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2018/5/14 11:48:32 多想一步
愿心灵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

(一)
站在孩子同一边,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一天晚上到朋友家串门,朋友的太太正在检查孩子的功课。
孩子读三年级,有一份数学单元测试卷,86分,妈妈显然不太满意,看到有一道6分的题空着没做,便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了理由,妈妈批评说:“你这就不对了!你看如果你做下去了,就有92了。”
“你这就不对了!”——各位朋友,有没有更好的说法?
想到女儿上初中后的一件事,在《好父母,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文章里,我表达了一个观点:“好父母,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个想法如果能够贯穿在做父母的思想意识里,并且表现在日常跟孩子交流的点点滴滴中,你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棒!
女儿上初一时,常跟我提到同宿舍的某某女孩如何如何厉害,学习成绩又好,人缘又好,真让人羡慕。
说得多了,我自然会留意,想看看这女孩到底是怎样让晓莉羡慕的一个孩子?
一个星期天,我送女儿回学校。在宿舍里,凭感觉,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叫某某的女孩,但我并没有因为认出了她就是某某而刻意地跟她多说几句话,我跟她们八个女孩子一起随便聊天。聊了不久,便要去教室了。
去教室的路上,我问女儿:“那个戴眼镜的、瘦瘦的女孩子,是不是某某?”
女儿说:“是啊!”
忽然很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
我说:“你不是经常跟我说某某怎么怎么厉害吗?”
“可是我没告诉你哪个是某某啊!”
我说:“这你就放心了,你知道吗?老爸这双眼睛,可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炼出来的,我一看就知道她肯定是某某。”
“那你告诉我,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我说:“因为我发现:她的眼睛像你一样透着灵气!”
某某女孩,本是晓莉学习的榜样,现在老爸居然说某某的眼睛像她一样透着灵气!
可以想一想,如果换了是你,会不会受到很大的鼓舞?
晓莉从此不再羡慕别人了,一个心思就想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上去。
第二学期期末考过后,晓莉告诉我:“爸爸,我的总分跟某某只差5分了。”
我说:“爸爸相信你,到初二结束,你一定会超过她;到初三你一定会远远地走在她的前面(请注意:是“走在她的前面”,而不是“把她甩在后面”——“走在她的前面”是竞争,“把她甩在后面”是出于妒忌——两种说法,对孩子“心灵成长”的教育效果不一样)。”
果然,到初中毕业,晓莉进入年段十名内,高中进入了“实验班”。从此晓莉的学习成绩一路攀升。
这里有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针对当时的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可能会这样说:“因为我发现她的眼睛透着灵气!”
这话对不对?完全对!因为那个女孩眼睛的确很有灵气!
可是做父母的有没有想一想:当你这样对孩子说的时候,你自己这个孩子会怎么想呢?ta的心里会不会有点失落呢?
虽然她经常说很羡慕那个女孩,可是当“那个女孩的眼睛透着灵气!”这话从自己的父母口里说出来的时候,她会怎么想呢?
说不准她以后就会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眼睛有没有灵气了!
说不准她以后就会开始观察那个女孩的眼睛是怎样“透着灵气”,然后就开始模仿那个女孩的眼神了!
这样一来,是不是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很多父母常说,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可是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是不知不觉被我们做父母的分散了?
这,很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深思!
回到开头那位母亲的话题:“你这就不对了!”
这是在“教育”孩子,是在“批评”,是在“对立”!是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是在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他的心思已经被父母从试卷上“转移”出来了。
如果换成“哎呀,太可惜了!如果你做下去了,就有92分了”会不会好很多?
好在哪里?
一、他的注意力没有被转移,还在试卷上;
二、你跟他不是“对立”的关系,你跟他是站在同一个立场,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你的话他一定更听得进去。
我们总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怎么赢?多想一步,你就赢了!
(二)
站在孩子同一边,叛逆孩子从此一心爱功课
常听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了,叫他朝东,他偏要朝西。我开玩笑说,既然你叫他朝东,他偏要朝西,那你叫他朝西,他不就朝东了吗?
孩子的教育,常常令许多父母头痛。当我们对孩子教育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有一种叫做“倒过来”的办法呢?
平时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倒过来”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这样做,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个高中生,一个多学期根本不写作业,课堂也不听讲,一门心思只顾写玄幻小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很着急,找了很多老师做工作,甚至到某大医院心理科找心理医生咨询辅导,想让他放弃小说、努力学习,都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存心跟父母老师对着干了。回到家不跟父母说一句话,偶尔开口总是充满火药味,在学校也独来独往,从不跟老师同学打招呼,整个人显得怪怪的,用他母亲的话说,“已经入迷了”“很不正常了”“几乎变态了”,把父母急得死去活来。
任何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原因,当我们用心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然后因势利导,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是很“听话”、很“懂事”、很上进的。下面是我帮助这对夫妇“开导”这个“叛逆”孩子的主要经过,希望对朋友们有些帮助:
1、“如果我建议你放弃这个儿子,你愿意吗?”
刘翔云(化名),男,十六岁,广东某市普通高中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还算优秀,但进入高中后,心思根本不用在功课上,一门心思只顾写小说,甚至晚上熄灯后也还在被窝里打着小电筒看书查资料,第二天上学精神恍惚,学习成绩在年级掉了190多名。
父母很着急,一个多学期来,找了不少名师,包括心理辅导师,想方设法要孩子集中精力把学习搞好。那些名师也秉承父母意愿,千方百计开导孩子放弃写小说的计划,先把功课学好,同时告诉孩子,现在要出书,除非名家作品,不太可能有出版社愿意给他出版,除非是自费。
做父亲的为了安慰儿子,答应如果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父母愿意花钱。
孩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为了表示对孩子的重视,父亲一厢情愿地给孩子的作品做了一些修改。不料这样一来,孩子不乐意了,认为父亲没有尊重自己。从此,本来就不太融洽的父子关系更加陷入僵局,孩子一口咬定要父母找到出版社,并出钱给他出书,否则就不去上学了。
孩子的母亲找到我,问我该怎么办?同时告诉我,这部小说她看过,根本没办法发表,他父亲正是因为看到小说还很不成熟,才会想到帮他修改的。
我问这位母亲:“你们是不是真想花钱给他出版?”
母亲说:“没办法啦,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帮他出版,他死活不愿上学,我们找了很多老师,都没有办法让他放弃写小说的计划,怎么办呢?”
“那你们是真心想帮他出书,让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还是想以出书为由头,最终让他回到功课的学习上来呢?”
“我们当然希望他回到学习的路上来了……”
通过和翔云母亲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初升高的时候,翔云报考了重点高中,但差几分没考上,眼看自己平时要好的几个同学,分别升上了不同的重点高中,感到自己在这所普通中学前途无望,于是想通过写小说来证明自己是很棒的!为了写这部小说,从暑假开始,他废寝忘食,几乎花了所有心血!
我问这位母亲:“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建议你放弃这个儿子,你愿意吗?”
“哎呀,林老师,可别跟我开玩笑,我正是因为不愿放弃才来找你啊!”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还想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翔云为了写这部小说,八个月来废寝忘食,几乎花了所有心思,而且据你刚才介绍,早在初二的时候,翔云就有了想写这部小说的愿望,也就是说,这部小说从孕育到成文,已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对翔云来说,这部小说就是他的儿子了?”
“这……”
“既然你不愿放弃你的儿子,却要让翔云放弃他的儿子,是不是有点残酷?”
“……那,该怎么办呢?”
我说:“在看到翔云的小说之前,我也不敢说该怎么办,你回去告诉翔云,就说你认识一个在报社工作的朋友,也许能给小说的出版提供一些帮助,让他先把小说发过来给我看看,我看过之后再想想办法。五一节的时候你们带翔云过来,我和他谈一谈……”
第二天,翔云把小说发过来了,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这部题为《宇宙深深》的6万多字的小说看完。看完之后有点欣喜:虽然小说确实“很不成熟”,但从小说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少年,知识面也挺广。
别人叫他放弃小说,他不愿意,我告诉他千万不要放弃,他却放下了;
别人叫他要努力学习,他不愿意,我告诉他千万不要努力学习,他却开始努力了。
为什么呢?
2、“千万不要放弃!”
五一节那天,翔云的爸妈带他过来了,我和翔云简单聊了一会,主要是聊学校的一些情况,以及小说创作的动机,然后便谈到了这部小说。
我告诉翔云:这部小说写得太棒了!千万不要放弃!有朝一日,它或许会让你一举成名!
这时候,我发现翔云的眼里放着光。
我问翔云:你知不知道这部小说好在哪里?
翔云的回答有点不着边际,似乎还沉浸在他的梦想里。
我告诉他说,这部小说至少有以下五个优点:
1、表现了主人公探索宇宙奥秘的可贵追求,主题鲜明;
2、主人公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斗志;
3、小说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说明作者读了很多书;
4、小说中参与探索者来自不同的群体,涉及到了很多人,这些人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工基本合理,合作也还协调,说明了作者很有合作意识;
5、故事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说明作者的文学功底相当不错。
这时候,翔云的话匣子打开了,谈了他的许多想法,特别说到了写这部小说的目的:为了说明他比那些人(指那些已考上重点中学的同学)更棒!
我肯定了他这种可贵的精神,同时告诉他:
这部小说如果要发表,也还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主要是缺乏细节描写。一部小说要有感染力,以及长久的生命力,往往需要对许多重要的场面、重要的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以突出主题、刻画人物性格。
“你知道如果要把这些细节写好,还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吗?”
翔云谈了他的看法,我给与了肯定和补充,同时告诉他:如果要把这部小说写得更好,你还差一个词,但是这个词可能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
“哪个词?”翔云的问话里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期待,发音也微微地颤抖。
“阅历!”
“阅历?”翔云有点疑惑,低头沉思起来。
“是的,阅历!”
我告诉翔云,这“阅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阅读的经历和人生的经历。如果说,阅读的经历勉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的话,那么,人生的经历却是无法突击的。为了能把这部小说写得更好,更具有感染力,你现在需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什么事?”翔云抬起头,迫不及待地问,发音仍然在颤抖。
“你愿意听吗?”
“愿意!”翔云坚定地回答。
“先放下!”
“放下?!”翔云疑惑的表情开始变成不满与不屑。
“是的,先放下!”
“……”
“能做到吗?”
“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翔云几乎是决绝地说,双手交叉在了胸前。
“为什么呢?”
翔云又反复谈了他的创作动机,甚至有点儿语无伦次。
我接着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刚刚还跟你说“千万不要放弃”,现在却跟你说要“放下”吗?
翔云疑惑地看着我。
“请你想一想:‘放下’和‘放弃’有什么不同?”
我用曹雪芹写《红楼梦》曾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及鲁迅先生“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跟他继续交流。最后告诉他:
“放下”决不是“放弃”!今天“放下”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拿起”!
我继续说:“现在请你再想想:能做到吗?”
“嗯,好像很难!”翔云抓了抓后脑勺。
“翔云,你真是太棒了!刚刚还在说‘不可能’,现在只是‘很难’了!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说明你很容易接受对你有用的建议!
“我理解你的难处,肯定会‘很难’的,不难才怪呢!
“不过我相信你,不管再难,你一定能做得到的!因为你是个有志少年,也是个明理的少年!”
3、“千万不要努力学习!”
我接着说:“翔云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假如你暂时把它放下了,是不是会多出很多时间?”
翔云说:“是。”
我说:“那你有没有想一想,多出的这些时间怎么安排呢?”
翔云说:“没有,我还没有想是不是能放下呢!”
我说:“那你猜猜看,假如让林老师来给你建议,如果你把它放下了,怎样安排多出的时间。你猜猜林老师会建议你怎样安排?”
翔云说:“这还用猜吗?肯定是叫我要努力学习了!”
我说:“不,恰恰相反!我要向你提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努力学习!”
翔云一愣:“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是个非常上进的少年!你看,你原来初中时的学习成绩是相当不错的,你报考了重点中学,但是因为某种原因,还差一点没能考上,所以你想用写小说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所以你放弃了功课的学习,想写出一部一鸣惊人的小说。但是现实是,以你现在的阅历,要写出一部一鸣惊人的小说,暂时还有困难。那么,如果你暂时放下了写小说,一个心思又扑到学习上去,你心里一定会想:我这一个多学期已经掉了190多名,我一定要争取尽快把它补回来,我要尽快超过其他同学。这样一来,你的心情是不是又会开始急起来?
“有几句俗语:心急吃不上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镢头挖不成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一个心思想又扑到学习上,想在短时间内赶回那190多名,甚至超过其他同学,一定很难实现,那心里一定会产生一种挫败感。
“所以林老师建议你:如果你放下以后,把多出来的时间分成三份:
其中一份,用来‘关注’学校的功课,上课听一听老师讲解,课前也可以看看书,想一想这些功课我到底能不能把它学好,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努力学习’哦!林老师只是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关注’学校的功课。
第二,我发现你近一年来,由于只顾写小说,跟老师、同学很少交往,也就是说你渐渐远离了朋友,成了一个孤独的探索者。但是人不能没有朋友,所以林老师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交朋友:(1)把你以前的老朋友找回来,重新恢复以前的关系;(2)看看你身边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者能说得话来的,可以成为新朋友。
第三,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这部小说,我发现小说的主人公蓝翔有很多不良情绪:他矛盾、苦闷、孤独,焦虑,老想跟别人战斗,你看他本来的目标是要去探索宇宙奥秘,可是他在路上见到野猪就要斗野猪,见到野豹又要斗野豹,甚至见到蜜蜂也要跟它斗一斗。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因为对现实不满,想要发泄这个不满情绪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小说主人公的某些情绪、性格特点,总会留下一些作者的影子,请你想一想:这个主人公蓝翔跟你有没有一些关系呢?”
翔云说:“林老师你说得太对了!这个主人公其实就是我自己啊,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自己就是孤独、痛苦、无助的,没人能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
我说:“好,找到这些不良情绪就好了。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这些不良情绪如果留在你心里,它会让你不开心,会影响你学习、生活和交朋友。所以现在林老师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些不良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老师那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同学那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来的,也有些可能是你自己造成的。找到一个原因就把它拿掉一个,找到一个再把它拿掉一个,这样你就会越来越开心,性格也会越来越开朗,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吗?”
翔云说:“嗯,那我试试吧。”
我说:“好,祝你成功!”
十天后,翔云给我打来电话,很开心地告诉我:
“林老师,上次从你那里回来后,我尝试着调整了一下心情,用了些心思来关注课堂上的功课,我发现这些功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容易了。我发现很多题都简单得不得了。”
我说:“那好啊!说明你的理解能力是超出一般人的,拉下了那么久的功课,你还能感觉到当前所学的内容非常简单,真是了不起!不过你一定要记住林老师的话哦:千万不要努力学习!除了关注课堂上的功课,还有另外两件要做的事千万别忘了!”
此后,翔云几乎把写小说的事放在了脑后,一个心思就想着:功课、功课、上进、上进!
……
为什么短短两个来小时的谈话,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呢?因为我自始至终是用“倒过来”的办法,站在孩子的同一边想问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多想一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