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经方书院:一句在《伤寒论》中常出现的一句话
2022/5/27 16:20:00 经方临证苑
栀子豉汤条文屡屡出现“心中懊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来深入分析。
大多数学者认为“心中懊恼”是心中烦乱不安;在《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中认为是“胸中苦得无法形容”。我们觉得这些解释过于抽象,不能体现古人要传达的信息。那么,仲景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心中烦热,闷乱不宁之状。简称懊憹,又名心中懊恼。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太阳表证未解,误下后成为结胸而见心中懊憹,用大陷胸汤。若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记述酒疸见心中懊憹,或见热痛,治以栀子大黄汤。《伤寒绪论·懊憹》记述温热病见心中懊憹,为热毒蕴于膈上,可选用凉膈散、黄连解毒汤。
首先,我们要明确“心中懊恼”描述的是精神层面的痛苦还是身体层面的痛苦?“心中”是部位名词,相对于“心下”而言,其位置应该在剑突附近。剑突下谓之“心下”。在栀子豉汤条文中,还有“心中结痛”的描述,与“心中懊”部位相同,只是性质有别。除此之外,还可见到“胸中窒”。“胸中”的位置应该比“心中”更高一些。既然部位明确,就应该是身体上的不适,而不能理解为精神症状。
其次,从条文可以看出,大凡出现“心中懊恼”者,都与“下”法有关。除了“栀子豉汤”条文,大陷胸汤条文也有“心中懊恼”,也有“医反下之”。古人常用巴豆等丸药来“下”。据此推测,“心中懊”极有可能是巴豆造成的化学性胃炎。巴豆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刺激食管黏膜可以引起“胸中窒”,对胃黏膜刺激则引起“心中懊恼”,严重者表现为“心中结痛”。退一步讲,即使不是巴豆,换作其他泻下药物,对消化道黏膜也可能造成不良刺激。因此,药物刺激是“心中懊”不能忽视的成因。

再次,有人把“懊”解释为嘈杂,有道理!嘈杂即似饥不饥、似痛不痛,且有灼热感,好像“心中如啖蒜齑状”。蒜齑味辛,食后导致胃黏膜充血,与巴豆刺激胃黏膜的情形类似。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228)
这一条,在“心中懊”之后有“饥不能食”,可知,“心中懊”应该属于胃部症状,这两个症状之间似有因果关系。其他条文中还出现“舌上苔”,也暗示患者饮食减少。通常,人体对舌苔有自净功能,咀嚼过程中,舌头参与食物的搅拌,舌苔在摩擦中减少,当患者进食固体食物减少时,舌苔缺乏自净机会,表现为“舌上苔”。
在栀子豉汤的众多条文中,有的条文出现诸如“虚烦不得眠”之类的精神症状,这是脱水的表现,并不是栀子豉汤证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栀子豉汤的根本使命不是除烦。再说,患者的精神症状是脱水的结果,当然也和热性病有关。同时,因为“心中懊恼”等消化道不适而减少饮食,脱水的症状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用栀子豉汤解除消化道症状,患者恢复正常饮食,随着脱水的纠正,精神症状也会得以缓解。
大塚敬节先生在《汉方诊疗三十年》中介绍了用栀子、甘草及单用栀子分别治疗食管炎和食管息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食管炎和食管息肉都不是外感热病,也没有明显的精神症状,据此推测,栀子豉汤原本就是治疗食管及胃疾病的,无关热病及精神症状。后来,此方被借用来治疗外感热病,于是派生出清热除烦的功用。
【杨兆林仲景师承】报名:客服19139862173(电话微信同步);18595658712(电话微信同步)【杨兆林门诊】预约:15514535873,(请提前两天预约)(电话不接) 【杨兆林网诊】预约:客服19139862173(电话微信同步);18595658712(电话微信同步);一般先添加微信联系。杨兆林老师郑州诊疗地点之一:郑州经开区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
副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仲景文化传播者
【湖畔经方书院】特邀院长
【湖畔经方书院】《伤寒论》《金匮要略》特邀首席讲师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医来了】栏目特邀选评专家
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杨兆林先生汲取总结近三十年仲景经方临证经验,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模式,以“六经辨证”为基础,以“中医病名为体系、以病带方”进行经方授课。其中“四维”是:辨病性、辨病位、辨六经、辨合病四个维度;“三要素”是:整体观、辨证论治、疗程管理;按中医的特性和规律来掌握,灵活结合运用中医其他辨证方法。
在临床中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常见病均有很好疗效,如:胃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失眠,胸痹、头痛,眩晕等心血管疾病;胃疼、腹泻、便秘、脘腹胀满、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等痹症;小便异常、水肿、结石等泌尿系统;月经失调、乳房肿块、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阳痿、早泄、精索曲张、不育等男科病,儿科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症均有很好疗效,被同行称为“ 经方圣手“。
先生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等经方著作,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全方位展现经方临证实践运用,抓主证,重临床,巧临证,研医案;带领师承弟子多学科、多体系、普及经方和传承仲景。2022年底将出版《神农本草解伤寒》,使师承有完备教材,体系更加完善系统化。为发展和振兴中医做出重大贡献。
自2018年开办中医经方师承班以来,运用师带徒方式传授经方,现弟子遍及全国,大部分成为地方经方中医骨干。国医大师张磊题字 “发扬中医,传承经方”给予高度评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经方临证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