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8个最容易要命的细节,害死很多人,千万别再做了!
2018/12/13 11:04:52 家庭保健报健康家园

    

    


     生活中有很多常见小事

     你的一个粗心大意

     就会酿成悲剧

     细节关乎生命安全

     这8个最易要人命的细节

     你一定要知道

     千万不要做

     整夜开电热毯睡觉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位江苏老人因整夜开着电热毯睡觉,引发大火,现场浓烟滚滚,当救护车赶到时,老人已经被活活烧死。

     教训:专家表示,绝对不主张彻夜使用电热毯!即便是合格的产品,也非常容易引起火灾和漏电。另外,开电热毯睡觉,对女性内分泌会造成影响,严重的会导致不孕。而男性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记住:电热毯可以用,但被窝暖和了拔掉电源再睡觉,切忌彻夜使用。

     骑车系长围巾

     据江苏电视台报道,江苏一8岁女孩乘坐妈妈的电动车时,围着的长围巾被绞进后轮,脖颈被死死勒在牙盘上,不幸窒息而亡。

     教训:每年冬季都会有因佩戴围巾而导致意外伤害发生,这些人大都因为犯了同一个错误——骑车时系的围巾围太长了!

     记住:骑车或乘坐电梯时一定要把围巾系好。

    

     戴口罩不去金属条

     南京一小伙儿戴着防雾霾口罩骑行回家途中,摔倒后被口罩中锋利的金属条刺入面部,鼻子、嘴唇和下巴等多处被划破,到医院缝了约200针。

     教训:为了使口罩佩戴有形,大部分口罩设有可弯折的鼻梁夹,而这些鼻梁夹大多使用金属条,或是金属条粘在口罩表面、镶嵌在口罩内,佩戴口罩时,镶嵌或粘贴的金属条位置均在鼻梁上方,一旦骑车或走路时摔倒,口罩就挂在脸上,很容易对面部表皮和眼睛造成危害。

     记住:尽量选择边沿磨平的塑料材质鼻夹口罩或将口罩鼻夹上的金属条等摘掉。

     车内开着暖气睡觉

     据沈阳晚报报道,沈阳的张先生在车内等妻子,觉得冷打开了室内循环的暖风,慢慢睡着了,差点因一氧化碳中毒失去生命。

     教训:汽车停驶时开启空调,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逐渐聚集在车内,加上车内人员呼吸耗氧而排出二氧化碳,时间一长,司乘人员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中毒失去知觉,直至丧失生命。

     记住:不要在汽车停驶状态下长时间开启空调,即使在汽车行驶时也要经常摇下玻璃窗。

     混用两种清洁剂

     据安徽商报报道,蚌埠市两名小孩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倒入盆中,化学反应生成氯气,引发一人死亡、多人中毒的悲剧。

     教训: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两者混合会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记住:一定要间隔半小时以上。

    

     燃气热水器洗澡不通风

     据钱江晚报报道,嘉兴一个三口之家在房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但门窗紧闭,导致父女两人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教训:热水器和液化气罐严禁安放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用燃气设备做饭时,千万别把门窗关太严,特别是厨房和卫生间的门窗,尽量保持室内通风。

     记住: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开窗通风,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洗羽绒服

     据大河报报道,洛阳的孙女士反映,正在洗衣机里甩干的羽绒服突然“砰”一声“爆炸”了。

     教训:羽绒服在高速甩干时,吸饱了水的羽绒脱水后不断膨胀,羽绒服内就会产生空气,而防水涂层又不利于气体排出,加上干燥的尼龙布和羽绒会产生静电,而洗衣机内的空间是有限的,气就可能引起“爆炸”。

     记住:羽绒服尽量不要机洗和甩干。

    

     加油不除静电

     据央视新闻报道,江苏一女子因自助加油时手上带有静电,导致突然起火,自己被烧伤。

     教训:加油前不先消除静电,油雾与静电火花相遇有可能引发明火。

     记住:选择自助加油的车主,加油前可按下加油箱上“导静电按钮”,提前将身上的“电”放出去。如果加油箱上没有相关标识,最简单的办法是将车熄火后,拔出车钥匙,用手摸一下前端金属部位,即可“放电”。

     关乎生命安全

     没有一件是小事

     告诉更多人

     避免意外发生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编辑:康艳 责编:王晓洁

     (来源:健康时报 人民日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家庭保健报健康家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