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为什么还是上海?
2021/7/21 18:00:00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张志前,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主任

     本文379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排位仅次于纽约、伦敦,成为全球前三的国际金融中心。乘势而上,上海仍在发力。

     2021年5月25日,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 年上海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资产管理的政策举措。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根据战略定位,引领区将打造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核心区,打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的功能高地。陆家嘴也将成为未来的全球资管中心核心功能区。

     这些都是上海积极适应全球金融发展新趋势,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同时对于促进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01

     全球资管发展趋势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并收取费用的金融服务行为。

     从参与方来看,资产管理包括委托方和受托方,委托方为投资者,受托方为资产管理人,主要是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人根据投资者授权,进行资产投资管理,承担受托人义务。

     从受托资产来看,主要为货币等金融资产。从管理方式来看,资产管理主要通过投资于银行存款、证券、期货、基金、保险或实体企业股权等资产实现增值。目前,资管业务已经成为大型金融机构业务中发展最快和规模最大的主要业务之一。

     资产管理起源于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私人财富出现了快速增值,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从全球范围看,资产管理已经成为金融领域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管行业。

     在资管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大型的资管集团,凭借其自身优势迅速扩大市场份额。2019年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前 20 强的名单中,多数都是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

     近年来,全球资管行业还呈现出明显向头部金融机构集中的趋势。大型金融机构产品线全面、品牌效应深入,凸显出赢家通吃的竞争局面。

     02

     我国资管发展前景

    

     我国资管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累积,近年来中国的资管行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资管市场规模达到122万亿元。中国资管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阶段:2012年至2016年是“泛资管阶段”,2017年至2020年进入“回归本源阶段”,而2021年之后,结合资管新规的落地情况,将有可能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资管行业将实现12%的年化增长速度,2025年规模将近210万亿元。

     按照近年来的正常经济增速策算,多数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会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晋升为全球第一大的经济体。从人均GDP来看,2030-203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GDP有望达到2万美元。

     这样,未来在我国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将产生一大批新兴的高净值或较为富裕的人群,使得我国原有的200万高净值人群队伍迅速壮大,到2030年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很可能是目前的2倍以上,也就是比目前新增200-300 万人,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在目前200万亿元的基础上相应增加200万-300万亿元。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是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长的大势所趋。

     03

     全球金融中心的争夺与转移

    

     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资源聚集之地。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一般拥有世界先进的结算和支付系统,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全球化、多元化,各类型国际金融机构与全球化企业客户深度参与,对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全球金融中心汇聚了全球领先的跨国金融机构,具有强大的金融创新、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可向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广覆盖的金融服务。

     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交易市场的影响力巨大,在国际金融交易规则、全球金融产品服务定价、服务质量标准等各方面都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全球国际金融中心一直是各国和各大城市争夺的制高点。

     全球国际金融中心背后是以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作为基础和支撑的。纵观近代世界金融发展史,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是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心的转移而转移的。19世纪60年代,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它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基础受损,英镑无法再作为世界货币流通,同时由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在经济上取代了英国的老大地位,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同时全球金融中心也从欧洲转向了美国,纽约成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

     资产管理起源于欧洲,发展壮大于美国,但是近年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的资管行业受到重创,美国对金融业的监管更加趋严,美国的资管规模增速开始放缓,北美和中东资产管理规模有所减少,欧洲和拉美地区略有增长,但幅度较小,而亚太地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欧洲国家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增长较快;亚洲国家中,中国和印度的表现最为突出;传统资产管理大国,英国和美国的管理资产额则出现下降。

     总体而言,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明显落后于财富增长,而亚太地区的市场渗透率则要落后于其他地区,未来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从欧美向亚太转移,上海提出要建设世界金融中心的目标,以适应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地位。目前,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全国性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大批世界级领先机构。

     除了全球性金融市场的传统优势,上海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与日俱增,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全部在沪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04

     上海的政策与前景

    

     上海的政策目标

     按照资管行业发展规律,上海要建设成为全球资管中心,上海资本市场的规模、深度、广度,在亚洲需要超越中国香港、新加坡、东京,在欧洲要超伦敦、苏黎世,在北美要大大缩小与纽约的发展距离。

     上海资管机构数量与质量,均要大幅度超越中国香港、新加坡、东京。全球主要知名资管机构要落户上海,建立亚洲分行、亚洲业务总部。本土资管机构要快速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资管机构。

     目前上海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实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国际化程度、营商环境、税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上海还面临来自国内城市,北京、深圳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北京作为首都,是政府监管部门所在地,全国性金融行业协会均设在北京,四大国有银行,中国20%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高盛、安盛、摩根大通,新三板市场,“亚投行”的总部也均驻北京。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虽然在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先天优势上不如北京和上海,但创新生态环境更显优越。上海要建设全球金融中心,必须要有新举措、大举措。

     为在2025年建成全球资管中心,《意见》提出,吸引培育十余家国内外行业领先、百余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集聚一批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型资产管理人才,成为机构和人才“集聚地”。

     构建市场与监管良性互动、资产管理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成为门类齐全、领域丰富、专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地”。提高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开放水平,打造跨境金融资源配置的中心节点,成为市场和资金“交汇地”。推动市场主体、行业自律、金融监管、政府服务等形成合力,共同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成为环境和服务“新高地”。

     上海的政策举措

     《意见》同时也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政策举措:

     一是完善多元化机构体系,积极引入银行理财、保险资产管理、金融资产投资等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

     二是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拓展资产管理服务模式和领域,加大绿色领域投资力度;

     三是发挥金融市场基础作用,畅通资产管理投资渠道,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四是扩大行业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

     五是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面向境外知名资产管理机构招募高端人才,对资产管理行业紧缺人才在落户、工作许可、永久居留以及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便利;

     六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营造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海的未来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上海确立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目标并非纸上谈兵,更不是空中楼阁。目前上海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完全具备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上海提出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将有助于增强上海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辐射力,进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实力,为打造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赋能。

     上海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意见》的推出,既能助力增量资金的流入,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人民币资产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也能够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可能的冲击,增强中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对于国内其他省份及地区而言,上海的先行试点也能够起到良好带头作用,有利于推动中国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培育更加完整的内需体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