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经方书院:精准的四诊,是治病的前提!
2022/11/17 9:39:09 经方临证苑

     四诊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整体的信息。从基础病机的构成也可以看出,经典经方对四诊的采集是非常详细的。通过四诊的采集,从而归类为基础病机,进一步来判断人体表里气血津液的虚实寒热。以下逐一分析四诊的采集内容。

     首先要抓住病人的主要病症,然后围绕主要病症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询问,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了解。同时,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询问要详细,要对病人寄予同情,说话和蔼可亲,通俗易懂,耐心细致,以便取得病人信任,而获得详细可靠的疾病资料。问诊时忌用暗示或诱导,以免查询所得资料与实际不符。对危重病宜扼要查询,以便及时抢救,不可为求完整记录而贻误治疗时机。此外,还可加强心理安慰,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一、望诊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眼睑色、肌肤甲错、血络、袜痕以及局部病灶的性状。

     1.望神

     望神是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机能状态,直观地反映了人体气血的虚实。

     2.望色

     望色有助于我们判断人体的虚实寒热。《素问·举痛论》云:“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在基础病机层面,如皮肤红肿、面红往往提示阳明外热,面色萎黄、白提示太阴血少,面色黑、目眶暗黑提示太阴伤血等。面部红疹,斑块突出于皮肤表面,提示阳明外结。而形态、舌象的指导与传统的认识并无大异。

     3.望眼睑、肌肤等

     在经典经方的望诊中,重视收集下眼睑色、肌肤甲错(重点观察外踝上侧皮肤)、袜痕的情况。下睑处属皮肤黏膜,血液循环的变化远比舌象来得迅速,可以判断人体分布在外周表位气血虚实的情况。下眼睑正常是淡红色。如果下睑偏淡,为气血在表濡养不足,为虚,基础病机为血少;下睑鲜红为气血凝滞有余,有外感引起气血充斥在表和里热攻冲引起气血充斥在表之分,基础病机归于伤血。肌肤甲错代表人体津血在表濡养的情况,基础病机为外燥。袜痕为水气之渐,水气为水肿之渐,代表表位水饮停滞的不同程度,基础病机为水饮(溢饮)。

    

     二、闻诊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的变化,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

     1.听声音

     听声音是指诊察患者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来区别寒热虚实。

     2.嗅气味

     嗅气味指通过嗅闻人体产生的气味或者排泄物的气味来判断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

     三、切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在经典经方体系中,按诊包括按腹之满与不满,候胃气的虚实和里位邪气的有无。其中腹软硬适中,为里位胃气调和;腹松软,提示胃虚;腹满(或有压痛),提示里结,如食积、便秘、水结、火结等;腹按薄拘(指腹部组织瘦削单薄拘紧),提示为气血虚在里不能濡养产生的里结,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此外,触手之凉温、手心之潮干、下肢水气(如可见明显袜痕)以及按肿等,也是切诊的范畴。

    

     四、问诊经典经方体系中的问诊主要是以陈修园的“十问歌”为主采集患者的自觉资料,以辨别患者气血津液表里、虚实、寒热的情况。1.问寒热

     问患者有无怕冷、怕风,还是怕热,有无发热。怕冷,怕风,代表着津液亡失在表或者津液聚表,有废水在表,伴津液不能濡养,不能温煦,基础病机为表束、表寒;汗后怕风为中风。怕热,为阳明外热;发热,需参合表里病机来判断发热的性质。

     2. 问汗

     出汗多少,还是无汗?全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出汗后怕风吗?汗凉吗?吃热的东西出汗吗?晚上睡觉出汗吗?异常的汗出基础病机为中风,吃温的食物、饮温水就出汗提示阳明里热。

     3. 问头身

     有没有头晕头痛?有没有手足发麻发凉?有无手心发烫?身上肌肉关节有没有疼痛或僵硬?有没有头面、肢体浮肿?

     头痛、身疼、头晕、打呼噜、咽喉不适、鼻塞、喷嚏等,基础病机为表束。太阳中风,可见身疼痛;太阴中风,可见四肢烦疼。因此,在上焦和表位的症状为表束,它们需结合整体病机才能定性。自觉手足凉,为表寒;手足麻木不仁,为伤营;手足肿胀、晨僵、流涕、流泪,为太阴水饮(溢饮);手足心发热,为阳明外热。

     4.问便

     大便几天几次,偏干还是偏稀?小便频不频?有无小便灼热?夜尿几次?大便频数稀溏,基础病机为太阴里虚;大便行迟干燥,为阳明里结、里燥。小便不利(偏多、偏少、不畅),为太阴水饮;小便灼热,为阳明水热;小便清长,为太阴里寒。

     5.问饮食

     胃口好不好?有无口干、口苦?口渴吗?喝水多少?有无口臭、口黏?有无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强、易饿、口干、口苦、口渴、喝水多、喜冷水,基础病机为阳明里热;食欲差,为太阴里虚;喜饮热水、食凉腹中不适,为太阴里寒;口淡、口黏、反酸为太阴水饮;嗳气、恶心呕吐为表束,因表里证均可出现。

     6.问胸腹

     有没有胸部不适、胸闷心慌?有没有烧心?腹部有没有胀痛?肚子发凉怕风吗?有没有肠鸣咕噜?有没有咳嗽咯痰?

     7.问官窍

     看东西清楚吗?听力怎么样?有没有耳鸣耳聋?会经常打喷嚏、流鼻涕吗?

     8.问睡眠

     睡眠如何?有没有入睡困难,睡眠深还是浅?醒后容易入睡吗?做梦多不多?记忆力如何?踢被子吗?

     9.问妇科经带

     月经周期多少天,提前还是错后?有无痛经?有无血块、颜色如何?白带量多还是少,颜色如何?有无异味?月经不准时,提前或者错后、经量多,基础病机为太阴伤血;经量少,为太阴血少,可结合整体病机分析是津血虚或者里位水火气血淤堵所致。

     问诊时,除倾听病人主诉外,可询问下列项目: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就诊日期)、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当前症状、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等,对妇女还须问月经史、生育史。其中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和辨证的重要依据,症状的问诊主要有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胸胁、问胃脘、问腰腹、问饮食、问睡眠、问情志、问二便,还包括妇女、小儿某些情况的询问。

     【杨兆林仲景师承】报名:18595658712(电话微信);19139862173(电话微信)【杨兆林门诊】预约:19139862173,18595658712(请提前两天预约)杨兆林老师郑州诊疗地点之一:郑州经开区经开杨兆林中医诊所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经南二路与经开第八大街交叉口向西一百米路北

     师父杨兆林主任简介

    副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仲景文化传播者

     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湖畔经方书院】特邀名誉院长

     仲景师承“四维三要素”创立人

     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医来了】栏目特邀选评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湖畔经方书院】《伤寒论》《金匮要略》特邀首席讲师

     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集》

     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等经方著作,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全方位展现经方临证实践运用,抓主证,重临床,巧临证,研医案,杨兆林院长带领师承弟子多学科、多体系、普及经方和传承仲景,为发展和振兴中医做出重大贡献。发表《金匮要略脉论》等30余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善用经方,往往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中医不分科,在临床中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常见病均有较好疗效,如:胃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失眠、便秘,胸痹、虚劳、月经失调、乳房肿块、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儿科病,以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等,都有很好治疗效果。被同行称为“ 经方圣手“。

     杨兆林院长汲取总结近三十年经方临证经验,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模式,以“六经辨证”为基础,以“中医病名为体系”进行经方授课。其中“四维”是:辨病性、辨病位、辨六经、辨合病四个维度;“三要素”是:整体观、辨证论治、疗程管理;按中医的特性和规律来掌握,灵活结合运用中医其他辨证方法。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研究,常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系统讲解。

     目前,师承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经成为当地经方名医。国医大师张磊题字“发扬中医,传承经方”给予高度评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经方临证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