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有实效 为何推广难
2018/10/9 9:27:59 经方临证苑

     经方具有配伍严谨、药味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特点,那为何目前在临床上,真正使用经方的中医师却寥寥无几呢?经方备受冷落的原因何在?如何破解经方推广难题?

     当前,回归经典、学用经方已成为中医界涌动的热潮。在全国各地的经方学术会议上,经常出现座位爆满的场景,但为何临床上用经方者却不多呢?毋庸讳言,经方推广尚有许多困难。

     问题1:

     模糊认识下的价值忽略

     经方主要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因其严谨规范、高效安全、药简价廉,因而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经方强调方证对应,忽略辨证的过程,注重对客观症状、体征的识别,并以此作为选方用药的依据。经方方药与主治病证之间相对固定的匹配关系经过了数千年的检验,其成熟、稳定且有效,这些方子锤炼的过程及比较明确的应用指征是当下任何一个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所不能比拟的。

     经方医家在临证中追求方证对应,并乐在其中、成就其中,但一些对方证对应内涵不甚了解的医家则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方证对应是小儿科,将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简单化了。甚至有人认为,如今环境、气候、饮食结构和体质等都发生了变化,经方不再适用于现代疾病的治疗,也就是说古方不能治今病了。正是由于上述这些误解甚至偏见,导致经方的临床价值与学术价值被忽略了。这些有意或无意的忽略,导致经方热尚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主要以经方治病的医生在中医界成了少数派,经方热主要在基层和民间热,在需要以疗效维持生计的中医诊所热,而在众多中医院中并不热。

     问题2:

     院校教育模式的缺憾

     院校教育是目前中医成才的主要途径。在向学生传授中医理论体系中,辨证论治是核心内容之一。需要明确的是,在基础理论部分所列辨证方法较多,但在临床课程部分,辨证方法则仅以脏腑辨证为主体。这样教学的结果导致学生认为脏腑辨证在各种辨证方法中占主导地位,是诊治疾病时的最佳选择,经方并不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认识,若要让他重新接受与之迥异的方证对应诊治模式也就难了。

     问题3:

     市场化医疗体制的限制

     当前,医生的劳动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以药养医仍然是国内现行医疗体制的重要特点,这在中医院中尤为突出。药简价廉是经方的显著特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载方200余首,使用药物151味,药物7味以下的处方接近90%,5味以下的占总数的70%,基本都是小处方,也没有什么贵重药,算下来每剂药也就十几元。在已经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体制下,如此便宜的处方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若没有政府的倡导与财政投入的支持,医疗单位或个人必然难有使用经方的动力和热情。

     问题4:

     经方师资力量匮乏

     承载经方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经典著作,如果承担此课程的教师没有足够的应用经方的经历与经验,甚至根本不在临床一线工作,只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要想教会学生更是不可能的。此外,目前临床中用经方者少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校所学经方知识缺乏进一步实践的引领者、指导者和示范者。所以,缺乏经验丰富的经方师资力量是学生在校学习经方成绩虽然合格甚至优秀,但毕业后很少用上的原因之一。

     问题5:

     学习路径多元化导致的困惑

     除上述因素外,学习路径不当也是不会用经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不同人背诵经方后对理论会有不同的认识,在经方的学习方法上,有单纯注重方证对应者,有注重体质与方证对应结合者,亦有以《内经》解经方者等,至此,经方的学习路径就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些路径或方法何种更为有效?值得探究。因为路径不同,学习的成效也就大相径庭。

     往期回顾

     传承经方,实战临证——“杨兆林经方师承二班”通知【总第6期】

     杨兆林老师诊疗子宫肿瘤、肺癌两例患者经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经方临证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