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
2022/3/18 接招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上周五,一则新闻引爆港股。

     当天,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其中提到,在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中,“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企业,给予阶段性商户服务费优惠。”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外卖平台需要降低佣金收取比例,帮助小微商户渡过难关。

     截至当天收盘,几个小时之内美团股价跌幅达15%,阿里股价跌幅虽然没有美团大,但同样受到影响。

     有人说这是反垄断的新举措。其实关系真不大。

     首先,文件的主题已经说明了一切:是疫情背景下服务业的纾困措施,这意味着外卖平台不是目标,而是参与纾困的帮手;其次,政策聚焦的是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商户,而且是“阶段性”措施。

     当然,美团营收的一半来自外卖佣金,不管政策的初衷是什么,股价肯定会受影响,毕竟资本市场的恐惧心理很容易被放大。

     从营收的角度看,外卖平台确实依赖佣金收入,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外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支付佣金的商家,而是骑手。

     当年外卖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有三个变量:商家、骑手和用户。而美团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骑手这个关键变量,因为商家对任何平台、任何用户都是一样的,而用户最关心的是不同平台之间配送速度、配送体验的区别。

     外卖小哥这个群体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壮大,显然得益于各个平台的重视乃至补贴。目前美团80%的佣金收入是用来支付外卖小哥的配送费,这意味着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商家最大的成本是什么。两年前我在《美团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一文中说过:

     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餐饮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房租成本对于餐馆来说是刚性的,同时又不可能通过降低菜品成本去Cover房租成本。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提高产出,卖更多的堂食、接更多的外卖订单。所以,美团的到店和到家(外卖)两大业务,尤其是后者,简直就是中国众多中小餐馆的救星。

     外卖佣金当然也是商家的成本支出,但对于平台来说,佣金收入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外卖小哥收入的减少,收入减少就会导致运力减少,运力减少就会导致外卖订单价格上升。

     所以,在商家、平台、骑手和消费者四个变量中,佣金抽取比例下降短期是对商家有利的,但长期来看,平台、骑手、消费者可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骑手。

     他们依然是中国最辛苦的劳动群体之一,但不再属于收入最低的群体。创业失败者、互联网程序员、工厂厂长、物流规划师……很多白领已经当起了外卖小哥,要么是还债、要么是利用业余时间增加收入。

     至于那些来自乡镇农村的主力大军,则把外卖跑单当作了实现自己买房梦的跳板。

     但在收入之外,外卖小哥们还有其它看重的东西。

     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件事:待遇、成长。

     在很多行业,这两件事都不是需要特别强调的关键词,因为它们本来是题中之义。但外卖小哥这个职业不一样:

     首先,这个群体的构成是以70后、80后为主,基本在30、4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正处于生活压力最大的人生阶段。

     其次,大多数外卖小哥没有上过大学,他们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可能就是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比如以前在工厂打工,后来转行做外卖配送员,挣的都是辛苦钱。

     第三,外卖配送员是一种灵活就业模式,可以兼职,工作时间完全自主决定。

     目前全国外卖配送员已经超过1000万,这个新型职业群体最关心的其实就是两件事:挣不挣钱,以及能不能获得个人成长。

     挣不挣钱这件事,关键是和谁比。和CBD的金领、白领当然不能比,但是和自己比,外卖配送显然为中国成千上万劳动力提供了一份更有竞争力的职业选择。

     当有一半的骑手在外卖行业获得的收入超过上一份工作时,说明灵活就业的价值已经超过短期就业。外卖配送员具有兼职属性,它可以成为很多全职工种的替代者,只要肯付出,收入绝对不低。

     陈念景,一位来自山东菏泽的美团骑手,在济南送外卖4年多,如今在老家给两个儿子各买了一套房,其中一套是全款购买,还有一套是贷款购买,买房的钱全部来自于这些年跑单的收入。

     这并不是个案。对于很多来自小地方甚至农村地区的外卖骑手来说,通过在大城市打拼积攒下的收入,然后在老家买房成了自己和家庭获得感的重要来源。

     共同富裕需要先富帮后富,但这个“帮”,显然不是直接撒钱,而是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为普通人创造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就业机会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崛起的过程,就是广大农民从内陆地区涌向东部沿海城市的过程,他们在种地之外,获得了更好的谋生机会,很多人不仅用双手托起了中国制造的底盘,也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又催生了中产消费群体的诞生。某种程度上,电商、外卖、网约车等新型行业的崛起,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又开始反哺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低收入群体。因即是果,果即是因。

     以往,中国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方向非常集中,比如珠三角、长三角,或者在工厂打工,或者在工地搬砖。

     但随着外卖配送的普及,很多劳动力不仅可以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打拼,也可以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大中城市,比如家乡的省会。

     而且与传统的工厂相比,外卖配送工作时间的选择更具自主性,收入上也有弹性,多劳多得。

     作为养家糊口的一项谋生工作,外卖配送已经不属于最底层的工种了。所以,很多外卖骑手越来越在意个人的职业成长。

     以前在工厂里打工,可以沿着新手、熟练工、组长、车间主管等岗位依次得到晋升,这个过程不仅仅关系到收入的增加,还有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外卖骑手同样有着收入之外的需求,这就是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身份的提升。

     去年,美团推出了“同舟计划”,从工作保障、骑行体验、职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呼应骑手最关心的一系列工作问题,同时公开配送算法,让骑手在接单和跑单上感受到更具人性化的管理。

     当然,骑手最关心的职业晋升方面,美团累计在11个城市已经有近3000名骑手得到晋升,去年饿了么骑手也有超过1000人获得晋升。

     职业晋升机制的推出,使得外卖平台与骑手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临时合作模式”,而是通过深度利益捆绑,让平台留住人心、让骑手有归属感。

     不难看出,骑手才是外卖商业模式的根基;只有让骑手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外卖平台才能健康地发展。骑手与平台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而不是单向输出的关系。

     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奋斗。商家是奋斗者,外卖骑手也是。平台居中,既要照顾商家的利益,又要为骑手托底,说实话挺难的。

     接招创始人方浩新书《进化:中国互联网生存法则》已在各大电商平台发售,识别二维码直接购买

    

    

     接招是由方浩及其小伙伴们一起创立的互联网商业新媒体。方浩拥有十年以上互联网创投媒体报道经验,曾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商业报道卓越奖」。接招专注于记录、梳理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真实商业逻辑。接招接招,见招拆招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jiezhaonews1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jiezhaonews1

     接招原创热文

    

     《AT巨兽诞生记》

     《朱啸虎VS王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有人不敢当首富》

     《老娘叫徐新》

     《知春路:没有巨头,只有创业者》

     《王兴式宿命》

     《改革开放下的蛋》

     《中国互联网没有新故事了》

     《张朝阳没有敌人》

     《中国互联网的格局是1964年定的》

     《被滥用的长期主义》

     《早期投资已死》

     《福建人的流量生意》

     《人民想念周鸿祎》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接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