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滴滴做跑腿,程维不做外卖了?
2020/5/21 16:20:15 谢璞笔记
21的前同事,资深IT记者杨琳桦老师的“硅发布”发表了一篇《滴滴美团,必有’战争’》的稿子,杨老师分析了Uber商业模式及全盘战略,解释了Uber做外卖的业务必然,她说,看懂了Uber,其实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滴滴和美团之间必有战争。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这里看。
2017年美团杀入打车市场,原本私交不错的程维和王兴,也被媒体塑造成了兄弟反目的故事。美团做打车,也在后面收购了摩拜单车,美团气势汹汹,程维也给出了“尔要战,便战”的回应,后来滴滴也试水外卖。
美团做网约车的逻辑,很清晰,对它来说,一站式生活平台的定位,做这一块是顺理成章的,美团平台两大流量支持,一是美团外卖,二是大众点评,并购摩拜单车,除了是上市前“数据优化”的需求,也因为出行确实也是高频的应用,通过查看信息、外卖和出行这样高频需求,覆盖酒店、机票等低频业务,赚更高的利润。
美团做网约车和滴滴做外卖,竞争不对等。滴滴确实有流量,但做外卖,流量之外重要的还是配套的外卖骑手。事实上,美团建立起的竞争壁垒,不是流量,是刀锋利润——美团外卖不赚钱或者是微薄的利润空间,足以阻止竞争者的进入。美团点评,外卖可以亏钱,通过流量补贴给了机票、酒店、到店广告等高毛利业务,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本就处于“战略性亏损”的滴滴,除了流量之外,还需要建立配送队伍,这是一笔更大的且长期的开支。所以,阿里要推动饿了么与口碑的合并,推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后,又进一步推动支付宝的“生活服务平台”开放。
Uber做外卖,合情合理,但滴滴做外卖,却是费劲的事。不能用Uber做外卖的模式套用到滴滴上,原因也很简单,中美差异:中国和美国城市规划和规模不一样,中国城市更为集中,百万级别人口城市也是全球最多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力成本低。
美国是建立在四个轮子的国家,中国其实是建立在两个轮子上。
美团跟富士康,核心竞争力其实没有差别,是建立在人力成本低的基础上的规模效应。当然,美团在规模上还有平台效应和网络效应。
当然,四个轮子也未必不是两个轮子的对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滴滴对美团,可以另辟蹊径,美团外卖有两个限制——1、服务半径有限,电动车应该不超过10公里吧?2、服务时间有限定,美团做跑腿以及今年宣称美团外卖可以卖一切,其实也是为了突破“外卖”的限制。
看到这里,滴滴狙击美团的方式也就呼之欲出了——滴滴跑腿,做同城闪送。美团做网约车,是想着最大化的流量货币化率,尽可能让美团的流量赚钱。对滴滴来说,它对美团,就是从战略上压制美团的上升空间,把它按在餐饮外卖,按在外卖的三公里四公里。
今年围绕城市生活的市场是一片混战。支付宝首页开放,升级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哈啰出行也宣布做了本地生活,美团则加大共享单车的投放,与此同时,还有滴滴,青桔单车融资10亿美元,滴滴投了8.5个亿…哈啰从共享单车之后推出助力车,也在后来推出共享电动车,助力车是让哈啰甩开摩拜的核心产品。
从哈啰单车到哈啰出行,对滴滴来说本就是威胁,事实上,高德地图推出了网约车聚合平台,对滴滴来说,也是如鲠在喉…当然,对滴滴来说,好的消息是,哈啰、高德地图对滴滴有一定威胁,但现在它们似乎更愿意去争抢美团所在的本地生活市场。
从流量的稳定性来说,美团依靠的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大众点评是“点评”的积累,更稳定的其实是美团外卖和美团单车,落地生根的流量更加实打实。美团加注美团单车,滴滴也必须跟进。
对滴滴来说,青桔,是一道必须建立巩固的防火墙,既要阻挡哈啰,也要阻挡美团。
竞争是非线性的,美团做网约车,并不代表滴滴就非得做外卖。
我们回头来看电商的竞争,京东在2014年上市后气势汹汹,给了阿里很大的冲击,在2016年的“超市”品类竞争中,天猫超市做得并不好,因为京东在一线城市有自建物流的优势,阿里后来如何压制京东的?答案是,“新零售”,阿里重新定义了赛道。
回头来看本地生活服务的市场混战,滴滴、美团、饿了么、哈啰、携程等等混战,看似四面楚歌的美团,但其实市场越乱,美团越得益。按原有的赛道定义,美团毫无压力,要击败它需要跳出现有模式的窠臼,重新定义市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谢璞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