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比普通感冒严重一万倍,严重可致命.....
2019/1/15 17:35:00 身体密码
2018年末开始的流感,比以往来得似乎更猛了一些。全国各地流感病例数量都有明显增长,尤其是以儿童流感患者增加最为明显,不但给家长们带来极大困扰,儿科门诊量骤增也让各家医院有些吃不消了!
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流感相关知识,通过正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将流感的危害降到最低,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流感的防控攻略,帮大家更安全地度过这个寒冬。
流感VS感冒,到底有啥区别?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
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普通感冒是由其他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少部分为细菌感染所致,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大多是散发,但不会出现大流行。普通感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注意休息、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但是要确诊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如果病原学检测是流感病毒阳性的话,可以确诊为流感。
为啥今年大多儿童患流感?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今年肆虐的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甲型H3N2。不同于去年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占一半以上,今年只测到少量的乙型流感病毒,主要包括Victoria和Yamagata两亚群。
儿童一直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成年人每年流感的发病率在5%~10%,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达20%~30%,因此中国疾控中心推荐6月龄到5岁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由于我们国家群众对流感疫苗作用不够重视,流感疫苗接种率一直比较低,现在是年底年初和学生期末,学生功课较多,孩子的家长工作较忙,孩子如果居家隔离可能更不方便照顾,导致很多孩子存在带病入园和上学。
而且今年又是多年罕遇的寒冬,迟迟不见雪落,儿童更愿意停留在室内,如果开窗通风少势必增加室内交叉感染风险,这些因素都造成上幼儿园和上学的儿童感染率较高。
宝宝流感症状和大人不同!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的患儿主要是低热、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发热一般不超过3天,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患者起病更快,高热更常见,最高时候体温可达到39.0~40.0摄氏度,全身症状更重,常伴有畏寒、寒战、肌肉酸痛、腹泻、腹痛等,少数人可以合并肺炎、心肌炎及脓毒性休克等。
小儿流感容易并发急性的喉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病死率高于成人;小儿流感特别是乙型流感,消化道的表现更多见,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婴幼儿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一些患儿可能仅仅表现为没有呼吸道症状的发热,或以“脓毒样症状”为主要表现偶有轻咳;
另外,小儿流感合并脑病和脑炎的概率要高于成人,主要表现为淡漠、嗜睡、反应迟缓、抽搐等,所以小儿流感除了关注呼吸道症状,还要关注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因此,流感季节家长们也要长出一双慧眼,把这流感看得真真切切!
宝宝得了流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绝大部分成人流感都是普通病例,但儿童特别年龄小于5岁的小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罹患流感更容易出现重症、危重症,所以一旦诊断或者高度怀疑流感,就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收到最佳效果,但即使超过黄金48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也能受益。所以对于小儿来说,不管流感症状出现几天了,如果病情还没有好转,都应该从怀疑或确诊后尽早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
口服奥司他韦是目前治疗小儿流感的首选药物,1岁以下的宝宝、不方便口服药物的重症或危重症患儿,还可以用帕拉米韦注射液静脉输液来抗病毒治疗。小儿应按说明书根据体重给药,一般奥司他韦抗病毒疗程需要5天,帕拉米韦1-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但也不要盲目应用抗病毒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管它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统统吃上奥司他韦。疑似流感的患者在使用奥司他韦前,应尽量先取呼吸道标本做病原检测,这样有利于后续结合病情判断是按照治疗方案服药,还是按照预防方案使用,或是停药。
奥司他韦不是没有副作用的神药,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出现皮肤改变(皮疹、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精神症状(谵妄、行为异常)等。
除了抗病毒药外,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一些止咳祛痰的中药也入选我国流感指南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小儿流感退热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吃上抗病毒药也不是就进了保险箱了,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应及时就医,需要住院治疗:
持续高热超过3天;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神志改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如何避免宝宝被传染流感?
1、接种流感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建议6月龄以上的小儿进行季节性流感的疫苗接种,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在医务工作者指导下为孩子接种疫苗。家中有5岁以下小儿的,建议家人也要积极接种疫苗,间接保护孩子。
2、流感除了呼吸道传播,儿童还可能因为接触了环境中病毒在吃手、揉眼睛、摸鼻子等动作后间接接触感染,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建议使用肥皂或者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流动水冲净双手。
3、家庭内经常要开窗通风,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口罩。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营养均衡,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5、儿童出现流感样症状需要居家隔离休息,不要带病上学入园,以免传染其他小朋友。幼儿园和学校老师也要做好每日检查,做到流感病例早发现早隔离。
6、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可以口服奥司他韦预防。
防流感网传偏方不可靠!
错误一:捂汗法
流感初期,一些患者有怕冷、发热的症状,轻微发汗可以缓解症状,但捂汗多了机体会削弱对病毒的抵抗力。中医有句话叫作“气随汗脱”,大量出汗反而不利于健康,只会使身体更加虚脱,加重病情。所以,用捂汗来防治流感的方法不仅无益反有害。
错误二:喝板蓝根
板蓝根并非预防流感的特效药,而且板蓝根味苦性寒,易伤脾气,因此不宜长期服用。此外,脾胃虚寒的老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以及阴虚火旺者慎用;儿童用药应酌减。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错误三:洋葱、熏醋能消毒
虽然葱蒜能抑制细菌,但其对空气中的病毒作用微乎其微。醋熏房间对某些人群不仅不能防病,还有加重病情的危险。而且挥发的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在熏蒸的过程中会让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加重,严重的甚至会灼伤上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对于小孩、老人和哮喘病人等群体,用熏醋防病实在是得不偿失。
错误四:服抗生素
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有效,而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所以服用抗生素不适合。
错误五:服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
维生素C并没有预防流感的功效。大量研究证实,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更不能预防流感,甚至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预防流感相关视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身体密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