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严重,楼市疲软,数百城市正在收缩
2019/11/1 18:50:08 JIC投资观察

    

    

     人是城市发展的源泉

     还记得前阵子突然成了“网红”的鹤岗吗?

     房子一平米300元人民币,100多平米的房子几万块钱就能买到。更有甚者,只要出取暖费,房子就可以免费住。让这座小城爆火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让不少北上广深的人们为之头疼的房价问题。

     《鹤岗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鹤岗总人口100.9万人,其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约22.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22.4%。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鹤岗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老年人越来越多,鹤岗的养老保险金早已入不敷出。

     一边是缺乏人口支撑的疲软楼市,一边是一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中国中小型城市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现巨变,鹤岗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2013-2016年的夜光数据显示,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始人龙瀛博士与其团队发现,在3000多个实体城市中有差不多900多个收缩城市,占比接近30%。2014年到2017年全国有35个城市出现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的情况。

    

     人是城市发展的源泉,是城市的命脉,人口和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应该予以重视。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第一次提出收缩型城市概念。

     这个概念最先在1988年被德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提出,指的是受去工业化、郊区化以及老龄化的影响以及体制转轨等因素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和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

     “收缩”的鹤岗是未来无数三四线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缩影,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生病的“鹤岗”。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困境的根源在于人口供给机构变化。

     鹤岗的问题实际上是人口供给机构变化的结果,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一位女性平均一生所生孩子的数量)达到2.1的时候,人口是可以保持均衡不变的,但在1989年降到了1.57,当时被称为“1.57危机”,加之日本老龄化进程远超政府预期,结果90年代以后日本的房价暴跌、股市暴跌,不论是股市还是楼市都是人来支撑的

     国内现在面临的人口变化更加严重。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达到5.8,但2016年已经降到了1.05,另外国内老龄化进程最少提前三年。

    

     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城市在收缩,据统计现在国内已经有100多个城市正在经历收缩,在加上老龄化的趋势,中国劳动力人口正在大幅度缩减。

     城市一旦收缩,会出现像日本一样的经济发展问题,人口减少的因素已经越来越明显。

    

    

     收缩型城市的现象在美国、德国以及日本都出现过,我们可以参照全世界主要应对收缩型城市的做法。

    

     主要的做法主要有三种,包括投资拉动、科研拉动和收缩城市。前两者都好理解,所谓收缩城市就是把城市周边的一些使用效率极低的设施拆掉,建成绿地或公园,把人们集中在城市中。

     可以看到前六个案例从现在来看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最后三个案例,无一例外政府在改善当地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成功转型。

    

    

     解决当地的收缩型城市问题需要政企合作改善营商环境,做到留住人、迈开腿,实现从土地财政到土地金融转变、实现合理产业带入,实现当地文化深耕。

     收缩型城市转型最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产业置入、资本带入以及自身资源深耕。

    

     第一,要从土地金融转向土地财政,要从以前单纯的卖地财政转变为给土地置入产业。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中国现阶段资本真实反映,实际上也是营商环境的问题,从收缩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来看,政府要改善营商环境,才会有更多的资本和产业进来。

     第二,要充分发掘地方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和定位。首先就要深耕当地文化。文化与传承不在反复宣讲中,也不在旅游手册和资料集上,它只能在它诞生和繁衍的地方:古老的建筑、口口相传的语言、历经岁月变迁的文字,这些都是它的载体。

     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就是文化,沿街皮匠铺的修补手艺就是文化,就连街边行人看到访客之后挥手的那个手势都是文化——而这些东西从古代流传到现在,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元素,这就是传承。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新的阶段,现在是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大城市化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作为中小城市,出路只有利用自身优势差异化竞争。

     回顾人类文明史,人口流向有工作机遇的地方,或生活环境好的地方。大城市已经到了极限,另一方面也给大城市周围的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城市抢人的春季躁动,抢的究竟是什么?

    

     本文作者苏毅,就职于中国建投集团。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