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简介之低温篇
2018/7/12 23:58:09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生教育
热力过程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隶属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和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包括制冷与低温、热力过程优化、制冷与人工环境三个研究组。目前研究队伍有1名中科院院士、5名研究员,7名副研究员,其中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科大岗位教授4人。研究中心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要科研、国防军工、产业化等任务,在低温制冷、大规模储能、材料低温处理、低温流体贮运、冷链技术、制冷与人工环境、热泵干燥、MVR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年科研经费平均超过2000万元。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2
博士生导师队伍
周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科大岗位教授,国际低温制冷领域资深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低温制冷机,低温系统,低温制冷系统中的基础科学问题等


王俊杰
热力过程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1.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2.新型制冷方法及低温科学仪器研究3.材料低温处理技术及装备研究等
杨鲁伟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授,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领域:低温热管等低温流动与传热关键技术研究;新型换热器技术研究;太阳能热泵干燥技术等


田长青
博士生导师,国科大岗位教授,欧盟居里夫人引进人才,荣获2017河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领域:微通道强化换热技术,人工环境保证新技术,汽车空调等
张振涛
博导,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获烟草行业科技进步特等奖
研究领域:热泵干燥技术、热泵蒸发浓缩与结晶技术、安全工程、太阳能利用

03
硕士生导师队伍

邵双全
硕导,获省部级奖励11项
研究领域:制冷空调系统仿真优化与变容量控制技术、微型制冷系统与大功率器件冷却技术、电动汽车汽车空调技术、食品冷链技术与冷库系统安全技术等
邹慧明
硕士生导师,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制冷学会科技进步青年奖,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制冷空调新技术、人工环境新技术、新型制冷压缩机技术、电动汽车一体化热管理技术


徐洪波
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热泵技术以及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热管理技术方面研究
卢峻峰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多相流以及传热计算、磁流体以及磁场计算等

03
研究方向
低温制冷技术
极低温科学仪器
低温科学仪器
低温系统
全程冷链技术
农产品保质贮藏
热泵干燥技术
工业蒸发技术
大规模储能技术
汽车热管理
人工环境技术
低温流体贮存
材料低温处理
激光冷却技术
数据中心冷却
储冷/储热技术
04
学生培养
中心先后有4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位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位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
毕业去向:留所、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出国等。
05
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中科院发明二等奖、中央军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在Applied Energy、Cryogenics、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 Energy、Solar Energy、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发明专利200余项
06
招生需求
专业要求: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与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暖通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7名/年,硕士生11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热力过程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低温与制冷研究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低温与制冷研究中心隶属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包括热声热机、混合工质制冷两个研究组
目前研究队伍有4名研究员,10名副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
研究中心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优势方向包括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热声发动机、小型低温制冷机和磁制冷技术
02
导师队伍
罗二仓
中心主任、博导,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杰青、国家百千万工程入选者
研究方向:1.热声发动机/制冷机技术及其应用2.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其应用3.固体制冷技术研究


公茂琼
博导、杰青、国家百千万工程入选者、中国青年科技奖
研究方向:1、深冷多元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其应用2、低温混合工质热物性、相变传热特性3、室温磁制冷技术
沈俊
博导、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研究方向:1.磁制冷材料及应用2.新型复合制冷机的应用


戴巍
博导、北京市科技新星
研究方向:制冷与低温系统热声系统流动测量与显示
胡剑英
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研究方向:热声制冷、热声发电及其应用研究


董学强
硕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研究方向:1.制冷剂基础热物性研究、2.空调及热泵制冷剂替代研究、3.混合工质制冷及应用
余国瑶
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研究方向:热声发动机,热声发动机驱动脉冲管制冷机,热声发电机,自由活塞斯特林发电机


吴张华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热声热机,热声发电,太阳能
03
研究方向

热声发动机技术

混合工质传热特性



小型低温制冷机技术


混合工质制冷与应用

流体热物理性质

磁制冷技术
04
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热声热机研究方向:
2010年度中国国际博览会创新奖
2009年度中科院院地合作奖
课题组发明专利100余项,相关论文400余篇,国内外邀请报告10次以上
混合工质制冷研究方向:
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年度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国内外邀请报告10次以上
研究中心荣获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中国制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出版权威专著;导师及学生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各项奖励
05
学生培养
近两年,中心有3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位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位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位获吴仲华优秀学生奖、1位获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2人次获得BHPB奖学金
毕业去向: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外企、出国等
06
招生要求
专业要求:制冷与低温,能源与环境工程,工程热物理, 传热传质,流体力学,动力工程,化工机械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7名/年,硕士生8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
低温与制冷工程研究中心!


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属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液氢、液氦和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的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应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研究队伍19人,其中有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5名。其中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中科院特聘教授3人。研究中心承担国家重点和重大科研任务3项。自2010年先后承担了国家财政专项“液氢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研制”和“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研制”,相继攻克了五大关键技术,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万瓦制冷功率的液氢温度大型低温制冷机”和第一套“全国产化的中小型氦制冷机/液化器”,为我国大型低温制冷机国产化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心正在开展大型乃至超大型低温制冷机研制及产业化应用工作。
02
导师队伍
龚领会
中心主任,博导,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授
研究方向:1、氦温区G-M制冷机研究和应用2、氦压缩机研究及研制3、新型低制冷循环和方法探索等


李青
博导,中心首席科学家,“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授
研究方向:大型低温制冷系统,20K以下温区极高精度温度测量与控制等
刘立强
中心副主任,博导,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授
研究方向:大型低温系统及其应用,基于小型低温制冷机的低温系统研究等


伍继浩
中心副主任,博导,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科大岗位教授
研究方向:1.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的集成与关键技术开发2.致密能源低温容器的综合优化3.低温绝热与传热技术等
谢秀娟
中心支部书记,硕导,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
研究方向: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的集成与调控研究;热声热机及其应用研究;低温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胡忠军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高频串级热声制冷技术2、大型低温制冷技术
周刚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热声热机及其制冷技术、低温系统设计及高精度低温温度测量技术

03
研究方向
高效氦气压缩机研究
低温传热传质研究
低温系统流程优化及控制策略
高速透平动力学及轴承技术
大型低温系统集成与调试技术
低温测量技术
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的新应用研究
大规模高效氢液化和液氢储运关键技术研究
04
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2016年度荣获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优秀重大突破奖;
2017年度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奖特等奖;
2016年8月依托中心技术团队和知识产权,汇集金融、产业资本, 成立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fuhaicryo.com/),正逐步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低温装备制造企业和低温气体公司。
05
学生培养
在读学生:到2018年5月,中心在读博士10人,在读硕士16人。
毕业去向:国企、事业单位、大学等。
06
招生要求
专业要求: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制冷与低温工程,能源与动力系统、化学工程系统等专业背景
招生名额:博士生4名/年,硕士生7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
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


低温生物与医学研究组
01
研究中心介绍
暨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目前有4名研究员,其中杰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岗位教师4人。研究组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在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生物传热学、肿瘤微创治疗、低温冷冻与保存)和液态金属新材料领域(芯片冷却与能源利用、先进增材制造与装备、生物材料学、柔性智能机器)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2
导师队伍
刘静
博导,国科大岗位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杰青,荣获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威廉·伯格奖
研究领域:芯片冷却与强化传热技术、生物传热传质学微/纳尺度传热学与流体技术、室温金属流体印刷电子学等


桂林
博导,国科大岗位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研究领域:微流控芯片技术,液态金属在生物芯片中的应用,微传感器,微流体器械等。
饶伟
博导,国科大岗位教授,中科院优秀引进人才
研究领域:肿瘤干细胞靶向冷冻消融、温敏性纳米药物控释系统与热疗结合的肿瘤复合治疗、基于纳米技术的干细胞冷冻保存、干细胞生物仿生系统


邓中山
硕导,国科大岗位教授,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研究领域:生物传热传质肿瘤热疗、低温手术生物材料低温保存
03
研究方向

04
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荣获中国制冷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威廉·伯格奖;
在Adv. Mater., Adv. Fun. Mater.,Small,Adv. Sci.,Soft Matter., ACS App. Mater. Inter.,等期刊发表论文460余篇,获授权专利130余项。
05
学生培养
近三年,先后有1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位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10人次获得所长奖学金;
毕业去向:国企、事业单位、高校、出国等。




06
招生要求
专业要求:工程热物理, 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物理学,材料学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9名/年,硕士生4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
低温生物与医学研究组!

脉冲管制冷及空间低温系统技术研究中心
01
研究中心介绍
脉冲管制冷及空间低温系统技术研究中心(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安全和空间科学对于空间飞行器温度保持、热量控制、能源管理等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空间功热转换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并应用于航天工程,持续引领空间功热转换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近年来,实验室已经发展为空间功热转换领域原创性成果的培育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实验室目前有3名研究员,7名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承担多项国家重要型号科研任务




02
导师队伍
梁惊涛
实验室主任,博导,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岗位教师,杰青,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研究领域:1、脉冲管制冷技术2、极低温制冷技术3、低温流动与传热技术等


蔡京辉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特聘研究员,中国遥感学会会员,曾获GF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领域:1、空间/地面小型机械制冷机2、低温交变流动传热学 3、特种压缩机制造等
洪国同
博导,国科大岗位教师,空间低温制冷领域学科带头人,中国制冷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空间低温系统集成技术,微型斯特林制冷技术,液氦温区低温靶技术


陈厚磊
硕导,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曾获JD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领域:空间脉冲管制冷技术,小型化高频脉冲管制冷技术,脉冲管制冷机内部交变流动研究

03
研究方向
1、空间低温制冷技术
低温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循环过程
微重力、极低温(mK级)特殊物理过程
2、空间热力机械技术
机电效能转换、能量动态分配
自激启动机理、自适应动态控制
3、空间低温热控技术
微动力循环、微重力相变与流动
热量的传输、阻隔、储存机理

04
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荣获国际制冷学会首届Kapitza奖、国际制冷学会Lindar奖;GF科技进步一等奖;JD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在Cryogenics,J.Appl.Phys., Sci.China-Technol.Sci.,Energy,Opt.Express., Energy Conv. Manag.,Chin. Sci. Bull.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05
学生培养
实验室先后有四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中两位与德国联合培养;
毕业去向:高校、研究所、国企、科技企业、出国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
06
招生要求
专业要求:低温工程,制冷及暖通,工程热物理, 传热传质,流体力学,动力工程,动力机械等专业背景均可。
招生名额:博士生3名/年,硕士生4名/年。
欢迎广大学子报考
脉冲管制及空间低温系统技术研究所!



导师简介详戳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理化所研究生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