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经方书院:浅谈《伤寒》附子汤
2022/5/9 18:20:40 经方临证苑
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迟者,附子汤主之。
组成: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服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温经散寒
方义:
在附子汤中,炮附子辛甘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人参补益元气,复脉固脱;茯苓、白术健脾化湿,且白术可增强附子去寒湿之邪的功效;芍药和营止痛,以监附子之悍。总之,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方解:
方之证,为素体阳气不足,复感寒湿之邪,四肢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正虚为本,感邪为标。以温阳补气治本为主,除湿止痛治标次之,寓有补虚达邪之意

鉴别:
1、附子汤与真武汤:附子汤与真武汤相比,药物只差一味。附子汤以附子为君,但以白术为臣,两者配伍,附子温经助阳,白术燥湿健脾,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所致的痹证;而真武汤则以附子与茯苓配伍,附子温阳,茯苓利水,组成温阳利水之剂,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诸症。实际上附子汤和真武汤,又是对偶统一的一对方子。它们都治疗阳虚,都治疗肾阳虚,一个是阳虚里有寒水,一个是阳虚外有寒湿。临床中,脉象不足者,用附子汤。小便不利者,用真武汤。
2、附子汤与桂枝新加汤:都可以治疗身痛,脉沉迟。桂枝新加汤证为汗后表邪未解而气阴两虚,筋骨失养,必有发热、汗出等营卫不和症状。
3、附子汤与白虎加人参汤:都可以治疗背恶寒。附子汤证是整个背从始至终特别怕冷发冷;而白虎加人参汤证之背恶寒程度较微,出现于热盛大汗之后。

摘要:
1、《注解伤寒论》: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扶阴。所以然者,偏阴偏阳则为病,火欲实,水当平之,不欲偏胜也。
2、《金镜内台方议》:以附子为君,温经散寒,茯苓为臣,而泄水寒之气;以白术、芍药为佐,而益燥其中,以人参为使,而补其阳,以益其元气而散其阴邪也。
3、《医方考》:伤寒以阳为主,上皆阴盛,几无阳矣。辛甘皆阳也,故用附、术、参、苓以养阳,辛温之药过多,则恐有偏阳之弊,故又用芍药以扶阴。经曰;火欲实,水当平之。此用芍药之意也。
4、《医方集解》:肾主骨,寒淫则痛,此一身骨节尽痛,乃阳虚阴盛而生内寒所致,非外寒也。若以外感之痛治之,则杀人矣。故用参、附助阳而胜肾寒,加芍药敛阴以为阳之附也。
5、《古方选注》:附子汤,少阴固本御邪之剂,功在倍用生附,力肩少阴之重任,故以名方。其佐以太、厥之药者,扶少阴之阳,而不调太、厥之开阉,则少阴之枢终不得和,故用白术以培太阴之开,白芍以收厥阴之闽,茯苓以利少阴之枢纽。独是少阴之邪,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苟非生附,焉能直入少阴,注于骨间,散寒救阳?尤必人参佐生附,方能下鼓水中之元阳,上资君火之热化,全赖元阳一起,而少阴之病霍然矣。
6、《医宗金鉴》:少阴为寒水之脏,故寒伤之重者,多入少阴,所以少阴一经最多死证。方中君以附子二枚者,取其力之锐,且以重其任也,生用者,一以壮少火之阳,一以散中外之寒,则身痛自止,恶寒自除,手足自温矣。以人参为臣者,所以固生气之原,令五脏六腑有本,十二经脉有根,脉自不沉,骨节可和矣。更佐白术以培土,芍药以平木,茯苓以伐水,水伐火自旺,旺则阴翳消,木平土益安,安则水有制,制则生化,此诚万全之术也。
7、《伤寒论讲义》:本方重用附子,温经驱寒镇痛,与人参相伍,温补以壮元阳,与白术、茯苓相伍,健脾以除寒湿,佐芍药和营血而通血痹,可加强温经止痛的效果。


30多万字的?问道南阳经方医案集?———杨兆林先生及弟子经方临证 实战医案录,全面系统展现了杨兆林先生运用经方在各个系统的全貌,以及 师承弟子们经方在各个系统运用的临证实战心得体会.医案将按每个系统 进行分类,按照中医病名命名,按照中医病案形式书写,按照一般资料、主 诉、现病史、舌脉、既往史、可能相关西医检查、辨证论治、经文引用、病机、治 则、处方、药物组成、用法、效果反馈、按语等等,全面体现治疗过程,让阅读 者一目了然,同时在医案中学习经文,了解用药原因,鉴别类方异同点,处方 药物配伍特点,个别药物运用特色,精准辨证,不传之秘等等,医案中不乏杨 兆林先生及弟子经验方或秘方,将全面呈现给大家,是中医人经方临证重要 的一部经方参考巨著。
杨兆林主任网诊开通工作流程杨兆林老师郑州诊疗地点之一:郑州经开区门诊预约微信:15514535873,(请提前两天预约)(电话不接)杨兆林主任简介
副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原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湖畔经方书院】特邀院长
【湖畔经方书院】《伤寒论》《金匮要略》特邀首席讲师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医来了】栏目特邀选评专家
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等经方著作,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全方位展现经方临证实践运用,抓主证,重临床,巧临证,研医案,杨兆林院长带领师承弟子多学科、多体系、普及经方和传承仲景,为发展和振兴中医做出重大贡献。发表《金匮要略脉论》等30余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善用经方,往往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中医不分科,在临床中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常见病均有较好疗效,如:胃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失眠、便秘,胸痹、虚劳、月经失调、乳房肿块、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儿科病,以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等,都有很好治疗效果。
杨兆林院长汲取总结近三十年经方临证经验,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模式,以“六经辨证”为基础,以“中医病名为体系”进行经方授课。其中“四维”是:辨病性、辨病位、辨六经、辨合病四个维度;“三要素”是:整体观、辨证论治、疗程管理;按中医的特性和规律来掌握,灵活结合运用中医其他辨证方法。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研究,常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系统讲解。目前,师承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经成为当地经方名医。国医大师张磊题字“发扬中医,传承经方”给予高度评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经方临证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