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最大变局
2022/7/12 14:10:19 接招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进入7月份,随着2022年下半年的正式开启,中国经济的两大行业也迎来了历史性巨变。

     先看一组数据: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累计销量64万辆,超过特斯拉近8万辆,时隔三年再次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之王;

     今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9%;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10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按照目前的增速,年底极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是汽车行业的逆势表现。再来看看房地产行业。

     就在昨天(7月11日),9家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被正式剔除恒生指数,其中8家公司为地产股,包括恒大、融创、世茂等地产巨头,原因是停牌以及未能按时发布审计报告。

     由于深陷群体性债务危机,中国地产行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刻。曾经的GDP火车头,面临着从高铁时代退回到蒸汽时代的窘境。

     2017年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是15%,到去年依然是15%,但是4年间中国GDP已经增长了40%左右,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有多严重。

     美国房产行业在GDP中的占比是12%左右,看似与中国差不多,而且美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这就让我们有一个误解,即所谓的美国制造业空心化。

     制造业的空心化确实导致了美国GDP的“含金量不高”,但GDP只统计在国境之内的产出,并没有统计海外本国公司的利润,这一块一般纳入GNP。

     但是,一个国家的GDP所得,并不一定全部归属本国政府和老百姓,比如苹果和特斯拉在中国赚到的利润虽然算作中国的GDP,实际上大头还是美国人的,也就是被归入美国的GNP。

     所以,只要美国的头部科技企业继续能够在全世界投资、建厂,美国的制造业就没有完蛋一说。当然最近几年的疫情确实严重影响了美国本土的供应链稳定,但这是另一个问题。单纯从剪羊毛的角度看,是在加州剪还是在苏州剪,区别不大。

     我想说的是,即使中美两国的房地产占GDP的比重差不多,其背后的意义也完全不同。我去年在《恒大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一文中说过:

     中国每年新增的社会融资中,债权融资占了90%左右,股权融资只占10%左右;而美国恰恰相反,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一般是7比3,所以美国的企业负债率要远远低于中国。

     说白了就是中国金融机构的钱都跑进房地产市场了,进而造成了中国股市的流动性不足;制造业即使上市,也很难卖出理想的价格;股价低迷不振,企业就没办法融资发展,因为资本更喜欢房地产这种赚快钱的行业,对制造业这种时间的朋友自然会冷遇。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搞得再好,也是内卷。房子属于不可贸易的货品,无论是恒大的房子还是融创的房子,不可能像手机、汽车那样卖到国外,赚老外的钱。

     房地产只贡献GDP,不产生GNP;只薅国人的羊毛,不薅老外的羊毛;当所有人都把身家押在房子身上的时候,谁还去买新能源汽车?

     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遇到的问题,既有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也有自身模式的问题。借完内债借外债的发展模式就像击鼓传花,再加上有些企业心术不正,靠借别人的债发自己的财,崩盘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房地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刺激作用是一时的,汽车产业才是持久的。过去一百年,工业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都是靠汽车产业起来的。

     一战之后,美国以福特、通用为代表的一大票车企直接把美国送上世界最强工业国的地位;二战之后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复兴,靠的就是汽车产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之所以敢于叫板美国,底气同样来自于汽车产业。甚至韩国经济的腾飞,都要归因于汽车产业的腾飞。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终极产业升级的试金石。过去几十年,中国有了相对独立的工业化基础,但坦率地说,并没有实现独立的汽车产业。

     即使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依然难掩尴尬:不仅要有一半左右的利润被外资股东拿走,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也要让老外赚一笔。高级打工仔与老板还是有区别的。

     但新能源汽车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不再是发动机,而是电池;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竞争不再是硬件,而是软件、是数据。

     品牌独立、技术独立、供应链独立,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燃油车产业的本质区别。

     截止到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世界第一、销量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目前国内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20%,年底大概率超过30%。可以说,中国的产业升级已经来到了关键节点,甚至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来到了关键节点。

     过去20年,中国的GDP很大程度是靠房地产拉动的,土地和房子成了人民币的锚,但也成了资本的黑洞。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将会重新定义中国GDP的构成以及人民币的锚。

     目前中国整个汽车产业(包括整车、零部件、石化、橡胶等相关配套产业)占GDP的比重大概是15%。考虑到中国近3000万辆的汽车消费市场近一半是合资企业的外资股东,所以这个GDP占比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如果本土新能源造车势力能够拿下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中国GDP的成色无疑会更高。

     但中国产业升级最终成功的标志不是GDP含金量,而是GNP含金量。世界三大汽车制造国日本、德国、美国的本土汽车产业对本国GDP的贡献确实在萎缩,但借助庞大的海外布局,它们支撑起了这三个国家的GNP。

     中国新能源车真正的弯道超车,希望和标志在海外市场。不仅是要把国内的汽车卖到海外,更要在海外建立生产和销售基地,直接创造GNP。当欧美人买中国新能源汽车像中国人买他们的包包一样自然的时候,才是中国产业升级成功的时候。

     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一是要捍卫全球化,二是要扩大对外开放。贸易不仅仅是贸易问题,经济也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让对方信任你。

     过去为GDP保驾护航的是房地产,将来为GNP保驾护航的是做生意的方式。

     接招创始人方浩新书《进化:中国互联网生存法则》已在各大电商平台发售,识别二维码直接购买

    

    

     接招是由方浩及其小伙伴们一起创立的互联网商业新媒体。方浩拥有十年以上互联网创投媒体报道经验,曾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商业报道卓越奖」。接招专注于记录、梳理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真实商业逻辑。接招接招,见招拆招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jiezhaonews1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jiezhaonews1

     接招原创热文

    

     《AT巨兽诞生记》

     《朱啸虎VS王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有人不敢当首富》

     《老娘叫徐新》

     《知春路:没有巨头,只有创业者》

     《王兴式宿命》

     《改革开放下的蛋》

     《中国互联网没有新故事了》

     《张朝阳没有敌人》

     《中国互联网的格局是1964年定的》

     《被滥用的长期主义》

     《早期投资已死》

     《福建人的流量生意》

     《人民想念周鸿祎》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接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