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外流3大模式解析!上药、九州通、国大药房这样布局
2018/4/18 7:30:00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来源: 第一药店财智

    

     得益于“医药分开”持续推进,处方外流正处在全面爆发的临界点。

     处方外流实际上是药品销售利益的重新分配过程,自然引得各路诸侯下场竞逐。围绕处方外流,药企、流通企业、零售企业等进行了诸多尝试,开始跑马圈地。

     处方外流需跨越“三座大山”

     处方外流的业务模式其实非常好理解,就是让原本在医院发生的处方药销售转移到院外,由流通企业或是社会药房来承担处方药的销售工作。但是实际执行起来,还有不少难点待以突破,我们总结有三:

     处方来源问题。处方只能由医生开具,医生的执业地点在医院,医院从药品销售中获益。如果要处方外配,首要解决的就是医院和医生的意愿问题。医生愿不愿意放、医院愿不愿意放,放了之后收益会不会下降。如果下降了,需不需要补贴,补贴多少,这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于要承接处方外流的机构来说,现实的问题就是到底是找医院合作还是找医生合作,找医生合作不能绕过医院,找医院合作不能绕过医生,三方的利益需要兼顾。

     医保统筹问题。医保统筹账户目前没有对社会药房开放,意味着在药店买药只能通过医保个人账户,个人账户额度用完之后,患者如需报销,必须要到医院买药。

     考虑到医保基金本来就不宽裕,统筹账户向社会药店开放尚需时日。

     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走医保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且报销比例高于药店(10%左右);随着基药制度完善,基层用药限制放开,分级诊疗制度执行,基层医疗机构的接诊人次将更多,开药的机会也更多,常见病、慢病续方将更多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对处方外流、医药零售亦有一定分流作用。

     社会药房药事服务能力问题。处方外流主要的承接对象是社会药房,处方来了,社会药房能不能接得住也需考虑。

     对于处方药,患者可能需要问询服药禁忌、配伍规范等,此前医院药房,药师有专业背景且经验丰富,用药安全有保障。

     而零售药店药师数量不足,且存在挂证、影子药师的情况,药事服务能力不足,或影响患者用药安全。

    

     当然,以上都是相对比较极端的考虑,在实操中,解决的方案可以是医院和社会药店信息互联互通,医院的处方直接开到社会药房;或是第三方处方共享平台,连接多家医院、多家药店,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动态匹配。

     针对医保统筹的问题,可以首先考虑放开慢性病门诊统筹,这样既便于患者购药,又不至于扩大医保基金缺口。另外可对开放的药店予以要求,比如达到GSP标准、经营诚信规范、无不良事件记录等。逐步探索医保开放的力度,更好满足居民就医购药需求。

     对于药事服务问题,实际上业内已经有了诸多探索,比如“共享药师”、“线上药师”、“药诊店”等,即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药师的工作效率或替代方案,高效利用优质药师资源,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处方外流牵涉到医院/医生的收益,药企的市场策略,流通企业的经营结构,药店的市场规模,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的流通渠道变化,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问题。

     以上提到的难点是实施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现象,要完成“医药分开”、“处方外流”还与医保基金使用管理、医疗卫生政策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院薪酬分配、患者的就医购药习惯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突破不易。

     上海医药:DTP药房+电子处方流转

     处方外流承接经验,首推上海医药。由于其分销巨头身份,其很早就在布局处方外流业务,主要路径在医药分销和医药零售两端。

     医药分销端是“药房托管”,截至2017年末,上海医药共托管医院药房226家,新增97家。

     医药零售端的主要布局为零售连锁药店、院边店、DTP药房三部分。截至2017年末,上海医药有院边药房54家,新增14家。

     DTP业务是上海医药零售业务最大的看点。在并购康德乐之后,上海医药已成为国内DTP业务的绝对龙头,DTP门店数超过70家。

     DTP业务指的高值药品直送,由药企直接将高值药品配送到相关零售门店进行销售,商业利润更高。在产出上,DTP药房收入可到2000万元/年,是普通药店的数十倍。不过,DTP业务更依赖与药企的资源对接,以及更高的药事服务能力。

     上海医药在2015年成立了上药云健康,发展处方药新零售“互联网+”业务平台,同时整合了DTP业务。上药云健康的主要模式是打通医院HIS系统,实现医院处方线上导流,线下配送。

     据其官方数据,仅2017年就实现了对接各级医疗机构214家,处理超200万张电子处方。

     上海医药同时积极参与上海社区综改处方延伸项目,助力分级诊疗,目前已覆盖上海市146家社区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上海医药还与腾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从处方获取与管理、实现与配送及处方增值服务的处方药新零售价值链闭环。

     处方增值服务端,上海医药尝试为个人提供创新医疗支付解决方案,携手阿斯利康推出泰瑞沙?金融分期方案,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短期现金支付压力;与百时美施贵宝联合,落地了国内首个“按疗效付费”创新疗效保险项目。

     九州通: 网络配送+智慧药房

     九州通是行业排名第四的医药流通企业,也是全国最大民营医药流通企业。在处方外流趋势下,其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2016年2月,九州通公告,收到湖北省食药监批复函,省食药监局为鼓励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参与新医改医药分业改革,探索处方药电子商务销售和监管模式,同意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试点开展武汉市中心医院门诊药房部分药品远程销售配送业务,并准予好药师在互联网上结算相关费用。

     2016年7月,九州通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达成智慧服务战略合作,九州通将为其开发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平台及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

     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

     1)九州通负责建设一个与医院对接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该平台与医院HIS系统对接,传输处方信息,向患者提供药品供应服务;

     2)根据用药依从性原则,在患者首诊之后,医院可以通过慢病管理系统,对慢病患者进行管理;

     3)供应链管理平台以具有经营药品的零售药店为载体,该药店应当严格依据GSP药店建设标准建设、管理,与九州通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对接,采用自动存储货架、电子标签、条形码、无线手持终端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实行精细化的货位管理和药品卖出的批号追踪;

     4)九州通应当对合作药店的经营管理、质量安全承担责任,确保出售的药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5)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临床药学的服务水平,优化肝病病人的药学服务,九州通及其授权的下属公司可以聘请医院的临床药师到合作药店进行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以上即为一个完备的处方外流模型:由医药流通公司搭建处方信息平台,对接医院处方信息,与零售药店合作,为零售药店供药,并对药物质量和安全负责。

     同时,为了提高零售药店管理水平,还可聘请医院药师到药店进行执业。处方外流的处方来源、药事服务问题都予以了解决,据九州通介绍,该模式开启了医药分开-智慧药房-互联网业务的新模式。

     国大药房:院边店+DTP药房

     在医药零售领域,国药一致下属国大药房是全国销售规模排名第一的医药零售企业,是国内少数拥有全国性直营药品零售网络的企业之一。国大药房零售连锁网络遍布19个省、 自治区及直辖市,遍及近70个大中城市。

     形成覆盖华东、华北、华南沿海城市群的药店网络,并逐步扩散进入西北、中原和内陆城市群,销售规模超过100亿。

     医院周边店是国大药房抢夺处方外流的桥头堡,截止2017年末,国大药房共有医院周边店253家。2017年,国大药房新增医院周边店53家(其中28家已开通医保),其中16家医院周边店累计实现盈利。

     DTP药房,同样为国大药房布局重点。

     2016年末,国大药房DTP药房门店数为16家,2017年新增24家,总数量达到40家。2017年,国大药房DTP销售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0.33%。按12.2亿/40家计算,国大药房DTP业务单店产出高达3050万。

     国药一致/国大药房布局处方外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1)覆盖全国的零售网络以及完善的医药分销网络;

     2)丰富的品种资源,国大药房经营商品品规近12万种,可满足处方外流需求;

     3)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了上海全国物流中心、23个省市级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网络,覆盖全国所有门店;

     4)国大药房旗下子公司的医保资源获取能力普遍较高,医保销售占比较高,经营稳定;

     5)其他如股东背景——国药集团背书,合规经营等,亦为国大药房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ID:insightgroup

    

     医药&医疗是基业昶青最具优势的行业咨询领域,国内前五大医药公司中的三家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优势在于不仅向客户提供创新、务实的建议,关注可操作、可衡量的结果,同时更注重实施的全程支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基业昶青管理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