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简介之化学篇(上)
2018/7/12 23:58:09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生教育
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隶属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下辖三个研究组。研究队伍包括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7名,其中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杰出青年基金2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岗位教师5人。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专注于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光化学合成及技术、重要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调控应用领域的研究,是国际领先的光化学研究中心之一。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2
导师队伍
佟振合
中科院院士,博导,国科大岗位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主任、亚洲光化学会理事,多个光化学领域国际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有机光化学,超分子化学


吴骊珠
中心主任,博导,国科大岗位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中科院优秀导师,J. Mater. Chem. A副主编
研究方向:(1)太阳能的光化学转换;(2)光化学合成与技术;(3)重要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
张铁锐
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导,国科大岗位教授,杰青,“洪堡”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方向: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和CO2还原,光催化有机反应,纳米催化剂在重要有机反应中的应用等


丛欢
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导,国科大岗位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美国Kenneth Hancock总统奖,德国Thieme化学奖
研究方向:功能有机分子的光化学合成
陈彬
硕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秘书
研究方向:有机光化学、超分子化学


冯科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超分子光化学、有机/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
李旭兵
硕导,中科院“青促会”成员
研究方向: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可见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以及可见光催化的有机转换研究


陈玉哲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有机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能研究,新型超分子光功能材料的构筑等
尚露
硕导,中科院“青促会”成员
研究方向:发展能源用光/电催化材料(分解水,还原CO2,锌空电池)

03
研究方向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
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调控应用


光化学合成及技术
04
学生培养
近年来,本中心学生有5人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生在国内、国际企事业单位、高校建立起了广泛的校友网络
05
成果奖励
2005年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Adv. Mater. 、Chem. Rev.、Acc. Chem. Res. 、Energy Env. Sci.、Sci. Adv.等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
06
招生要求
专业要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8名/年,硕士生8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隶属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包括五个研究组,主要发展基于有机小分子、聚合物、纳米材料等的新型有机光电子信息器件,着力解决信息产生、感知、传输、转换等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并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信息科学等领域。
目前中心有9名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其中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杰出青年1人,拔尖人才1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岗位教师6人。

02
博士生导师队伍
汪鹏飞
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国科大岗位教师
研究方向: 有机/无机光功能材料及其在光诊疗领域的应用


师文生
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百人计划、“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科大岗位教师
研究方向:一维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质及其研究。
只金芳
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
研究方向:微生物传感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功能材料


王鹰
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科大岗位教师
研究方向: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光电器件研究
陈懿
博士生导师、国科大岗位教师
研究方向:有机光致发光材料、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天然产物的抗菌、抗肿瘤性质


葛介超
博士生导师、国科大岗位教师
研究方向:功能碳基纳米材料及其在光诊疗中的应用
03
硕士生导师队伍
薄淑晖
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成员
研究方向:非线性光学材料、发光功能材料及微纳光学器件


张洪艳
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
研究方向:超高灵敏表面等离子共振元件及应用
刘卫敏
硕士生导师、国科大岗位教师
研究方向:近红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及光诊疗中的应用


吴加胜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荧光探针与新型光敏剂
王辉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硅纳米结构控制生长及可穿戴硅传感器件


佘广为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新型光电化学电池
肖红艳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理论计算化学模拟


穆丽璇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基于半导体一维纳米材料的光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以及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03
学生培养
近三年,中心先后有五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一位学生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一位获得中科院保洁优秀奖学金、一位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毕业去向: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出国等。
04
成果奖励

05
招生需求
专业要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凝聚态物理、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光学工程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10名/年(含4名直博生),硕士生14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光化学转换与合成研究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隶属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包括合成光化学、光电功能材料及光化学药物合成、金属有机光化学三个研究组。目前研究队伍有5名研究员,8名副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其中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岗位教师4人。研究中心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在光化学转换(光捕获、光催化分解水产氢产氧)、光化学合成、光疗药物以及光功能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2
博士生导师队伍
李嫕
中心主任,博导,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研究方向:新型超分子体系的设计构筑,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和CO2还原,高灵敏高选择性化学传感器等


王雪松
副所长,博导,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方向:光疗药物,太阳能光电转换与光化学转化,光化学合成
陈勇
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研究方向:光/电催化反应,功能金属配合物

03
硕士生导师队伍

陈金平
硕导,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北京市科技新星
研究方向:分子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研究,高档光刻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等
曾毅
硕导,国科大岗位教师,中科院“青促会”成员
研究方向:光功能树枝形分子合成与性能研究,有机超分子体系的构筑和光物理性质研究等


吕小军
硕导,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光催化还原CO2
于天君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新型光催化产氢体系构建及性质研究,可逆氢能存储等


周前雄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光动力抗肿瘤及抗菌药物,光活化化疗药物
03
研究方向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
光化学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辨光刻胶研发
光功能超分子体系
抗肿瘤抗菌光活化药物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
高灵敏化学传感器
金属配合物超分子组装
04
学生培养
近两年,中心先后有两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两位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一位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
毕业去向: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出国等。
05
成果奖励
2007年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
Ed.,Nat.Comm.,Adv. Mater.,J.Phys.Chem.,Chem.Eur.J.,Langmuir,Polym.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360余篇。
06
招生需求
专业要求: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7名/年,硕士生8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光化学转换与合成研究中心!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
01
前沿课题研究
纳米纤维素
石墨烯
高分子加工
纳米纤维功能膜
生物组织工程支架
锂离子电池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环保粘合剂
低温复合材料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2
导师队伍


吴大勇
中心主任,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
研究方向:纳米复合材料,电池隔膜及固态电解质,生物组织工程支架,聚酰亚胺,静电纺丝。


吴敏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环境友好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纳米纤维素制备与功能化应用;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黄勇
博导,杰青
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与材料化学化工、高分子液晶材料、木质纤维素结构、纤维素材料改性、纤维素衍生物/合成高分子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取向结晶领域


肖红梅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低温力学与复合材料。
操建华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纳米纤维膜材料及其应用;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与表征; 纤维过滤和膜过滤材料。


李金培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光敏成像材料;厚膜导电材料与技术;水处理材料
王超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天然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改性及制备;无机材料组装;功能化石墨烯材料的组装


冯青平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有机高分子基导热导电复合材料,超低温粘结材料,镍氢电池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


油气开发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研发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隶属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微珠材料;三次采油、新型功能聚合物材料三个研究组。目前研究队伍有3名研究员,11名副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博士后及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8人。研究中心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在高效油气田开发化学品、基于纳微米颗粒的新型功能材料、新型水处理材料的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推广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2
导师队伍
张敬杰
中心主任、博导
研究方向:微米级的晶态和非晶态球形粉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赵榆霞
中心副主任、博导,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研究方向:新型光疗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光动力治疗领域,光限幅材料及其在激光整形领域等
赵濉
博导
研究方向:以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为目的,开展新型驱油剂和相关驱油机理研究


张路
中心副主任、硕导
研究方向: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活性关系以及两亲分子的界面行为
潘顺龙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微纳米功能粉体的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路遥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能源与环境对石油能源的开发进行油藏化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安振国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特种微纳米颗粒的成形控制理论,特种胶黏剂或涂层用功能微球,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张磊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两亲分子在界面上的功能性自组织膜及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领域的应用
03
研究方向
特种微纳米微球材料
光聚合材料与光聚合技术
新型驱油技术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流体界面超分子科学
水溶性功能高分子
功能材料与表面科学
石油采收过程中的胶体与界面科学
新型光疗材料
04
学生培养
近五年,中心3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优秀毕业生荣誉;15人获三好生称号、2人获三好学生标兵荣誉;24人次获中科院理化所所长奖学金;
毕业去向: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出国等。
05
成果奖励
2014年度荣获国家专利优秀奖;
在Adv. Funct. Mater.,J. Phys. Chem., J. Mater. Chem. ,Macromolecules, Dalton T.,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Polym. Chem. 等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
06
招生需求
专业要求: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7名/年,硕士生7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油气开发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研发中心!


导师简介详戳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生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