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美秘境丨西太平洋的“海底花园”
2018/4/13 20:55:1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你见过大洋深处的海山美景么?
深海大洋中的海山又被称为“海底花园”。

水螅珊瑚

金柳珊瑚

海葵
海星
近日,中国“科学”号科考船上的“发现”号深海机器人多次探访西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母船入海后,拖着电缆的“发现”号无人潜水器如同身上系着保险绳的登山者,而它要攀爬的,是麦哲伦海山链中一座高4300多米的平顶海山。

“科学”号工程技术人员将“发现”号深海机器人施放到海里。
截至目前,“发现”号已分别从正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方位对这座海山进行了登山探查,主要从海下2000米攀登到海下1300多米的山顶平台。
“耳聪目明、干活麻利”的“发现”号一边登山采样,一边将沿途所见所闻实时传回母船。“现场直播”画面显示,海山“上半身”布满了巨大的灰黑色岩石,一些山谷地带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圆石头。研究人员初步分析了“发现”号采集的岩石样品,发现这些“圆石头”正是该片海域富含的一种矿藏资源——富钴结壳。

在麦哲伦海山采集的富钴结壳样品
随着“发现”号不断上爬,能明显观察到海山上的生命活动越来越旺盛。水下2000米深处的海山表面沉积物较多,像一片白色沙漠,偶尔能看到海绵、海葵、海鳃等底栖生物,个头都不大。

一株附着在岩石上的裂黑珊瑚

一只海百合附着在一株海绵上
无限风光在险峰,海山也一样。越接近山顶,风景越精彩。山顶平台附近,生物量激增,个头也更大。
有时能遇到一只硕大的海葵附着在岩石上,犹如一朵淡紫色的雪莲花;有时幽暗的海水中会突然出现一株一米多高、两米多宽的粉色竹柳珊瑚,好似一棵盛开的桃树;有时“发现”号还能采集到珍贵的红色拟柳珊瑚、层层伞花状的金柳珊瑚等深海生物样品。有趣的是,镜头前常常闪过海鳗肥硕的身影。

水螅珊瑚
丑柳珊瑚
金柳珊瑚
竹柳珊瑚

偕老同穴海绵
此外,“发现”号还在登山过程中看到了一种外面长满白刺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海绵以及难得一见的海中“捕蝇草”——刘氏捕蝇草海葵。

捕蝇草海葵附着在一株海绵上
海山为什么能成为“海底花园”?有科学家认为,这与海山周围的“泰勒柱”有关,即环流将诸多物种控制在海山周边;但也有科学家提出,并非所有海山都有“泰勒柱”。

红色的海百合和白色的竹柳珊瑚

水螅珊瑚的水螅虫
海山支撑了独特的生物群落,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扩散和进化的重要节点。”麦哲伦海山科考首席科学家徐奎栋说,“加强海山生物区系和多样性研究,不仅有望获得大量分类新发现,填补我国海山研究空白,证实或证伪各类学术假说,同时还能为海洋生态系统和功能、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

“发现”号深海机器人在海山采集岩石样品。
来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声学所、山东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80名考察队员和船员,于3月10日乘坐“科学”号从青岛出发实施麦哲伦海山科学考察航次。“科学”号计划4月下旬返回青岛。
图/文: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编辑:张铖
订阅:搜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互动:欢迎回复消息与我们互动
官网:www.qdio.cas.c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