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重大科技成果档案展览
2019/6/3 16:41:42综合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科院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以“三个面向”为线索,综合凝练归纳出40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软件所高性能计算机软件研发和XYZ语言等两项成果入选"中科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国际档案日,让我们通过珍贵的科研档案,进一步了解这两项重大科技成果。
01软件所高性能计算机软件研发—入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大科技成果(第22项)
“
在软件所并行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近四代计算科学专家的努力和支持下,国产P/E级高性能软件与算法库研究集体坚持深入开展计算模型、数值算法和并行软件的高性能计算领域研究,开辟了一条适应于高性能计算应用迫切需求和新型硬件体系结构快速发展的新路,并取得重大突破,是软件所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率先行动”计划和“一三五”规划的优秀成果。
该研究集体面向高性能计算的重大挑战,在世界最高性能的国产超级计算机上,研制了新一代高性能共性基础算法库,推动了“神威·太湖之光”的多项重大应用;发展了适用于大型异构环境的区域分解算法,实现了“天河2号”HPCG世界排名第一;突破了千万核规模下全隐式求解器设计关键。
近年来,该研究集体分别获得了2016年度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美国计算机学会“戈登·贝尔”奖和“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8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产P/E级高性能软件与算法库研究集体”两位突出贡献者之一的孙家昶研究员获第七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
2016年,研究集体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SC大会上获颁年度“戈登·贝尔”奖

2017年,研究集体获颁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18年,孙家昶研究员获第七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



高性能计算机软件研发部分科研档案选摘(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02软件所XYZ语言—入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大科技成果(第23项)
“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半导体线路生产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计算机硬件性能显著提升,而软件生产仍处于手工编制状态,生产率低下、产品可靠性差,成为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美国工业界与西欧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美国工业界的方案着眼于技术,认为提高软件生产率应加强程序设计技术的研究以及软件开发支撑工具的研制;而西欧学术界则认为软件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命令式程序语言中包含的细节太多,致使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差,因此应设计一种直接表示程序含义的形式化规范语言来书写程序,然后再转换成有效的执行程序,其关键是关于形式化程序语义理论与规范语言的研究。
唐稚松研究员认为这两种方案都对提高软件生产率有着重要意义,但不应彼此分离而应紧密结合起来。为此,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致力于将形式化的时序逻辑语言与软件工程相结合的XYZ系统的研究。在1983年IFIP巴黎大会上,他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时序逻辑语言XYZ/E。
XYZ/E既是一时序逻辑系统又是一具有常见程序语言风格且可实际用于编程运行的程序语言,将程序的动态语义与静态语义结合了起来,第一次将状态转换的控制机制引入到逻辑系统之中,又第一次将这种时序逻辑形式化理论与最新软件技术结合起来。XYZ系统是一组以XYZ/E为核心的软件工程工具,包含其它面向专门应用的子语言,以及有关的辅助工具,主要包括:验证与自动生成工具,支撑逐步求精开发过程与速成原型工具,支撑模块程序设计及构件的体系设计的图形工具,语言自动转换工具等。这些工具的目的在于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这一成果被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称为软件工程领域中发展可执行时序逻辑的先驱。并于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唐稚松院士

软件所唐稚松研究员主持的“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设计”项目成果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唐稚松院士手稿(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XYZ系统(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XYZ系统(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XYZ系统(第一期工程)科技成果鉴定材料(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