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妈妈揭秘:从小培养这项能力,将影响孩子一生!
2019/9/28 18:36:10 家长必读

     01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顺义妈妈对不起,这次海淀家长又扳回一局》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中写道,海淀家长们个个都是饱读诗书的超级学霸,而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海淀牛娃,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让我感觉非常震撼的是,当我们还在唯分数论的时候,海淀家长们已经在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了;当我们的孩子还在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读时,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把高校顶尖实验室当游乐场了……

     比如,作者同学4岁的女儿,平时看的动画片不是《小猪佩奇》,而是诺贝尔奖科普动画片《平博士密码》,讲起核聚变原理来头头是道。还有另一个6岁的小男孩,出门便随身携带英国科普杂志《How It Works》,而这本杂志由一百多个诺贝尔奖得主撰稿,连爱迪生、比尔?盖茨都是它的忠粉儿。

     这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很多家长的教育眼界都太窄,认为让孩子学好课内知识,考试考好,上一所好大学,就足够了。一说到扩大学习范围,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让孩子提前学高年级的课本。

     当我们还停留在拼分数拼成绩的层面时,那些有远见的家长已经开始拼科学素养拼思维能力拼创新能力了。当年,我们这一代家长不管多努力都没有追上那些学霸;如今,他们的孩子又一浪高过一浪,把我们的孩子远远甩在了身后。

     有的家长也许会说:我不指望我家孩子将来成为科学家,所以也不在乎他有没有科学思维能力。

     大错特错!

    

     过去二三十年里,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比如,我们小时候,和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还要靠写信或者打电话。到今天,和全世界的人视频通话都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购物也是,从拎着菜篮子逛菜市场,变成了手机上点一点就能送货到家……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孩子这代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取决于对科学技术的掌握。懂点儿科学,其实已经无关理想,无关功利,它已经成为必需的生存技能了。

     郝景芳就在《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一书中写道,对于绝大多数将来不会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孩子来说,生活在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用科学的逻辑思考,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这样科学的“方法论”本身已经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生活方式了。

     更何况,现在世界大国都在打科技战,因为一个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综合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国际权力格局中的位置。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会非常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型人才。从这个角度上看,尽早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其实就是在帮助他提高竞争力,赢得未来。

    

     有的家长正是意识到了,于是开始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科学能力。比如演员黄圣依,除了让儿子安迪学好英语、数学,在课外科学知识上也不落下。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里,安迪不仅说英语像家常便饭,对于行星、陨石和空间站等知识也是张口就来。

    

     还有霍思燕的儿子嗯哼,也知道很多天文宇宙知识。4岁的时候就了解地球公转自转,而且还能说出“喷射引擎”这样的专业术语。

    

     再比如,每年十一月,北京都会上演一场“腾讯科学WE大会”,邀请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来分享前沿的科学突破,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大众科普。近两年,很多热爱科学的中小学生现身会场,还有幸运者跟科学家对话互动。这些孩子不仅对科学家的研究了如指掌,还能问出许多其他成年人绝对想不到的角度。

     在去年的大会上,一位小女孩为了获得一个向全球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提问的机会,准备了十几页的英文资料和几十个问题。还有一位小记者操着一口流利且纯正的英文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索恩提了三个关于星盘、虫洞、时光机的问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撼。

     既然科学素养如此重要,那么又该如何去呵护孩子幼小心中的“科学梦”,帮孩子养成科学素养呢?毕竟,孩子在学校上科学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家长,该如何以此为出发点,帮孩子安排课余生活呢?

     02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日常生活中,当面对孩子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时,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科学发问,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保护、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不要表现出厌烦的神态表情,不能轻易否定或回绝孩子的提问。

     要解答孩子的问题,首先家长自己要做功课,先给自己科普,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当家长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时,最好的方法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查书、找资料,一起寻找答案,把提问的过程变成探索的过程,这是每个家长都应做到的。切记不要用低水平的回答敷衍孩子,埋没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科普阅读必不可少。

     家里有一套百科类书籍还是十分必要的。曾有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在童年时收到的礼物中,百科全书是对自己影响最深远的。其实,除了购买百科全书,订阅科普杂志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者看自然科学类的纪录片,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三,公共资源利用起来。

     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参观各种科学教育场所,比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台、动植物研究所、开放实验室等,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科学报告会、讲座来唤起孩子学习科学的热情。

     就像刚刚提到的腾讯科学WE大会,今年11月3日又将在北京举行,八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将带领观众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

    

     每年,腾讯都会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参会分享,其中不乏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引力波领域领的权威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等,2017年更是邀请到了“宇宙之王”霍金。

     今年的嘉宾阵容也是一如既往地强大。有世界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Brian Greene,作为当今最前沿的领域之一——超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他要在腾讯科学WE大会的舞台上,和大家一起拨动宇宙之“弦”。

     长期以来,弦理论一直被认为远离大众生活、艰涩难懂,科学家们也很难准确地描述这个无法用实验验证的抽象理论。而Brian却在一段采访中给出了言简意赅的回答:“‘弦理论’就是在讨论一个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问的问题:这个世界的最小组成元素是什么?”

     弦理论是爱因斯坦一个没做完的梦。梦中,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现实与科幻交织的十一维宇宙中,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粒子是一种细小的弦。也许是从小受音乐熏陶的缘故,Brian巧妙地将弦理论与乐器联系在了一起。在他的成名作《宇宙的琴弦》中,这些弦化身宇宙乐团的大提琴:“想象宇宙间有无数的琴弦振动产生音符的共鸣,谱写了一曲宏大的生命交响乐。” 在Brian的笔下,弦理论第一次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除了Brian,世界“CAR-T之父”Carl H. June 院士,也会为我们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Carl H. June教授带领团队开创了CAR-T细胞疗法,通过唤醒人体的强大武器——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2011年,世界上首例CAR-T临床病人——原本急性白血病复发的小女孩Emily——经Carl团队的治疗,从死神手中博回一命。更了不起的是,在治疗五年后,Emily体内依然可以检测到CAR-T细胞存在,并且连续三年复查都未检测到癌细胞。这些依然存在的有效CAR-T细胞,可以把重新出现的癌细胞杀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癌症复发的问题。如今,Emily已经健康地生活了8年。这一案例轰动世界,也掀起了CAR-T细胞治疗的热潮。

    

     除了物理学家Brian Greene和Carl H. June 院士,这届腾讯科学WE大会还邀请到了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清华大学教授施路平、哥伦比亚大学教授Hod Lipson、加州理工学院矿物物理学教授Jennifer Jackson以及科学顶刊《自然》历史上的首位女性总编辑 Magdalena Skipper。

     近些年,腾讯科学WE大会的观众席中,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多。可以非常明显地感知到,家长们对孩子的科学培养意识在提升。类似的公共资源,不只是单纯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更能带来眼界的提升。

     孩子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家长的比拼。把握住任何一个难得的机会,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长远的影响。

     今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已经开启啦,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长必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