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养生防病 平肝 护肤 养胃
2017/4/4 建标中医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气候逐渐转暖。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 以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天气清澈明朗,冰雪消融,草木萌发,桃李初绽,万物欣欣向荣,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到处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此时人们筋骨舒展,五脏六腑润濡,因此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
要点1
清明时节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之时,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讲就是指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
同时,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利肝。
要点2
宜饮“明前茶”,以起到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提神醒脑的作用。
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而心火在此节气中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尽可能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锻炼方式,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肥胖高血压患者要少吃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相应增加钾的摄入。
这一节气宜服用的养生汤品菜肴有红萝卜、竹蔗水、枸杞猪肝粥、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桑椹薏米炖白鸽等。
多变天气,平肝保暖不放松
最近一段时间,时而风,时而雨,临近清明节,天气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外相结合,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在外出时,除了保暖,还要多饮水。
外出踏青,着重护肤和胃
“春季的野菜种类比较多,扫墓踏青后挖些或买些野菜带回家,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专家说,“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长时间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专家提醒,现在进入了植物性日光皮炎易发季节,绝大多数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质,容易引发皮炎。光敏性强的野菜有马齿苋、芥菜、灰菜、马兰头和红花草等。“如本身就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晒伤,以及有红斑狼疮的患者,外出踏青时最好不要过多食入野菜。”专家说,“如食入较多野菜,最好不要晒太阳,否则皮肤会像暴晒过一样,满脸通红、火辣辣地痛,甚至会起大水疱。”“从清明节开始,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避免皮肤暴露。”
春天,风和日丽,柳丝吐芽,经过冬寒季节,人们只能让情趣生发,切不可扼杀。应多做户外活动,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游,助其畅达,赏心怡情,心胸开阔。对养生保健大有益处。
外出踏青,尤其是带孩子出行的,注意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菜、蘑菇。出现眩晕、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喝一些温水,人工催吐,并尽快到附近医院就医。

扫墓凭吊,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清明节期间,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人,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小心“春瘟”的入侵
春季万物苏醒,富有生机,各种病毒、细菌亦易传播,一有风吹草动,即可引发疾病,所以各种病疫多见,如流感、流脑、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此时,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锻炼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建标中医馆医保定点单位】咨询预约热线:15157629400 (同微信号)


【坐诊时间】:每周一至周六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建标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