。

     4、照片与照片之间的色彩、构图、光影变化跳跃,也是相当重要的,同一色调构图的照片反复出现,会让人审美疲劳,懒得再看下去。能用一张照片说明的事,必须果断删掉其他的,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经常在两张照片之间犹豫挣扎很长的时间。这个回合,我第二轮又痛苦地删除了60多张里的20多张。

     5、文字说明与图片之间的关系,相当玄妙,也是游记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照片里已经说得够清楚的,文字就不要过多解释,可以多说说照片之外的故事,扯扯淡,大家都爱看。如果照片是充满悬疑的,文字里必须解释清楚一些,使得观众不会困惑。以上是大原则,再阐述开去又是一篇论文,就此打住。

     6、照片的出现,必须为文章服务,如果某张照片的出现打断了文气的节奏,那么不管再好的照片,也是必须果断删除的。而有利于文章阐述的照片,就算没光没影,角度平淡,也会因为文章而焕发光彩。最后这个阶段,我含泪删除了40多张照片里的10多张,又增补了两张看起来很一般的照片,最后照片总数是38张。

     下面进入看图说话时间:

    

     用香灰和墨汁涂抹,跳於菟舞的土族帅哥。

     这是我反复斟酌后选定的封面照片。

     拍摄奇异的风俗,常见的误区,是花大力气去描述风俗的本身,而忽略了此中对人的常态的展现。通常来说,寻找非常态场景里的常态,更能展现你的独特观察力。

     这张照片,不但呈现了凶狠的目光与妆容,更吸引我的是由于香灰弥漫,眼睛被熏红的血丝,眼睛和鼻孔被烟熏出的眼泪和鼻水,这样的细节通过大特写被展现出来,也能给人更多的震撼力和回味空间。

    

     正在撕咬生肉的於菟舞者(他们真的吞下去了,我跪。。。)

     这张也很生猛,可惜已有一张生猛的眼神特写,再放出来就多余了,只好忍痛删除。

    

     这张正在化妆的照片也很有趣,可惜这个题材已经有三张了,再多会侵占大局,改变文章主题方向,含泪删~

    

     摆拍,删!

    

     日落后的余光,荒凉的河谷,正在修建的寺院,站在碎石堆上的小阿卡(在藏区,喇嘛是有身份地位的尊称,一般僧侣只能叫阿卡)表情迷茫,环境气氛凝重。

     这是张我很喜欢的照片,里面有信仰之外的其他话要说,以后其他专辑里这张可能会出现,但对这篇以信仰为主题的游记,这张照片太深了,含恨删~

    

     小麦收割后,村里的晒场,有久违的树下的土秋千,漂亮的午后光影,自然生动的表情。但是……这张照片会分散游记的主题,在第三轮最后的遴选里被删除。

    

     隆务老城的圆通寺,汉传佛教的寺庙里,老人在读藏传佛教的经书

     这个场景拍了大概有三十张,与游记的信仰主题也相当吻合,但是由于摄影者的出现,破坏了照片原有的宁静氛围,最后这个场景全军覆没,一张都没选。

    

     左图老人眼睛式样独特,眼镜片反光也很有趣。

     右图卖瓜摊档,两个小朋友玩耍的瞬间抓得很好。

     可惜,都无助于主题,第一轮被删。

    

     两张喇嘛群像。第一张场景气氛自然,第二张左侧僧人的双手合十很有意味。经过一番选择障碍的挣扎之后,犹豫不决地删除了第一张。

    

     藏族姑娘很漂亮,藏族服饰也很漂亮。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发现,小伙伴们都没什么胆量搭讪,可能是因为身份地位担心被拒绝吧,我胜在脸皮厚,上去聊两句就开拍,慢慢的小伙伴们都围上来了,拍得比我还凶。

     一般来说,搭讪的成功率是90%,不搭讪的成功率是0%。

     可惜这样的照片很不耐看(不是说姑娘),第一轮果断删除。

    

     小喇嘛灿烂的笑容,绘制唐卡的场景。这样的照片每个旅游的人都会这样拍,作为一个有强烈自尊心的拍摄者,这样寻常视觉的照片,还是留给有更高端器材的人拍去吧,第一轮删除。

    

     对每位藏民拍摄特写时,都会打声招呼得到允许再拍,这是基本的尊重,也能拍到更为自然的神情。但经常交流半天互相都不知道说啥,只好大家都拼命点头,微笑,告别。

     转经的照片太多了,这几张在第二轮被删除。

    

     肉店的杨老板普通话说得好,聊了半天。牦牛肉浓烈的香味,让我瞬间就饿了。在说藏传佛教的游记里,出现肉店,不太合适,第一轮删除。

    

     藏族农家乐里,这个太阳能煮开水器很有才。

     离主题太远,会分散读者注意力,对全文有损,第一轮删除。

    

     老城里的回族孩子,地面的阳光强烈反射,呈现油画一样的金黄色彩,和金色热贡主题吻合,孩子羞涩的表情也很好玩。但篇幅所限,第二轮忍痛删除。

    

     日出前的隆务寺,远处县城灯火万家,很有神秘感。

     隆务寺建筑已经出现了两张,再多就会看腻,删。

     草原的风光片也被我删了不少,最后只剩一张,这篇文章里草原不是重点,因此有一张交待一下环境就够了。

    

     山谷里的麦田,日落后的色温充满怀旧气息。

     和主题关系不大,遗憾删除。

    

     左图热贡的孩子从小模仿宗教仪式,右图法师与壁画的呼应很有趣。

     篇幅有限,第三轮忍痛删除。

    

     仪式上,向山神供奉的哈达。门外的侧光,仰拍的角度,让祭祀者充满神圣感。篇幅问题,最后一轮删除。

    

     卓玛姑娘因为汉文好,对当地历史文化了解多,口齿伶俐,而成为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这次很多藏族知识从她处学得。看百米堆绣的时候,请她做个人物点景,她说,我应该跪下。

     这张照片最后没选上,可能是因为神情不够投入,很遗憾。

    

     这次在热贡认识的新朋友阿夏,长发飘飘,英俊帅气,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乐队“野狼组合”的主唱,还热爱摄影,我们一路都在聊佳能的红圈镜头的焦外。

     阿夏和卓玛,虽然一路交谈很多,但其实我不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拍出的照片总觉得浮于表面,因此,他们的照片和故事,最后没有选入这篇游记之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