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林:各型发热医案选登
2022/12/17 17:46:20 经方临证苑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杨兆林仲景师承检验标准:是否能够建立仲景思维;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能够熟练解决临证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1、发热
(1)太阳少阳发热案
患者,孙某,男,39岁,感冒半月余,附近居民.原用西医服药及输液治疗,病情断断续续没有痊愈,就不愿再去看西医了,改为看中医,希望彻底给予治疗.刻诊:微恶风怕冷,身酸困,关节疼痛,时有汗出,流清涕,口苦咽干,时有恶心,纳差,舌淡苔薄黄,脉浮.
[病机]:少阳兼太阳.
[治则]: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5g,桂枝10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2g,白芍10g,辛夷10g,炒神曲15g,大枣6枚,生姜10g,炙甘草6g
[用法]:三付水煎服,服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
[按语]:太少两感是临证常见病证,临证时要详细辨证.?伤寒论?225条说:“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既有少阳“微呕,心下支结”症状,又有“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太阳病症状,因此属于少阳兼太阳病机.由于此案恶风怕冷,身酸困,关节疼痛,时有汗出,流清涕属于太阳中风表虚证,口苦咽干,时有恶心属于少阳证,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故而治之速愈.
(2)少阳发热案
患者,杨某,男,13岁,发热3天.3天前患者和家人一起外出受凉后发热,恶寒,体温为38.6℃,流清鼻涕,无汗出,身酸痛,曾在当地卫生所给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患儿体温下降至37.8℃,时反复.家属不愿意让患儿服再服西药了,就求治于中医.刻诊:发热微恶风,体温38.4℃,头痛,咽痛,口苦,口渴,纳差,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病机]:正虚邪入,邪犯少阳.
[治则]:和解少阳.
[处方]:小柴胡汤合桔梗汤加减
柴胡30g,黄芩15g,党参15g,天花粉15,桔梗15g,陈皮12g,炙甘草5g,生甘草10,生姜15g,大枣5枚
[用法]:三付水煎服,服后热退,咽痛止.饮食好,病愈.
[按语]:?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以及小柴胡汤相关条文,依据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少阳病提纲,加之依据脉象既可以判断.同时遵仲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精神,灵活运用于临床.此案发热微恶风,头痛,咽干,口苦属于少阳证,因咽痛合桔梗汤,咽干去半夏加天花粉,纳差加陈皮健胃消食理气.
(3)太阳阳明发热案(外寒内热)
患者,李某,男,15岁,学生.不慎受寒感冒发热半月余.原运用西医口服、打针输液治疗,效果欠佳,无法痊愈上学,家属十分着急,现请求中医治疗.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症见:发热恶寒,怕冷厉害,关节酸疼,无汗,口干渴,坐卧不安,舌淡苔白干,脉浮紧.
[病机]:外感风寒,兼有里热.
[治则]:发汗解表,兼清郁热.
[处方]:大青龙汤
麻黄10g,桂枝8g,炙甘草5g,杏仁7g,生姜5g,大枣3g,生石膏20g
[用法]:两付水煎服,避风寒,一天连续小口趁热频服,直至两付中药服完,微汗出愈.
[按语]:?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剔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病机是太阳阳明合病,解表兼以清热,是表里双解法的代表,注意麻黄、生姜和石膏的特殊比例和作用,原方条文外寒较重,里热较轻,故麻黄,生姜量较大,石膏剂量较小,我们临证使用时,要根据病情变化,斟酌调整麻黄与石膏比例,方能达到理想效果.由于发汗重剂,医家难以把握,故而运用较少.由于我们临证实际使用剂量较小,一般很少出现副作用.此案发热恶寒,怕冷厉害,关节酸疼,无汗属于太阳风寒表实证,口干渴,烦躁(坐卧不安)说明里有热,故而运用大青龙头治疗,很快痊愈.

(4)少阳阳明发热案
患者,李某,男,10岁.患儿家长代诉:发热3天.3天前患者外出受凉后发热,恶寒,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无汗出,无咳嗽,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患儿体温下降至38.5℃,3-4小时后又上升至39.6℃.刻下:恶寒发热,体温39.6℃,精神状态略差,咽干口干,欲饮冷,胃纳差,恶心,中午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咳嗽咳痰,大便气味重,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病机]:少阳阳明发热.
[治则]:和少阳,清阳明.
[处方]:小柴胡汤加石膏
柴胡30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8g,生姜8g,大枣3枚,生石膏30g
[用法]:2剂水煎服,每日1剂,小口频服.第二天患者父亲电话告知,服药1剂后,患儿夜间全身汗出,晨起量体温37.2℃.嘱咐将另一剂药服完,监测体温.第三天患者家长告知发热已退,精神可,胃纳好转,停药.
[按语]:小柴胡汤加石膏,是临床中十分常用的加减,伴阳明经热加石膏,伴阳明腹证大便干加大黄,或者直接运用大柴胡汤加减,常可速愈.
(5)三经合病感冒案
患者,史某,女,35岁,网络销售.感冒五天,自购服西药“感冒灵和风寒感冒颗粒”服用效果不好,后又去诊所看西医,也是没有完全好.延至至今已半月余,就想服中药治疗.刻诊:咳嗽,咯白痰稍黄,鼻塞流清涕,牙痛,耳堵塞感,干呕,便稍稀,偶有腹痛,舌淡苔白,脉浮.
[病机]: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治则]: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2g,半夏12g,桂枝10g,干姜10g,五味子10g,紫菀15g,冬花15g,辛夷10g,炙甘草10g
[用法]:五付水煎服,服后诸症皆消,痊愈.
[按语]:本案涉及多经,病情较为复杂,只要掌握好六经提纲及辨证特点,一般并不难.鼻塞流鼻涕,咳嗽为邪在太阳:干呕、耳有堵塞感为邪在少阳;便稀、腹痛为病在太阴.此证为太阳少阳太阴合病,三经同病,治在少阳.
(6)太阳少阴发热案
患者,上官,男,56岁,感冒后发热恶寒,温度38.5度,家里有小柴胡颗粒,服后无效.又去西医求治,服后热退,但又反复,患者请求中医治疗.刻诊:发热恶寒,无汗,萎靡不振,平时怕冷,舌淡苔白,脉沉.
[病机]:太少两感.
[治则]:温经解表.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5g,细辛5g,炮附子10g
[用法]:三付水煎服,一付小口趁热频服,服后热退.后两付巩固痊愈.
[按语]: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是仲景治疗发热脉沉典型条文,一般这类患者容易误治,凡是如此,皆是抛开中医辨证,不敢运用热药来退热.

(7)经期感冒
患者,杨女,32岁,感冒五天前来就诊.来诊前因感冒发热前去门诊运用西药治疗,但未痊愈.又逢经期,故而求治于中医.现症见:发热恶寒,身痛,正值经期,因感冒经断,心烦躁,近几天失眠,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
[治则]:和解少阳,温经活血.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25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当归15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5枚
[用法]:三付水煎服,服后热退身痛消失.
[按语]:?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经期感冒仲景命名为“热入血室”,是临证常见疾病,一般遵仲景和解之法,禁汗、吐、下,小柴胡汤是首选.因经期故而加当归调经,身痛加桂枝解表利关节.
(8)太阳(风温)阳明发热(卫气同病)
患儿,赵某,男,10岁,感冒发热十余天,开始家长让服自备药物,但不退热,又看西医,服西药热退两天后又继续发热,家人要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发热不恶寒,温度在38.6°C 之间,用退热药后汗出热退,不咳嗽,咽痛,口干渴饮水,大便正常,舌红苔干黄,脉数有力.
[病机]:热在阳明(气分).
[治则]:清热祛湿.
[处方]:白虎汤加减
知母10g,石膏30g,肿节风20g,桔梗10g,炙甘草10g
[用法]:两付水煎服,复诊时基本痊愈,无发热,后适当巩固数天愈.
[按语]:白虎汤被称为“退热第一方”,只要“大热、烦渴,大汗,脉洪大或滑数”就可以运用.顽固性发热肿节风效果非常好,有一位儿科医生,治疗小儿发热,非常有名,就是运用肿节风来治疗的,所以在治疗热证发热时常加此药,效果显著.
(9)阳明兼太阳发热
患者,孔某,女,34岁,濮阳人郑州居住,因感冒后发热半个月,自购药物“风寒感冒颗粒”“小柴胡颗粒”等治疗,效果欠佳,后又去门诊服西药治疗,发热反复,拖至半月,现想求治于中医,经人介绍前来治疗.刻诊:发热,温度38.8°C,浑身疼痛,口干,微出汗,但温度不退,饮食较差,大便稍干,舌稍红苔薄黄干,脉数有力.
[病机]:阳明兼太阳.
[治则]:清阳明热,通络止痛.
[处方]: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生石膏50g,知母10g,炒神曲15g,桂枝10g,炙甘草10g,粳米20g
[用法]:三付水煎服,嘱咐微汗出,服后热退身痛痊愈.
[按语]:?金匮要略?:“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很多患者,症见内热,却仍然出现关节疼痛寒的症状,仲景非常高明,在清里热同时,加桂枝解表利关节,各发挥各自功效,两解之法,运用巧妙.
(10)阳明湿热发热案(湿大于热)
这是我参加工作不久治疗的一个病案.患者,农民,男,三十多岁.低热一月余,运用西医和中药欠佳.苦没有办法治愈.听说医院来个刚毕业的学生,看病不错,就过来求治.希望得到痊愈.刻诊:无汗,纳差,胃脘痞满,身困乏力,大便不畅,粘马桶,不易冲刷,小便黄,舌淡苔白腻微黄,脉濡数.
[病机]:湿热弥漫三焦.
[治则]: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处方]:三仁汤加减
杏仁15g,滑石15g,通草15g,白蔻仁10g,竹叶10g,厚朴6g,苡仁20g,半夏10g,佩兰10g
[用法]:五付水煎服,辛辣油腻,服两付就不发热了,服后痊愈.
[按语]:吴瑭?温病条辨?卷1,原书云:“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湿热发热临证非常麻烦,常辨证不清,或用药错误,容易失治误治.此患者低热,纳差,胃脘痞满,身困乏力,大便不畅,粘马桶,不易冲刷,小便黄,舌淡苔白腻微黄,脉濡数,皆是湿热且湿大于热所致,故而用之,效果显著.
(11)少阳湿热发热案
患者,郑某,男,55岁,间断发热月余,输液及口服西医无效,随找当地中医诊疗也无任何疗效,非常苦恼,总感觉就个发热,竟然这么长时间看不好.后经人介绍前来求治.刻诊:一阵寒一阵热,口苦,吐酸苦水,胸闷胁胀,饮食一般,大便不爽,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少阳湿热.
[治则]:和解少阳,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处方]:蒿芩清胆汤加减
青蒿12g,竹茹10g,半夏10g,茯苓12g,黄芩10g,枳壳10g,陈皮10g,滑石20g,炒神曲10g,青黛2g(冲服),甘草10g
[用法]:三付水煎服,服后热退身轻,一切症状好转,后巩固痊愈.
[按语]: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证代表方,是小柴胡汤的演化处方,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与小柴胡汤区别是,小柴胡汤不涉及湿热痰浊,仅仅是少阳证,发热类型是往来寒热,同时伴随咽干、目眩、心烦甚则干呕呃逆.蒿芩清胆汤发热为寒轻热重,伴随口苦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等,只要辨证准确,常可是少阳兼湿热速愈.
(12)顽固疑难发热案
杨兆林老师诊疗一例顽固性发热患者过程并与学员之间问答.跟随郑州杨兆林老师学习经方中医,在学习跟诊期间接诊一顽固性发热患者,诊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全部整理如下,让大家体会杨老师对疾病整体辨证,思维、处方及后期调养的过程.
患者,女,54岁,南阳人,半年前不明原因发热,曾在村卫生所治疗,未见好转,随到县城医院住院治疗,检查只提示白细胞高,其他没有异常,每次发热温度都在38-39度之间,输液和运用退热药,出汗后热退,停止输液三天后继续发热如前,西医毫无办法.曾求助于当地中医治疗,患者家属自诉说,有一个中医医生一付中药柴胡用到40克,服后没有任何效果.后又换中医大夫治疗,一付中药里石膏用到50克,也未见好转.患者持续高热,家属着急,随到南阳医院住院求治,治疗任没有见好转,又到郑州大医院住院治疗,各项检查除白细胞高外其余基本正常,仍是输抗生素治疗,发热肌注退热针后大汗出热退,三天后继续发热,和以前治疗效果没有什么两样,患者家属很是无奈和失望.
因老师去鹤壁进行中医经方交流授课,患者亲戚有在鹤壁工作,也是医生,看到了老师的简介(其中描述有治疗顽固性发热的简介),就把老师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患者家属,让其家属带着患者来找老师进行诊治.预约后患者来到老师的门诊,正好是中医初级班授课中午结束,学员老师也都在现场,随即现场病案授课.
首先是详细描述病情,主要描述就是上面所述情况,又带了医院很多各项检查,出于礼貌,也是为了安慰患者及家属,简单看了一下,除白细胞高外其余都正常,老师告诫我们,看中医,根本不需要西医这套检查,按传统中医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就可以了.又详细询问了病情,症状如下:
发热,每次刚发热时有恶寒,不汗出,后发热持续升高,就没有恶寒症状了,如果不用退热药,温度持续升高到39度,因患者发热难受,会口服退热药,大汗后热退身冷,发热时身痛,关节痛,浑身无力,走路气喘,饮食差,因饮食少,大便也少,小便正常,面色胱白,喜热饮热饭,舌淡苔黄腻厚,脉滑数有力.
病情问后,会员学生各自发表自己意见,又说湿热的,说阳虚的,说中风表虚证的,说气虚的,说太阳少阳合病的,说太阳少阴合病的等等,处方各异.
老师处方如下:
党参15g,炮附子10g,桂枝15g,白芍15g,苍术10g,石膏2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4枚
5付水煎服,清淡饮食,禁辛辣油腻,禁风,热服.
以下是会员之间问答:
会员甲:老师,患者高热,同时伴随舌苔黄腻,不是湿热造成的吗?
杨兆林老师(以下简称老师):舌苔黄腻,内有湿热,证属于气分湿热.
会员甲:那为什么不用专一清湿热的处方治疗呢?
老师:内有湿热,但患者伴随浑身无力、发热前恶寒身痛、服退热药后大汗出,还有其他病机存在,所以不能单独清湿热治疗.
会员乙:老师,浑身无力气虚还是湿热所致?
会员丙:老师,患者发热前恶寒是否有表证存在?
会员甲:服退热药后大汗出到底是伤阳还是伤阴了?
老师:患者长期发热,大汗出热退,必然伤及阳气,体虚无力,外感风寒乘虚而入,此病案有阳虚兼中风表虚证病机.
会员丁:老师,那治疗该怎么处理复杂病机之间的关系呢?
老师:大家还没有注意患者“喜热饮”这个症状,这个症状告诉我们,患者虽然有湿热病机,但脉象既有湿热表现,又有假象之嫌,患者在之前已经服过中药,大剂量的柴胡和石膏皆使用过,均无效,所以我们不能走老路,否则难治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阳虚,湿热皆要治疗,且同等重要,不能只清湿热而不顾及正气,也不能只顾正气而忽视湿热的治疗,两者都要兼顾.本处方是以桂枝汤打底方,调和营卫,加党参、炙甘草补气,炮附子扶阳,苍术燥湿,石膏清气分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也调和脾胃.
会员:谢谢老师,明白了.
三付中药后患者回复,温度已经恢复正常,五付后没有再发热.后继续巩固治疗,没有再发热.18天后患者不慎汗出又发热,舌苔黄腻厚,汗出,无力,告诫患者不要服中药治疗,只服中药就可以了,又处方:
党参15g,茯苓15g,苍术10g,炮附子5g,桂枝10g,石膏15g,滑石15g,炙甘草10g
三付水煎服,两付后热退恢复正常,没有再发热,现在任巩固治疗中,身体逐渐康复中.

(13)太阴发热案
患者,李某,女,37岁,无明显诱因反复低热月余.平时大便稀,一天2-3次,喜热饮,吃凉饮或肚子受寒就会加重腹泻,吃凉食物胃脘部胀满,易汗出,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
[病机]:脾胃虚寒,营卫不和.
[治则]:和解表里.
[处方]:桂枝人参汤加减
桂枝20g,党参15g,白术15g,干姜5g,炙甘草10g
[用法]:十付水煎服,桂枝后下,服后腹泻好转,发热消失,出汗减少,后服理中丸巩固愈.
[按语]:太阳表证未解,太阴脾阳伤而寒湿内生,部分表邪随之内陷,以致里寒伴表证.低热,平时大便稀,喜热饮,吃凉饮或肚子受寒就会加重腹泻,吃凉食物胃脘部胀满,易汗出,属于太阴发热.加桂枝既可以调卫气,又可以合干姜加强温里功效.理中汤先煎、久煎,桂枝后下.理中汤先煎,使其发挥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作用;桂枝后下,使其气锐先行以解表.
(14)气虚发热
患者,邱某,女,43岁,反复低热两月余.发热时身无力,在家休息一个礼拜后发热自行缓解,后又去单位上班,上班大约十余天后发热,随去医院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自购小柴胡颗粒服用无效,拖延近两月,后经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低热,不怕冷,无关节疼痛,倦怠乏力,气短,汗出,食欲差,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病机]:气虚发热.
[治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补中益气汤
黄芪20g,白术15g,党参15g,当归10g,陈皮10g,柴胡5g,升麻5g,炙甘草10g
[用法]:十付,服三付时就无低热发作,后连续治疗月余,愈.
[按语]:气虚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气虚发热也可以说是太阴发热,在临证中容易误诊,其辨证要点为: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只要符合此症,就可以判断使用.万不可丢失了中医的辨证观,事实证明,那将是寸步难行.
(15)跟师医案:虚劳低热案
作者:陕西商洛叶博
跟诊师父坐诊,师父看病诊疗,思维敏捷,辨证精准,开方用药如艺术,处方用药一般皆在十味之内,常常了了数味,疗效显著.今天复诊一患者,发热一个多月,中西药用遍,皆没有效果,经人介绍前来师父门诊就诊.师父首次开五付中药,三付后就没有再发热了,五付服完后今日复诊.
李某,33岁,女,初诊日期:2020.08.20
主诉:每天下午3-4点发烧37℃左右,持续有一个月,倦怠乏力,头晕心慌,气短,容易犯困,手脚心热,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
[辩证]:虚劳发热.
[治则]:补气养血,温中补虚.
[处方]:芪归建中汤
黄芪10g,当归20g,桂枝10g,白芍2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10g,饴糖20ml
[用法]:五付.用法:煎汤取汁,兑入饴糖,再以文火缓缓溶化,分两次服用.禁忌:禁食生冷辛辣之品.
复诊:2020年8月24日复诊,患者自述,服完三付后就不再发烧,也没有心悸,手脚热也消失了,后斟酌加减巩固.
[按语]:?金匮要略?:“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仲景在虚劳补气时,加黄芪一两半,非常重视虚劳循序渐进治疗,防止虚不受补情况发生.
(16)水饮发热案(肺癌)
患者,宋某,西安人,男,68岁,患肺癌,因其姑娘在新乡工作,所以在新乡医院手术及化疗治疗,在治疗期间,反复发热月余,温度38-39度之间,用退热药后汗出热退,后又反复发作.咳喘,怕冷,咯清水痰,活动后加重,心悸,颈部动脉跳动,纳差,小便少,腰痛,双下肢水肿,大便正常,舌暗淡苔白水滑,舌底静脉曲张,脉沉弦.
[病机]:少阴阳虚水泛证.
[治则]:温阳利水,蠲饮退热.
[处方]:真武汤加减
茯苓15g,芍药15g,生姜15g,白术10g,炮附子10g,五味子10g,细辛5g,干姜5g
[用法]:五付水煎服,服三付后就未再发热,继续加减巩固,发热,咳喘,水肿均基本康复.后连续巩固治疗,该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看不出是癌症患者.
[按语]:?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是阳虚水犯发热重要处方之一,病机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溢所致.真武汤辨证要点为: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心悸,舌质淡胖,苔白水滑,脉沉.只要发热伴随主症就可以判断出是真武汤发热证.但由于发热原因很多,病机复杂,该患者西医诊断为肺癌,但中医治疗依然按照中医思维辨证论治,不要落入西医思维.水饮发热也是中医很重要的一种发热类型,一定要谨慎辨证用药.
(17)跟师医案:胁下水饮低热案
作者:郑州宋涛,开封李俊花
病案:有幸拜杨兆林老师为师,在课堂学习理论,门诊跟师诊病,使我们进步很快,现将一例三付治愈右肋稍下自感发热医案,诊疗过程给予病案总结,发出供大家交流学习.
患者:刘某,男,19岁,2020.10.09
主诉:右肋稍下自感发热半月.
现病史:体态偏瘦,精神良好,半月前吃冷饮后,腹痛,腹泻,大便数次多,一天六七次,水样便,眠差,纳差.后服西药治疗后好转.但又出现右肋稍下部自感发热,但触感无明显发热,在别处用清热类及输液治疗效果差,后经人介绍来我师父处诊治.刻下症:右胁肋稍下部自感发热,按诊腹软,无明显热感,有轻微压痛感,大便偏稀,无口苦,无口干,无汗,舌质淡舌苔白,水滑舌,脉沉弦.
[诊断]:为水饮发热.
[治则]:健脾利湿,温阳化饮.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20g,桂枝15g,白术10g,炙甘草10g,炒神曲15g
[用法]:五剂水煎服,同时嘱咐:饮食清淡,忌生冷油腻寒凉食物.复诊时患者高兴描述说,没想到服用一剂后,胁肋稍下部自感发热,服用三剂后,其症状消失.药物少,效果好,真是太神奇了!
[按语]:老师以前讲过苓桂术甘汤,但一直对其不太了解,不太明白及方剂用法,今回看老师辨证处方,才突然明白.苓桂术甘汤对于中焦水饮所导致的各种病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我对苓桂术甘汤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辨对证,对其症,方可开方用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快进步.同时也让我见到了经方的奥义如此精妙,让我深有感触,多谢老师授秘!
备注:本文节选自杨兆林编著《问道南阳经方医案集》


30多万字的?问道南阳经方医案集?———杨兆林先生及弟子经方临证 实战医案录,全面系统展现了杨兆林先生运用经方在各个系统的全貌,以及 师承弟子们经方在各个系统运用的临证实战心得体会.医案将按每个系统 进行分类,按照中医病名命名,按照中医病案形式书写,按照一般资料、主 诉、现病史、舌脉、既往史、可能相关西医检查、辨证论治、经文引用、病机、治 则、处方、药物组成、用法、效果反馈、按语等等,全面体现治疗过程,让阅读 者一目了然,同时在医案中学习经文,了解用药原因,鉴别类方异同点,处方 药物配伍特点,个别药物运用特色,精准辨证,不传之秘等等,医案中不乏杨 兆林先生及弟子经验方或秘方,将全面呈现给大家,是中医人经方临证重要 的一部经方参考巨著。【杨兆林仲景师承】报名:19139862173;18595658712,17638141122(电话微信同步)【杨兆林门诊】预约:18595658712,19139862173,15514535873(请提前两天预约)(电话微信同步) 杨兆林老师郑州诊疗地点之一:郑州经开区师父杨兆林简介

副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伤寒名家,经方实践家,原中医院中医科主任。
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湖畔经方书院】特邀名誉院长
仲景师承“四维三要素”创立人
河南省儒医文化研究会【经方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医来了】栏目特邀选评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理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湖畔经方书院】《伤寒论》《金匮要略》特邀首席讲师
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集》
编著《经方学科》,《临证实战解经方》,《问道南阳经方医案》等经方著作,是对经方在各科运用的全面系统总结,全方位展现经方临证实践运用,抓主证,重临床,巧临证,研医案,杨兆林院长带领师承弟子多学科、多体系、普及经方和传承仲景,为发展和振兴中医做出重大贡献。发表《金匮要略脉论》等30余篇论文,其中《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心肌梗死猝死一例》获“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善用经方,往往数剂便达到理想效果。中医不分科,在临床中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常见病均有较好疗效,如:胃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失眠、便秘,胸痹、虚劳、月经失调、乳房肿块、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男科病,儿科病,以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疼痛等,都有很好治疗效果。被同行称为“ 经方圣手“。
杨兆林院长汲取总结近三十年经方临证经验,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四维三要素”师承授课模式,以“六经辨证”为基础,以“中医病名为体系”进行经方授课。其中“四维”是:辨病性、辨病位、辨六经、辨合病四个维度;“三要素”是:整体观、辨证论治、疗程管理;按中医的特性和规律来掌握,灵活结合运用中医其他辨证方法。读经典,做临床,重视对中医经典研究,常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融为一体,前后贯穿,系统讲解。
目前,师承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经成为当地经方名医。国医大师张磊题字“发扬中医,传承经方”给予高度评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经方临证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