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的“出埃及记”,他将带领支付宝驶向何方?
2020/3/11 12:07:40 谢璞笔记
服务集成,是“万影皆因月”,生态开放,是“千声各为秋”。
支付宝改版了,它的首页,似曾相识,又“面目全非”。全新版本的支付宝,更像是“陌生的老朋友”。蚂蚁金服CEO胡晓明说,“这是15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改变,我们必须拥抱这样的变化”。
2019年12月19日,胡晓明从蚂蚁金服总裁升任CEO,很明显,这次支付宝的改版升级,计划已久,是胡晓明出任CEO的第一战,也应该是未来三年支付宝国内市场最重要的战略。
阿里系有取“花名”的传统,像个江湖,彼此平等,快意恩仇。胡晓明,花名孙权,他在2005年加入阿里,是支付宝创始团队之一,此前,他先后在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工作,是凭着自己对未来的某种笃定,加入到互联网这场浪潮中。如果不是来支付宝,不来阿里,胡晓明现在应该是某个银行分行的行长,现在,他是蚂蚁金服的CEO,仅支付宝就有在全球有12亿用户,相当于世界人口的1/5——这份工作,充满挑战,这种挑战压力非常,也有成就感。
胡晓明阿里过往历程,三个标签概括:“支付宝老兵”、“蚂蚁小微企业信贷的开创者”、“阿里云的推动者”。他在2005年6月,加盟阿里,参与支付宝的创建,2009年在阿里内部创业,创建阿里金融,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这是蚂蚁网商贷的雏形,2014年,胡晓明出任阿里云总裁,在他的带领下,阿里云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亚洲最大,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公司。
武行宣布封城后,疫情爆发,1月25日开始胡晓明与他的同事就没有休息,除了支付宝的升级改版,他们还要负责支付宝的“抗疫”,双线作战,千头万绪,又刻不容缓。
疫情突如其来,没有打乱支付宝的升级与改版,相反,这次疫情让胡晓明和他的团队更清醒地意识到,支付宝升级的迫切——疫情伊始,支付宝便紧急上线了“疫情服务直通车”,除了各地疫情数据展示,支付宝也将用户应对疫情可能会使用到的各项服务进行了聚合:不出门吃饭、不出门缴费、不出门退票等等,如“在线问诊”、“患者同行查询”、“爱心捐助”、“社保服务”、“公积金查询”等等。
这些贴心的实用服务颇受用户欢迎,支付宝赢得了口碑,这也让支付宝看到未来的迫在眉睫——支付宝要做每个人的生活助理或生活管家。
从支付宝到阿里云,再回支付宝,并主导这次升级,这是胡晓明的“出埃及记”,他将带领支付宝团队驶向何方?哪里才是支付宝的“应许之地”?
进化逻辑一:支付的“便捷”的“边界”,一站式服务集成与数字化生活服务
支付宝越来越不像支付宝,当然,支付宝还是那个支付宝。
支付宝是支付工具,但现实是支付宝越来越不像支付宝,除了支付、余额宝、花呗这些熟知的“金融”服务外,支付宝也有“蚂蚁森林”、“蚂蚁庄园”这样的亿级产品,还能点外卖,查美食,看酒店等等,就连支付宝最核心的一个功能“扫一扫”,也不仅提供二维码付款功能,还能用它扫英文进行翻译,还能用它扫花朵树木,了解植物百科。
蚂蚁官方的公开数据也印证了这点:目前,支付宝全球用户12亿,相当于世界1/5的人口,但每天超过一半的用户来支付宝不只是为了支付,有6亿用户用余额宝存钱理财,有5亿人在蚂蚁森林种树,1亿人加入相互宝,此外,每天使用支付宝购票、点外卖等线下生活服务类消费的,超过1亿人。
这次支付宝的改版,透露出最大的信息是,支付宝首页开放,这是支付宝的开放再升级——从面向金融行业拓展到更多的服务商家开放,从2017年“金融平台”到“数字生活服务平台”的跃进。
2008年开始,支付宝引入水电煤缴费服务,从此支付宝的产品,从单纯的工具钱包转为生活服务平台,支付宝的演进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前端的功能的系统集成和场景覆盖,从单一的支付到金融服务,从电商购物到生活缴费,以及更多数字化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后端的,面向商家的开放,包括支付、金融、安全、营销等产品能力。
系统集成、场景覆盖与生态开放,高潮是在2018年的小程序。胡晓明说,支付宝为这次升级,筹划了至少一年半,小程序就是这次升级的准备。
“小程序”是2018年的关键词,支付宝之外,如微信、字节跳动都上线了自己的小程序。小程序之所以能够兴起,说到底是个成本问题,作为技术思想与应用,小程序通过移动技术的开放让更多商户或生态能够低成本、低门槛地快速拥抱移动互联网——当然,技术开放之外,小程序还有用户或流量的开放,小程序兴起还有个大的背景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
互联网比特世界的进化,是生态开放前提下的无边界扩张:无边界扩张,是在规模经济前提下的服务集成,因为用户获取边际成本低,用户也需要支付宝这样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生态开放,是在规模不经济命题下的业务开放,因为管理成本过高,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需要庞大复杂的商家体系支撑。
服务集成,是“万影皆因月”,生态开放,是“千声各为秋”。
支付宝天生是开放的,作为货币支付管道,它天然的渴望“连接一切”。你会看到,作为支付工具,支付宝最初只是为了解决淘宝的信用问题,承担“担保交易”功能,再后来,支付宝在淘宝之外,接入更多线上商家,覆盖电商之外更多的在线支付场景,移动时代,支付宝从线上覆盖到了线下。
服务的集成,动力源自用户对便捷的追求。从2008年开始上线水电燃气缴费,支付宝服务业数字化,已经做了12年。
智能手机,除了手机之外,也将MP3、数码相机、电子书等集成了,尽管智能手机的存在并不能彻底替代Hi-Fi播放器、单反相机。同样的,用户的便捷需求也催生出超级APP,如支付宝、微信、淘宝等,用户更喜欢也习惯于在一款APP上一站式获取所有服务。当然,一站式的数字生活服务集成,也进一步推动了支付宝的开放,它需要更多的供应商提供服务和场景。
支付宝在PC时代,对支付便捷和服务集成上的努力包括:
1、与国内大中小银行谈合作,包括充值、转账、提现、信用卡还款等,以及2010年的快捷支付;
2、在支付场景上,从电商支付拓展到信用卡还款、电话充值、水电天然气缴费等;
无论是银行,抑或是支付场景扩展,都是一家一家银行谈,一个个公司谈,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覆盖。支付宝最早上线“公共事业缴费”,是在2008年10月25日,是上海地区的水、电、煤、通讯等。
支付宝从支付到钱包,再到金融开放平台,到当下的数字生活服务平台的进化,有几个重要的产品和节点:
1、2010年,上线快捷支付,它的诞生推动了中国第三方支付爆发式增长,也奠定了移动支付的基础,当然,也成就了支付宝的支付基础;
2、2013年,上线余额宝,余额宝的诞生,拉开了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序幕,支付宝在普及全民理财的同时,也完成了从支付到金融服务的跨越,从支付工具到钱包的质变——事实上,快捷支付和余额宝的先发优势,为支付宝所积攒的群众基础,是支付宝能够扛住微信支付迅猛攻势的原因所在,第三方支付,核心竞争力始于支付,又不止支付,支付宝的成功在于它的“便捷”的服务集成上;
3、2016年,上线蚂蚁森林,蚂蚁森林的另一个副产品是打通了支付宝的社交关系链,蚂蚁森林的价值,为支付宝5亿用户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它推出让支付宝的支付在“便捷”基础上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通过绿色公益,进一步强化了数字生活服务——让用户有了享受便捷支付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荣誉感、成就感;
4、2017年,蚂蚁金服提出“TechFin”战略,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此后包括基金、余额宝等全面向传统金融公司开放;
支付宝的此次改版,应该是支付宝进化的又一个节点,是对2017年以来“TechFin战略”的一次超越,也是对2018年支付宝小程序布局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阿里土话中有一个,“既要、又要、还要”,这也是支付宝的一次“既要、又要、还要”的演绎——既要做好支付,又要做好金融开放平台,还要做好数字生活服务开放平台。
对用户来说,就是支付宝从“支付工具”、“理财助理”变成“生活助理”、“生活管家”。
进化逻辑二:线下支付竞争2.0,从护城河思维到生态赋能
2010年,快捷支付的推出,支付宝支付成功率从原来的60%提升到了超过90%,也覆盖了国内一百多家银行,支付宝也随机迎来快车道,它在第三方支付的份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拔剑四顾心茫然”,这种气氛一直持续到了2013年6月17日,余额宝上线,上线后18天,用户突破250万。
也是2013年8月5日,新版微信上线了微信支付。
微信红包上线前,支付宝并没有对微信支付有足够的重视。事物总有两面性,快捷支付和余额宝,是支付宝在移动支付最初能够扛住微信支付强烈猛攻的护城河,但也因为两个产品的空前成功,让支付宝放松了警惕。
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也熟知了,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一炮而红,马云用“偷袭珍珠港”来形容这桩竞争故事。需要厘清的两点:1、微信红包的作用被媒体夸大了,微信红包并没有让腾讯从此超越支付宝,微信红包的作用是腾讯获得了大量的账户基础,并且,线上支付,微信支付的支付场景有限,基础偏薄弱;2、支付无决战,支付宝与微信的竞争,核心战场是线下。
腾讯比支付宝更重视2013年滴滴与快的那场竞赛,原因其实是,与支付宝相比,微信支付缺少场景,它更希望看到线下支付的高频场景。
2014年-2016年,这三年时间里,支付宝做过正确决策,当然,也有形势误判。正确决策:包括完成了支付宝从支付到钱包的升级,推出余额宝、蚂蚁财富等产品;持续提升支付宝覆盖场景,让支付更为便捷;重启口碑,重新重视本地生活服务战场,推出蚂蚁森林等非金融产品;2015年4月推出花呗,从支付进军个人消费信贷。
当然,错误的判断,包括:咻一咻声波支付等尝试,并未对二维码扫码支付有更早的重视;对央行“二清”机构政策判断失误,用极端方式清退服务商;过分重视微信社交,对社交有偏执,出现圈子事件;那时候的支付宝,也多了另一个挑战者,美团,过分的焦灼在竞争对手之上,自然也就有了后续的变形。
2017年年初,马化腾在内部讲话甚至放言,6个月时间结束线下支付的战斗。
支付宝的线下之战,回到了它的起点——做支付工具。回到商家和用户,第一步是扫一扫领红包,用最实际的优惠打动商家,打动用户习惯用支付宝扫码支付。支付宝的线下补贴,后来微信支付也跟进,不过,微信支付更愿意补贴诸如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大商家,支付宝的补贴,更像是“蚂蚁雄兵”,它的策略是在肯德基这样上之外,更倾向于补贴小商家,像夫妻小卖部、便利店。
线下支付渠道的争夺外,支付宝需要巩固它的线上优势——用户端的综合金融服务,更多支付场景,支付之外,支付宝还有让生活更便捷,公共服务,还有理财,以及花呗、借呗等;金融机构端,2017年,蚂蚁金服提出“TechFin”战略,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此后包括基金、余额宝等全面向传统金融公司开放。
2017年开始,支付宝的线下支付也很快起来,除了支付宝一系列的正确运营策略,支付宝还有另一个优势——与阿里“新零售”战略、淘宝农村战略的配合衔接,包括盒马、饿了么的支持。
支付宝与淘宝、天猫的协同,阿里集团CFO武卫曾说,“通过公司内部的协同以及与关联公司的协同,阿里巴巴希望再增加2亿到3亿到用户,这也是蚂蚁金服的目标,他们在获得中小城市用户方面做得更好,而淘宝在留存这些用户方面做得更好,因此公司不需要在这个方面花两次钱,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2015年,阿里集团与蚂蚁金服合资,重启了口碑网,那时口碑的汇报线在蚂蚁金服,与之同步的,是支付宝面向线下的扫码支付补贴之战。2018年1月,口碑汇报线从蚂蚁金服转向阿里集团,也是2018年4月,阿里集团与蚂蚁金服联合完成了饿了么的全资收购,同年10月,饿了么和口碑合并,组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阿里财报数据显示,支付宝与淘宝对本地生活的渗透比例一直在提高:
截止2019年3月31日的2019财年,饿了么总订单量约有30%来自支付宝和手机淘宝;
2019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的季度里,饿了么约39%外卖业务中新增消费者来自支付宝APP;
2019年10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季度里,饿了么的新增消费者中有48%来自支付宝APP;
2018年双11前后,阿里提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也有了“阿里数字经济体”的架构适配。从支付宝的支付竞争来说,“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是将支付从原有的护城河方式,线性竞争,升级为系统和生态之战,“阿里数字经济体”的打造,也意味着,阿里旗下淘宝、天猫、阿里云、饿了么、盒马、飞猪等等体系与支付宝协同性强化。
形象地说,支付宝与阿里体系配合,是把原来的支付战场从“团战”升级为“集团军作战”,从地面部队升级为立体的海陆空三军。
2019年11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发布了“新服务”战略,提出“阿里本地生活操作系统”,该系统是基于整个阿里生态,除了饿了么、口碑之外,还包括高德、天猫、淘宝、支付宝以及蚂蚁金服等提供的多项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到前厅预点单,后厨的买菜,单量预测、全域营销、小额贷款等等。
也就是说,对商家的数字化改造,并非局限于外卖平台上。此外,“阿里本地生活操作系统”将同时贯通了阿里大数据体系,沉淀本地生活行业精准的用户运营体系,并借助阿里云、支付宝和钉钉提供的底层基础,完成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升级。
那么,这次支付宝首页开放,意味着什么?
回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新服务”,“新服务”命题,核心是服务业数字化运营。支付宝的首页开放,“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模式,自然也是给“新服务”的流量激活。虽然支付宝用户没有微信多,但支付宝用户在支付宝生态有更精准的“消费心智”。
再看数据:2019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的季度里,饿了么约39%外卖业务中新增消费者来自支付宝APP;2019年10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季度里,饿了么的新增消费者中有48%来自支付宝APP。这也是,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出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一职的原因所在。
支付宝的改版,说到底是支付宝的“超越支付”,什么是“超越支付”,那就是——支付不止于支付,支付与企业经营环节的重新定义,将支付从经营的终点变成数字化经营的起点。
如果说线下支付第一阶段,是让商家贴上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的二维码,那么支付第二阶段的竞争,就是赋能商家,第一阶段,微信也好、支付宝也好、刷卡或现金,其实都是原有存量的支付方式选择问题,第二阶段,就是考验谁能够让商家节约成本或获得新增客户,有更好的生意,而这也是支付宝也是阿里相比较腾讯,更有竞争优势的地方。
新的一年,胡晓明正带领着支付宝回到它的“应许之地”,让更多生活服务商家抵达流淌着奶与蜜之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谢璞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