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严厉整顿校外培训?
2021/7/28 18:00:00 JIC投资观察
![](/asp/image.asp?m=0&w=gh_a2939c35476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hWgiaJGXJUTQic1az9V2DV94D3jMrqO16mgDfBmK2yNuAFURMibz4ic7y8HJkV7GH8J3gJpNSic8XTKP3K1EJGKyPQ/640?wx_fmt=jpeg)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叶嘉元,中国建投成员企业国泰基金
本文2607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K12教培迎最严监管,中概股迎黑色星期五!
上周五(7月23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K12学科类培训行业近来一系列监管行动和传闻盖棺定论。
先来看本次意见的主要要点:各地停止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外资参股控股以及资本化运作等。
受此影响,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美股上周五分别下跌54%、63%、71%。教育培训行业超出预期的监管力度,引发投资者对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个行业监管从严的广泛担忧,一众明星中概股集体重挫。
截至周五收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8.5%,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把“鸡娃”焦虑推向顶点并以学科类培训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同时,政策与监管的力度反映了中央的决心,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发展逻辑,这种变化将是中长期的,暂时看不到任何逆转的迹象。
01
![](/asp/image.asp?m=0&w=gh_a2939c35476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hWgiaJGXJUS8UoddOLPnwVjXPZW8pvA8YcduPib1nLQXa15BRfvy2AE4ytjkLs9ic8LXYDo2pR2tvzvR4eZoaSfg/640?wx_fmt=jpeg)
K12教培行业监管一刀切?其实,3月以来,多份网传文件和多次官方吹风,理应已经给予投资者足够警示:
3月26日,一份名为《关于教育部“双减”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情况汇报》的文件在网上传开,内容包括不允许周末和寒暑假开展课外培训、不允许相关企业上市等。针对该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范校外培训及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常态化工作,但还是以官方渠道发布内容为准。
3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表示,今年教育部将把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列入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4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严禁学前学科培训。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本次印发意见),虽然彼时并未公开细节,但从官媒评论中可见到“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等字眼,警示意味强烈。
此后,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将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
02
![](/asp/image.asp?m=0&w=gh_a2939c35476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hWgiaJGXJUQZuGIUGBAib7L5uGm5QQVxx2t4B4aSjINaeV32NygRf8aiaJd4AxL4oXFRwsWiavZJ8Uibibibvibj1rgUA/640?wx_fmt=jpeg)
那么,国家出手整治的根源在于什么?可以从纠正畸形需求、提高生育率两个维度。
首先是纠正畸形需求。整治K12教培是为了取缔无序扩张的焦虑制造者和修正应试教育之风。
“望子成龙”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其背后是中国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无条件资源倾注,也成为了近年来资本大举进入教培行业的源动力。
通过打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语和不计成本的拉新,资本饱食着家长们因爱而生的焦虑情绪。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国内教培机构平均获客成本为3000元/人,头部上市公司大都亏损的情况下,市值却屡创新高。
教培也在他们的推动下加速背离了教育的初心:学生可以短时间通过题库堆砌的方式强化应试技巧提高考试成绩,但却并没有学会更重要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或许有人会质疑在“一考定终身”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教培可能只是从明面上转到了地下,但这一点未必会发生。鉴于参培的很大一部分人群是出于“别家孩子也在补”而非自我提升驱动,教培消费更像是安慰剂而非特效药。
在切断规模化的教培源头后,家长或许有机会重新审视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和费效比。更何况,以“减负”和“素质教育”为代表的教育体制改革仍处于进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相关改革措施已箭在弦上。
然后是提高生育率。这有降低生育费用和解放精力两方面考量。
据华兴资本统计,2017年K12培训客单价5000元,保守按照年均6%的增长率,2020年客单价约6000元,约占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的15%。
考虑到房贷收入比(个人住房贷款/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0%,且有研究表示当前房贷收入比可能已达到80%以上的水平,假设教培均匀覆盖了全国整体城镇居民,可推论教培费用侵占了可支配收入里刨除刚需房价外的很大一部分。面对高昂的附带生娃成本,选择不生育只是现实所迫。
如今独生子女一代成为了生育主力军,在“996”的时代烙印下需肩负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义务,而愈演愈烈的“鸡娃”风正加剧着他们的分身乏术,也引发了一大群人对生育的望而却步。
同时,一旦开始投入则意味着陷入循环:一边花更多时间去接送、陪读,一边鉴于经济开支压力投入更高强度工作。此时,家长经受的精神物质双重考验往往没有回头路:宁愿牺牲自己,不能对不起孩子,咬牙坚持吧。
结合此前对“学区房”的管控,这一系列雷霆举措已然可以窥见中央的态度:降低人民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为三孩政策逐步扫除障碍,提高人民的生育意愿。
03
![](/asp/image.asp?m=0&w=gh_a2939c35476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hWgiaJGXJURhxajl3w5CC5zQQEQjGOoMmhnDcQ3KhcIw4d5vpnXGkXMsCtkTO7TpEh7CZC3DH6qRSxmHD8llBA/640?wx_fmt=jpeg)
那么,本次K12教培股杀跌又可以给投资带来哪些启示呢?
第一,国内投资需头脑清醒。建立底线思维,认清行业价值是否与社会责任和国家顶层设计有背道而驰的情形,时刻思考“行业壮大是否建立在牺牲国之所向的民生成本之上”。
第二,效率要以公平为底线。效率代表的是快速发展,而公平代表的是秩序。泛化到教育领域之外,近来互联网、电子烟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均体现了中国监管层对于“公平还是效率”问题的重新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供给侧改革,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飞速壮大,而在这背景下,部分领先集团通过规模和资源优势“无序扩张”的做法暂时被忽略,也间接加深了诸如“强者恒强”、“只买龙头”的投资观点。
在有序发展的前提下,原本对于企业护城河的部分理解需要纠正:快速拓店拓品类不等于复制成功,规模大烧钱多不等于市占率永久性提升,投资触角广不等于多领域资源整合能力强。
第三,监管“或迟但到”,恪守“不盲目硬挺,不恐慌出逃”。不同于早些年“明星资本加持跑马圈地”、“无边际扩张”意味着估值抬升,如今随着各领域全面监管常态化,投资者情绪化表现突出,股价也因此开始宽幅波动,并向下居多。
对此,积极适应和拥抱监管应成为必修课,学会通过对政策影响全面客观的分析,来抓住潜在投资机会:监管意图在于打压还是帮助行业有序发展?行业逻辑是否有变化?是否影响商业模式?长、短期影响还是情绪扰动?基于上述问题回复,再实施相应的投资决策。
![](/asp/image.asp?m=0&w=gh_a2939c35476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vhWgiaJGXJURBIRO4oD0gucISZqOiaS7bWlXibHliabpXOgMGY5cYbJWNv1ZKVeGk2UODFNEGo8qbmry1oPA1X22dA/640)
![](/asp/image.asp?m=0&w=gh_a2939c35476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hWgiaJGXJUS8UoddOLPnwVjXPZW8pvA8EcavuN1ia2flpUdZ3aJmwEd0k4GjycyyTOxAyMXdLCicSD7O1KRI7bJQ/640?wx_fmt=jpeg)
烧钱的在线教育:何时从疯狂回归理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asp/image.asp?m=0&w=gh_a2939c35476e&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gif/vhWgiaJGXJUTsu3U3U1Lxt9jDb2UVBZiaQtKwajPfYDKsVZqfkswFrUKg56eZtNIMnGBW0F2Yw8cCiauibQyGeicR6g/640)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