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 《伤寒论》六经辨治口渴
2022/3/2 经方临证苑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以下是杨兆林教授师承弟子跟诊经方医案、医话或自己门诊临证医案,供临证交流,提高临证,开阔视野。

     众所周知,《伤寒论》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外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三阳病以驱邪为主,三阴病以扶正为主,始终贯穿存津液保胃气的基本精神,具体治法则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为主,为后世中医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在口渴的治疗方面,基于疾病的脉症表现,结合具体病情,应用多种方法达到治疗效果,试分析之。

     1.辛凉解表止渴法

     后世医家治疗太阳温病,多用银翘散或麻杏石甘汤辛寒并用,忌辛温发汗,以免引起变证,《伤寒论》指出禁用火疗。口渴为温病常见症状之一,温邪易津液,故一般温病过程中多有口渴见症,但由于邪热伤津程度不同,口渴的程度亦不同,温邪在卫分的口渴症状较轻。

    

     2.解表化饮止渴法

     伤寒表不解,水饮内停,气不化津而口渴,治当外解表寒,内化水饮,用小青龙汤去半夏加瓜蒌根,饮化津布,口渴可除。小青龙汤用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桂枝与麻黄配伍,能增强解表散寒和通阳化气的作用;与芍药配伍,能调和营卫且温利水饮。干姜配半夏能温化中焦水气,和胃降逆止呕。细辛既能佐麻黄外散风寒之邪,又能佐干姜化内在之水饮。

     3.化饮利水止渴法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第二十九条:“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方后云服药后当“口中有津液”,若仍“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第十八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两方之口渴均为水饮内停、阳气不化、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故除口渴之外,尚有腹满,呕吐、小便不利等症,治当化饮利水以止渴。

    

     4.泻热逐水止渴法

     胃肠本无糟粕,误下邪热内陷,与水饮之邪结聚于胸膈,气机郁闭,为热实结胸证,用大陷胸汤,方中有甘遂峻逐水饮,破其结滞,有清泄阳明实热之芒硝、大黄,则口渴之急可解。此法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太阳病篇为服桂枝汤,汗不得法,大汗出,助热化燥,仲景借此文提示表证不可过汗伤津,汗不得法,最易生变或亡阳亡阴,或助热化燥。

     5.滋阴利水止渴法

     阳明病或少阴病,阴虚水热互结,可见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或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治以滋阴利水法,用猪苓汤,方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甘寒,清热利湿通窍;阿胶甘平,滋阴润燥,又可防利水伤阴。诸药合用,水去则热无所依,阴复则口渴自止,为治阴亏水蓄口渴之良方。

    

     6.清热利湿止渴法

     阳明病,热不外越,上蒸于头而汗出;湿遏热伏,气机郁阻,湿不外散则周身无汗;湿热内郁,气化失常,湿不下泄,则小便不利;瘀热在里,可见渴引水浆,治当茵陈蒿汤,清热利湿以退黄,特征为口渴而不欲多饮,伴胸脘痞闷,头身困重,腹部胀满,脉滑数等症。茵陈蒿汤,方中茵陈、大黄、栀子均为苦寒之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中茵陈为主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栀子清泄三焦,通调水道,使湿热之邪从前阴下泄;大黄清泄瘀热,推陈致新,使湿热浊气从后阴而出。本方对于湿热郁遏,津不上承之口渴最宜,无止渴之药而达止渴之功。此法亦应用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第九条:“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7.和解少阳止渴法

     少阳为病,病势不定,变化多端,可见众多或然症:如邪郁胸胁,未犯胃腑,则胸中烦而不呕;邪热灼伤气津则口渴;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方中柴胡气质轻清,味苦微寒,升达疏透,宣散邪气;黄芩苦寒,气味较重,泄清邪热,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一则疏散半表之邪,一则清泄半里之热,半夏、生姜性味辛温,调和脾胃,降逆止呕。

    

     8.和解化饮止渴法

     柴胡桂枝干姜汤即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加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而成。柴胡、黄芩合用,清解少阳之热;因不呕,故去半夏、生姜;水饮内结,三焦壅滞,故去人参、大枣之甘补;方中瓜蒌根、牡蛎化痰开结生津止渴;桂枝、干姜温化水饮;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和解枢机,宣化水饮,饮化则渴止。

     9.釜底加薪止渴法

     寒中少阴,肾阳受困,以其火衰,不能蒸腾津液,故渴利而小便色自,此“下焦虚有寒”,若失治迁延,至五六日,正气更衰,脾肾阳虚,则必自利,少阴阴气本少,加之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故口渴。口渴有虚寒与实热之别,作为少阴肾阳虚寒之辨证依据。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发生自利,下焦阳衰不能蒸化津液,津液不能上承而口渴,因虚故引水自求,法当温其阳,宜四逆辈,以“四逆辈”釜底加薪以助阳温经,津液上腾而渴利皆愈。

    

     10.釜底抽薪止渴法

     少阴病二三日,口燥咽干提示肾水有告竭之危,故须急下之,会有阳明燥结的脉症,如心下痛,腹胀满、不大便、潮热等。自利清水,为黑色臭秽污水是由于热结旁流,证势急迫,口干燥尤为火盛水渴的确据,燥热本甚,加之迫液旁流外泄,亡阴在即,必须急下,以求燥屎去,旁流止,阴液存。以大承气汤急下实邪,遏燎原之火,救垂竭之阴。仲景在少阴病篇重列三急下证的真实旨义,即在提示:少阴之阴乃人身阴气之根本,对少阴病的治疗,重视救阳的同时,必须重视救少阴之阴。体现了“存阴液”的治疗学思想,存阴液以达止渴功效。

     11.寒热并投止渴法

     下热上寒也可见“渴”,成无己曰:“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医宗金鉴》:“由下有热而生口燥烦,由上有寒而不化生津液,虽口燥舌干而不能多饮也”。湿病误下后,变症丛生。胃气被伤,发生呃逆。阳气内郁,气化不行,故在上则见胸满,在下则小便不利。寒湿内郁,故舌上如苔而湿润白滑。

    

     12.清热凉血止渴法

     肝为血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性喜条达,功主疏泄。能调气血,畅情志,促运化。肝失疏泄,热盛气滞,下迫大肠,湿热火毒,郁滞肠道,损伤肠络,可见发热口渴、尿赤、肛门灼热、苔黄、脉弦数等。采用清肝泄热、凉血止利止渴法,方用白头翁汤。方中白头翁、秦皮均入肝经,入血分,二药相伍,既清热凉血,又解毒止痢止渴;黄连、黄柏相伍,既清热燥湿,又坚阴止痢止渴。四药同用,清热、凉血、止利止渴。

     13.运脾布津止渴法

     霍乱吐利,具头痛发热身痛之表证,如脾胃阳衰,脾不散津,津不上布,出现渴欲得水,当用理中丸温中散寒,重用白术健脾气,助运化以行津液。理中丸四味药,一温三补。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化湿,人参、甘草补中益气。

     14.针刺期门止渴法

     肝邪挟火而克金,肺受肝制,毛窍闭塞,肺失肃降,气不布津,津不上承故大渴欲饮水,使用刺期门之法,刺期门以泄肝气,肝气得泄则肺气调畅,肺气调畅则宣降复常,外则毛窍畅而自汗出,内则水道通而小便利。

     主注:本编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杨兆林老师郑州诊疗地点之一:郑州经开区预约电话:15514535873,(请提前两天预约) 杨兆林主任简介

    副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原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医来了】栏目特邀选评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医易学大讲堂《伤寒论》《金匮要略》主讲老师

     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等经方著作,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全方位展现经方临证实践运用,抓主证,重临床,巧临证,研医案,杨兆林院长带领师承弟子多学科、多体系、普及经方和传承仲景,为发展和振兴中医做出重大贡献。发表《金匮要略脉论》等30余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善用经方,往往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中医不分科,在临床中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常见病均有较好疗效,如:胃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失眠、便秘,胸痹、虚劳、月经失调、乳房肿块、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儿科病,以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等,都有很好治疗效果。

     杨兆林院长汲取总结近三十年经方临证经验,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模式,以“六经辨证”为基础,以“中医病名为体系”进行经方授课。其中“四维”是:辨病性、辨病位、辨六经、辨合病四个维度;“三要素”是:整体观、辨证论治、疗程管理;按中医的特性和规律来掌握,灵活结合运用中医其他辨证方法。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研究,常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系统讲解。目前,师承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经成为当地经方名医。国医大师张磊题字“发扬中医,传承经方”给予高度评价!

    

     ●【问道南阳】公益直播 || 河南郑州杨兆林:字里行间看伤寒

     ●杨兆林经方传承 || 传承经方,继往开来---新年回顾与展望

     杨兆林师父疑难医案师承各班研讨第二十一:严重打鼾并出现呼吸暂停

     弘扬仲景,传播经方 || 杨兆林仲景经方及师承讲座简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经方临证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