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妈妈给女儿最好的嫁妆,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
2022/9/22 18:04:55 家长必读

    

     作者:可乐妈来源:女儿派(ID:nverpai)

     睿妈说妈妈对女儿的影响,至关重要。

    

    先说两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来自于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电影《春潮》。

     电影中,郝蕾扮演的中年单亲妈妈郭建波和母亲纪明岚、女儿郭婉婷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起初,母亲纪明岚是个俊俏的南方姑娘。遇到丈夫后,才跟着他去了北方。本以为会过上好日子,可没想到,对方并非良人。

     在纪明岚口中,丈夫喜欢裸露自己的身体,有一回,正好被自己的学生撞见,吓得人家拔腿就跑;

     他还会在菜市场抓妇女的屁股,结果,被对方老公狠狠打了一顿。不仅如此,丈夫还把“小姐”直接带到了家里,完事后,又因为给钱少了,被状告强奸......在那个不容易离婚的年代,纪明岚写了无数检举信。甚至在深更半夜,逼着女儿跟自己一起去领导家哭诉、控告。

     然而,虽然如愿与丈夫离了婚,但纪明岚的心却被困在了这段有毒的感情里。

     她极力抹去丈夫在家里存在过的痕迹,最听不得女儿说丈夫的好话。

     一旦发现了女儿对丈夫的维护和怀念,会立刻大发雷霆,嘴里迸发出无数的指责、羞辱,甚至是咒骂。

     后来,纪明岚甚至将女儿好不容易藏起来的、关于父亲的那一点童年回忆都烧毁了:日记、玩具,还有女儿和父亲唯一的合影。纪明岚将对丈夫极致的痛恨化作了带刺的绳索,把自己和女儿、孙女紧紧捆绑在一起。然而,这种控制欲却几乎毁了女儿的整个人生:

     在感情上,女儿未婚先孕,却找不到孩子的爸爸,只能一个人把孩子生下来;不断地更换情人,躺在不同男人的怀里;看到母亲钟意自己的相亲对象,就故意发恶作剧短信吓退对方......在生活和工作上,女儿虽然很有能力,却不思进取、放任自流。女儿并非不知道母亲对自己的期待,但她就是要用毁灭自己人生的方式报复母亲对她的控制。电影的最后,母亲病倒了,女儿看着窗外喃喃着心里话:“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2009年的一起惨案。那一年的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名女研究生杨元元被人发现在宿舍内自杀身亡。当时,她将枕巾和毛巾绑在一起,一头系在水龙头上,一头勒住了自己的脖子,以一种半蹲的姿势,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据了解,洗手台距地面的高度不足一米,但凡有一丝求生欲,她都能随时起身返回生门。但杨元元却抱着必死的决心,近乎决绝地离开了。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随着调查的深入,杨元元的身后浮现出了另一个女人的身影:她的妈妈望瑞玲。

     高考后,热爱法律的杨元元想要报考大连海事大学,妈妈却以“路途远、花费高”为由逼她去了离家近的武汉大学。

     大三那一年,妈妈厂区的宿舍楼搬迁,妈妈既舍不得花钱,又不愿住破旧的老房子。

     于是,她理所当然住进了女儿的宿舍,开启了与女儿绑定的人生。

     毕业后,杨元元也曾有两次逃离妈妈的机会:

     一次,是她考上了北大的法学研究生,但因家里没钱交学费,只能忍痛放弃;还有一次,是她接到了西北大学的面试通知,可妈妈却非说是骗局,而且离家太远,不让女儿去。没办法,她只能继续和妈妈蜗居在出租屋内,白天上班,晚上帮妈妈摆摊。直到30岁那年,杨元元又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可妈妈依旧不肯放过女儿,硬是随女儿一同去了上海,又一次住进了女儿的宿舍。舍友们受不了,便纷纷提出转宿或者直接搬走。学校得知后,要求妈妈搬离。没办法,杨元元只能四处奔波,为妈妈找房子。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身心俱疲的杨元元回到了宿舍,第二天一早,悄无声息地自缢在了卫生间里。对此,一位网友评价道:“母亲,似乎成了杨元元今生今世无法摆脱的另一半。无论走到哪,都要带上并不年迈也无疾病的母亲,并始终活在她的监管和控制下。”是啊,这种母亲就像一根藤蔓。将自己死死缠绕在女儿身上,直到对方精神死亡或肉体覆灭。

    为什么要说这两个故事?因为最近,当我重读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女孩》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从神经科学得知,人的大脑会通过‘镜像神经元’接受他人的行为方式。一切大脑不会有意识去注意的信息都会被‘镜像神经元’捕获。比如,如何摆放双腿、如何提高嗓门,以及如何在商店里或拥挤的火车上因为受到的不公的待遇而睁大双眼,恰如其分地表达愤怒。”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那么,作为母亲,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女性形象,我们最应该为女儿树立的榜样,又是什么呢?对此,《人物》杂志曾采访过的一对母女,胡永平和韩舒淇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妈妈胡永平都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婚姻生活不和睦,就离婚;不想做那份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作,就“抛下”孩子,只身北漂;人到中年,却热衷于潜水、跳伞、玩摩托......

     在女儿韩舒淇面前,胡永平也始终都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母亲:

     胡永平允许女儿早恋、可以任意决定自己的发型、直呼自己的姓名......她给予女儿的,是足够的自由和民主。

     但同时,她也是一个粗心、大大咧咧的母亲:

     她不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第一次带女儿出远门,去迪士尼时,女儿饿到胃里返酸水了,她还一无所知;

     女儿高中毕业,要去英国留学,当女儿说过不用送后,胡永平就真的跟朋友去越野了。

     然而,这种松弛的态度,却也误打误撞培养了女儿的独立、有主见,滋养了女儿强大的内心。不仅如此,还收获了一段格外亲密的母女关系:没有奉献和牺牲,也没有控制和束缚,胡永平和韩舒淇只是用了九年时间,一步步从不熟的亲戚到舍友,再到忘年交。

     如今,这对48岁的妈妈和24岁的女儿依旧过着“谁也不管谁”的自在生活。

     对比将自己束缚在有毒感情里的纪明岚和与女儿紧紧捆绑的望瑞玲,我发现胡永平身上最大的特点就两个字:

     自由。自由地做自己,也允许女儿自由地生长。但或许,这才是妈妈能给女儿最好的礼物:即使当了妈,也依旧不因为婚姻妥协,不为了孩子牺牲,不放弃诗和远方,亲手为自己带上隐形的枷锁。而是用一种更轻松、自在的姿态生活,在不动声色中,肩负起榜样的责任。

     把自信、强大、独立这些优秀的品质,悄然传递给女儿。

    

    

     我们都听过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每次家里做鱼,妈妈都会把鱼肉留给孩子吃,说自己只喜欢吃鱼头。久而久之,孩子信以为真。直到临终前,这个吃了一辈子鱼头的妈妈对孩子吐露心声: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鱼头,那样说,都是为了省下来给你吃。”小时候的我们,都曾为这位妈妈的牺牲而感动。可长大后再次看到这个故事,却咂摸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那一句“为了你”,让妈妈阉割了自己的需求,也让孩子从此背负上了沉重的内疚。

    尽管如今,绝大多数妈妈不再会为了一条鱼“撒谎”,但类似的话,我们一定都曾听过或亲口说过:“要不是为了你,我跟你爸早离婚了。”“当初如果没有生你,日子也不会过得这么辛苦。”“为了你,我才放弃了梦想。”……每一句都以“为了你”开头,似乎正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不得不放弃自身的需求:不敢离婚,不敢休息,不敢再有自己的想法......可是,这种自我束缚真的对孩子好吗?

     要知道,一个被付出感和牺牲感所累的妈妈,她的一举一动传达给孩子的注定只有委屈、沉重和窒息。不够伟大的妈妈,从来都不是对女儿造成最大伤害的武器。妈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自我捆绑,用牺牲和付出让孩子感到自责、内疚,才是摧毁一个女孩性格的真正杀手。所以,妈妈越自由,女儿才能越自由。而想养出一个内心强大、有选择力、心境开阔的孩子,妈妈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关于自由的模板。让女儿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参考资料】1、是个人物:《母亲财务自由后和女儿成为朋友:支持恋爱文身,拒绝为家庭牺牲》

     -作者-?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家长必读---------

     跟百万妈妈一起,让学习更轻松

     亲子优选 限时团购

     《意林·少年版》15周年纪念刊

     双向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用四十天,帮助孩子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从“只读”到“学会深入思考,享受写作与阅读”

     一套2册,团购价仅需35.8元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参与团购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长必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