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头伏,就别再错过中伏了!
2017/7/23 建标中医馆

    

     从7月22日开始,将进入中伏时期,中医称之为“闰中伏”。建标中医馆已经为广大市民准备好了中伏贴。各位敷贴过的朋友来店后出示之前的“三伏贴疗程卡”,无需挂号,直接到医馆一楼咨询台登记,即可进行伏贴的治疗。

     小编提醒大家

     治疗后,请注意保留好“三伏贴疗程卡”,可凭此疗程卡进行第三伏的治疗;另外,记得穿较为宽松的深色衣服及裤子,以免活动时敷贴与衣物摩擦,造成敷贴掉落。

     错过初伏的朋友还可以从今天开始贴中伏,在加强伏的时候补一次!

     为了能够达到三伏贴最好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这几点:

     (1)遵守固定疗程

     三伏贴应连续贴3年以上。三伏贴所治疗疾病多为秋冬季节加重的慢性病,一般疗效会在数月之后显现。除少数病例能够当年治愈外,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多年才能见效。所以,如果没有禁忌证,应至少贴3年。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2)皮肤刺激很正常

     药物敷贴后一段时间,有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出现红、肿、热、痛,甚至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患者疗效往往更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如果反应强烈,应及时到医馆检查治疗。

     (3)养成良好生活作息

     贴敷三伏贴这段时间要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还要少吃冷饮,清淡饮食,保证睡眠充足,从而使全身肌肉放松,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三伏贴”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此法延用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敷贴疗法之一。它充分利用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也是人体内阳气最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贴剂,敷贴相关穴位,驱寒祛病,往往会获得比平时更好的疗效。

     三伏贴疗法适应症

    

    


     1、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体态瘦弱、体虚易感、久咳不愈、支气管炎、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2、妇产疾病:痛经、宫寒、手脚冰凉、小腹后腰凉痛、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3、呼吸系统: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

     4、消化系统: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5、骨关节系统: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等;

     6、调理(治未病):冻疮、怕冷等各种体虚、寒症者、阳气匮乏、免疫力下降者。

     温馨提示:为了确保疗效,请大家做好三伏贴时间安排,坚持贴完全疗程,另医馆员工也会为贴敷者做好提醒工作。

     2017年三伏贴时间:

     头伏:7月12日(周三)—7月21日(周五)

     中伏:7月22日(周六)— —7月31日(周一)

     伏中加强:8月1日(周二)— —8月10日(周四)

     末伏:8月11日(周五)— —8月21日(周五)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建标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