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苹果,小米的漫长激情与征程
2022/3/2 谢璞笔记
小米12发布前夕,小米公司又一次上了微博热搜,原因是雷军提出,小米12正式对标苹果。雷军是科技圈鲜有的依旧活跃微博上的大佬。
距离上一次因涉及苹果和iPhone的言论引起争议,已经整整十年了。
2011年8月,小米第一部手机发布,《创业家》杂志做了封面报道,雷晓宇历时20天,采访了11个人,洋洋洒洒15000字,一句话关于乔布斯的话,被人揪出来,引起不小争议,很多人对雷军和小米,冷嘲热讽。
当年一起创业的人逐渐淡出,小米从默默无闻小公司成为世界五百强,小米手机也从小米1迭代更新到了小米12,十年过去了,许多事情也都变了,当然也有没有变的,雷军还在坚守小米阵地,依旧是精力充沛,野心勃勃。
互联网的2021年,的确是“巨变”,小米公司的表现,可圈可点,有不足,也有成绩。雷军给小米的总结是,继往开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小米宣布造车,开启了新十年的新征程。这应该是小米今年最为重磅的消息。一如既往的,还有小米、红米手机的迭代,以及电商、IOT等更新。
一件小事,成为小米一系列变化的注脚。小米品牌旗舰手机,从小米11开始,选择在了12月发布。小米旗舰机,最初选择在8月,后来是2月,从去年开始,选择在了岁末辞旧迎新之际。
12月28日发布的小米12和小米12 PRO,与以往的确有些不一样,雷军很坦白地告诉大家,“这次小米12正式提出对标苹果”,小米12与iPhone13对标,小米12PRO与iPhone13 ProMax,双尺寸,双旗舰,针尖对麦芒。
对标苹果之外,小米还有更大的目标。今年8月,小米宣布了一个新目标,“三年拿下全球第一”。这一目标的确有挑战,并非遥不可及,小米手机出货量稳定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事实上,2021年10月小米的销量也曾超越三星,成为世界第一。饭要一口一口吃,围棋要步步为营,小米12系列对小米这一目标的达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十年前,雷军向媒体讲述的故事是,苹果iPhone的成功启发了小米的创业,比如旗舰即畅销,比如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的三位一体,以及与用户和粉丝沟通。十年后,雷军讲述的苹果iPhone的故事,变成了向苹果学习,挑战iPhone。
可以说小米成长了,雷军也有了更多的底气。比如小米全球MIUI用户突破5亿,比如小米2021年开设了8000多家线下小米之家,又比如,小米有了更多的技术积累——截止2021年上半年,小米在全球范围授权专利有2.1万件,其中5G标准相关专利申请超过6200件。
雷军说他越来越坚信小米的铁律是,技术为本。两年前小米发布了5年研发计划,未来五年研发投入500亿,两年时间过去了,小米工程师团队超过16000人,小米累计投入了220亿,雷军觉得,500亿还不够,于是他们把计划提高到了1000亿。这一幕或许也是十年前,许多人无法想象到的,那时候雷军的想法可能只有一条,小米要活下去。
如果说,小米创业,雷军是憋着一股气,证明自己,现在的坚持,更多的是为了某种荣耀和责任。小米1的时候,雷军和团队还要奔赴各种供应链厂商之间,此刻的小米公司,肩负着带动国产供应链往前冲向上走的任务。小米更像中国科技产业链的“定海神针”,“冲击全球第一”和“在高端市场,向iPhone挑战”,也是这个时代赋予中国品牌的时代使命。
比如,小米12的屏幕采用了华星光电供货的DisplayMate A+屏——这意味着手机高端屏幕市场不再是三星的独立王国。小米推动的电池和充电技术革命让国产电池工业走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前沿,而在智能制造领域,小米通过与蓝思科技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的方式,将亦庄智能工厂的新材料、新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等输出给蓝思科技,助力其打造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智能工厂。
小米开始习惯了,成为“国货旗手”的角色。随着小米手机站稳高端,它高端能力的溢出效应也正在显现。崛起的“小米供应链”正带动国产供应链企业的成长,并有底气和三星、苹果等国际供应链在高端市场展开竞争。
严格来说,对标苹果,不是小米一家公司对标苹果,而是小米背后整个供应链的对标。国货当自强,国货的成功,除了品牌,还需要背后整个生态的崛起。
小米和雷军这种民族情感,也促成了小米与苏炳添的合作。今年8月,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闯入决赛,也创造了亚洲纪录。很快,苏炳添成为小米首位品牌代言人。小米与苏炳添的合作,更多的是精神和气质的契合,苏炳添在短跑运动员中算是“高龄”,为了百米跑道零点几点的成绩提高要付出超常的努力。
单场的比赛,要快,职业生涯要稳,快和更稳,也是小米12系列发布的主题。每一代手机都能成为经典,跑得快,最终是公司的跑得远,跑得稳。
苏炳添让世界看到短跑赛道不是黑人的垄断,小米和其他中国品牌,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不再是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他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高端创新之路。中国制造也不再是廉价、低端的代名词,却是质量效率双高的“大国工匠”。
这一次,小米12系列搭载了自研的充电芯片澎湃P1,雷军谦虚地称它为小米又一款自研“小芯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华为从K3V1到麒麟990,用了十年时间,小米实现了4年三款芯片,实现了在SoC、影像、充电等多个芯片细分领域的体系化能力搭建。芯片只是小米庞大科技体系的一环,给予小米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它会带来更多惊喜。
十年前的雷军,会把精力放在融资、商业模式打造以及市场推广上,现在的雷军,更关注小米的技术和研发,以及产品的落地。小米的技术创新,有“三级火箭体系”:在手机核心领域死磕技术创新、领先体验,包括充电、电池、显示创新、影像领域,以及自研芯片;在“手机×AIoT”领域,则在构筑生态新连接,MIUI13互联互通、连接万物,UWB技术重构设备之间的连接,智能眼镜探索版重构人与信息之间连接等;也有“新物种”布局,最前沿科技,像全球首款量产的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十年前谈到苹果和iPhone时,很多人认为雷军和小米就是微不足道的笑话。十年后,小米从原来的“笑话”,变成世界五百强,雷军堂堂正正地宣布,小米正式向苹果对标。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对此冷嘲热讽,嗤之以鼻。
但我希望雷军和小米能够保持他们原有的激情和决绝,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小米和雷军的这份担当和勇气,一直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谢璞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