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经方书院:解析《吴茱萸汤》
2022/5/15 11:39:58 经方临证苑

     《吴茱萸汤》

     原文:

     (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4)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5)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组成: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服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

     (1)本方被收入少阴病及厥阴病,为一派阴、虚、寒之证。四逆汤与吴茱萸汤都治手足逆冷、吐利,前方以下利厥冷为主,后方以呕吐烦躁为主;桂枝汤与吴茱萸汤都治头痛,前方治气逆上冲,后方治水逆上冲。重用生姜六两,旨在增强吴茱萸的散寒止呕之功。

     (2)本证与《伤寒论》第296条“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之证略同。第309条“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以烦为主,为正气尚存,可治,吴茱萸汤主之。而第296条“烦躁,四逆者,死”为阴阳离绝,以躁为主,正气耗尽,不可治,必死。仲景以烦与躁决生死之严谨,乃一叶而知秋也。

     (3)本方治重症久寒之呕吐,服药时应少量顿服,不可一饮而尽。

    

     方义:

     胃属阳明,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胃中虚寒,则不能纳谷,见吞酸嘈杂,畏寒喜热;胃气上逆,故呕吐,或食后欲呕,或干呕吐涎沫;寒性凝滞收引,故见胃脘疼痛。厥阴之脉夹胃属肝,上出与督脉会于巅顶,肝胃虚寒,阴寒浊气随肝脉上冲,故巅顶头痛;肾阳不足,火不暖土,故吐利频作,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乃因吐利频作之痛苦所致。本方所治虽有胃中虚寒,厥阴头痛和少阴吐利之别,但胃中虚寒,浊阴上逆为其共同的病机。

     本方针对胃寒气逆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以辛热入肝、胃、脾、肾经的吴茱萸暖肝温胃,下气降逆,和中止呕。《神农本草经》卷2曰:“昊茱英能温中下气止痛”汪昂说:“吴茱萸为厥阴本药故又治肝气上逆、呕涎头痛”(《医方集解祛寒之剂》)。本方重用生姜六两,为本方一大特色,意在温中止,和胃降逆,助吴茱萸散寒降逆止呕。张锡纯:“吴茱萸汤中重用生姜至六两,取其温通之性,能升能降,以开脾胃凝滞之寒邪,使脾胃之气上下能行”(医学表中参西录·医论》)。虚寒之证,治当温补故以人参补气健脾,以复中虚,可配生姜以调胃。大枣甘缓和中,既可助人参以补虚,又可配生姜以调脾胃,且可制约吴茱萸、生姜之辛燥。四药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抑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

     辩证要点:

     本方临床上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证所设,除见畏寒喜热,口不渴,手足逆冷等一般里寒征象外,应以干呕,或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为证治要点。

    

     重用生姜的意义何在?

     本方生姜 用量重达六两之多,倍于桂枝汤调和营卫时生姜的三两用量。盖因本方所治虽有阳明、少阴、厥阴之别,但其病机均与中焦虚寒,浊阴上逆有关,故重用生姜以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助君药吴茱萸温中降逆之力,使逆气下降,气机畅达。

     一方以治三经病:

     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所治包括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证。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的阳明病证;

     “少阴病, 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的少阴病;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生之”的厥阴病证。

     虽病在三经有别,症状亦有差异,但其见症均有呕吐,皆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有关。且君药吴茱萸味辛性热,入肝、肾、脾、胃经,既能温胃止呕,又可温肝降逆,更可温肾以止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可用吴茱萸汤一方以治三经病.

    

    

     本书《经方学科》涉及临证各科,皆是临证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基本皆是运用经方辨证治疗,但也涉及了个别时方,以中医“病名”为首, 以寒热(阴阳)、六经辨证为基础,详细对每一疾病进行阐述,做到每一疾病基本包含常规辨证类型,每一疾病包含中医【病名】、【证型分型】、【原文引用】、【处方】、【用法】、【功效】、【主治】、【方证对应】、【方义】、【运用】、 【注意事项】、【附】、【相似类型区别】、【六经归类】,每篇基本把四大经典穿插起来系统讲解,便于记忆。不管是科班出身、师承、自学等,基本做到一看便懂,一学就会,便于临证运用。此书编著也包含了以往【经方论文】、【经验方】、【学生跟诊论文】、【师承病案讨论】、【我的病案】、【学生病案】等,全面展示了经方临证和师承的学术理念和临证经验,是一本难得的经方临证专著。杨兆林主任网诊开通工作流程杨兆林老师郑州诊疗地点之一:郑州经开区门诊预约微信:15514535873,(请提前两天预约)(电话不接)杨兆林主任简介

    副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原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湖畔经方书院】特邀院长

     【湖畔经方书院】《伤寒论》《金匮要略》特邀首席讲师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医来了】栏目特邀选评专家

     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等经方著作,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全方位展现经方临证实践运用,抓主证,重临床,巧临证,研医案,杨兆林院长带领师承弟子多学科、多体系、普及经方和传承仲景,为发展和振兴中医做出重大贡献。发表《金匮要略脉论》等30余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善用经方,往往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中医不分科,在临床中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常见病均有较好疗效,如:胃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失眠、便秘,胸痹、虚劳、月经失调、乳房肿块、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儿科病,以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等,都有很好治疗效果。

     杨兆林院长汲取总结近三十年经方临证经验,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模式,以“六经辨证”为基础,以“中医病名为体系”进行经方授课。其中“四维”是:辨病性、辨病位、辨六经、辨合病四个维度;“三要素”是:整体观、辨证论治、疗程管理;按中医的特性和规律来掌握,灵活结合运用中医其他辨证方法。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研究,常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系统讲解。目前,师承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经成为当地经方名医。国医大师张磊题字“发扬中医,传承经方”给予高度评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经方临证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