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环境已深刻变化,中国信托业如何走出阵痛期?
2022/3/9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袁路、高斌,中国建投成员企业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

     本文3791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当前,随着金融监管改革持续推进,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框架进一步完善,信托业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信托公司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整体上,行业体现出“行业监管趋严期”“业绩增速换挡期”“业务转型调整期”“风险多发承压期”四期叠加特征。同时,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也在不断优化,主动管理能力更加突出,信托公司经营更加规范化,行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投成员企业中建投信托发布《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21)》。凭借对信托行业发展持续多年的观察与思索,中建投信托已连续九年出版《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系列丛书。

    

     《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21)》全面总结了信托行业2020年的经营成果,对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特征、内控管理与外部监管进行了全面立体地呈现与分析,并对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展望。

     本书由行业年度报告和专题研究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行业分析是对信托行业全年发展状况的系统性研究,以“行业发展综述与展望”开篇,对信托行业在2020年的发展形势进行全景描绘。随后分别从信托业务、固有业务两大业务类别探讨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与发展路径。接着从风险管理与监管环境两个视角分别剖析信托公司的内控管理与外部监管,形成对信托行业完整和细致的刻画。

     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特殊需要信托、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信托公司TOF业务、信托公司参与不良资产市场、信托公司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以及监管规则司法化背景下信托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等热点问题的研究。

     中建投信托的专业行业研究团队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思考信托行业的发展与转型。我们诚挚地希望本书能继续成为金融同行们交流的平台和读者们认识资产管理行业的媒介,共同见证中国信托行业的成长。

     今天的文章,为您呈现中建投信托研究团队对中国信托行业未来的部分思考,更多深度分析请您关注《中国信托行业研究报告(2021)》。

     01

     环境: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近两年来,国际经济秩序不断遭受挑战,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放缓,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同时,供给偏紧导致商品价格上升,通胀预期升温。

     持续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全球债务风险加大,海外流动性收紧预期不断加强,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

     反观国内,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新发展格局与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积极扩大内需,推进实施“双碳”目标,大力推进新基建,发展资本市场,加强科技创新。

     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稳中求进、“不急转弯”成为政策主基调。在未来两年,随着经济的稳定恢复,宏观杠杆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信托行业体现出“行业监管趋严期”“业绩增速换挡期”“业务转型调整期”“风险多发承压期”四期叠加特征,信托行业的发展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一方面,信托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压降,行业风险防控与化解压力不断增大,防风险成为资管行业共同的话题。

     另一方面,严格监管继续执行,信托行业继续“两压一降”(压降通道类业务、融资类业务和房地产业务),治乱象、促合规成为行业监管主题。信托行业的传统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

     随着“三条红线”“五档房贷”“两集中供地”等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行业的生存规则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用了20多年的“高杠杆——高增长”模式不再行之有效,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远去或将是趋势性,而非短周期性轮回。

     以近期的恒大事件为标志,房地产民企后续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信托公司转型压力进一步加大,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02

     转变:

     “变则通,通则久”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2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64万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信托行业规模出现了连续13个季度下行的奇观。

     由于传统的非标创收型业务受到一定限制,创新型业务依然处于培育期,加之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显现,风险事件多发,信托公司风险计提等相对增加,2020年信托行业虽然业务收入保持上升,但经营利润和信托报酬率持续下降,行业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

     与此同时,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也在不断优化,主动管理能力更加突出,信托公司经营更加规范化,行业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行业正向着适应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方向确定,步履坚实。

     行业盈利模式正从“利差”模式向服务费模式转变。信托,本质是一种“服务”,对象是财富客户、是资产客户甚至是社会公众。信托本源的回归过程亦是服务价值凸显的过程。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20年信托业年会上指出“信托公司要树立赚辛苦钱的理念”。近两年,信托公司的创新热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服务信托占比超过一半,成为主流的创新业务类型。

     证券投资等投资类信托规模和占比不断上升,信托公司将逐步通过提供高质量服务和专业的投资水平来获取相应报酬,靠创造价值来获取利润,盈利模式正从“利差”模式向服务费模式转变。

     业务风险特征正从信用风险向以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转变。在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脱媒和表内监管挤出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过去10多年,信托公司多集中于开展融资类业务和事务管理类业务,承担着类似于银行的信用风险中介和转换的角色,信托公司擅长并经营的是非标债权中的信用风险。

     然而在新资管时代下,各种金融乱象和政策套利机制被彻底肃清和斩断,面对坚决而高强度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央行流动性中性偏紧的预期,信用风险大面积爆发,不断吞噬着信托公司的风险准备甚至资本金。

     原有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被证明不可持续,融资类信托业务的规模和占比必须大幅下降,投行业务、投资业务、服务信托业务、慈善信托业务等信托本源业务必然得到加强。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从信用中介角色逐步转向真正的受托管理人角色和运营服务角色。

     客户结构正从短期融资类客户向长期稳定服务类客户转变。传统非标融资业务的压缩,将减少短期融资类客户的数量。实际上,客户类型的转变是经济发展之必然。

     一是国内金融体系正在推进向直接融资转变,二是居民财富的增加和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普及,三是金融机构从信用中介模式向“真资管”模式的转型。

     新经济需要新金融,新金融下客户结构正从短期融资类客户向长期稳定服务类客户转变,这也体现在近两年的信托财富业务的转型轨迹中。

     03

     展望:

     “归来处,千帆竞发”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需继续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推动共同富裕作为立业之基,响应国家号召,坚定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信托转型,恰似雄鹰换喙,去腐培新,方可遨于云霄。凭借经济发展新时期所提供的历史机遇和渐进的信托制度东风,信托行业将会步入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

     转型步入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的发布,信托业将有更多发展机遇。新领域、新资产、新产品会层出不穷,信托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会烙上时代的印记。

     在将来,新的行业投资机会将不断涌现,如碳中和背景下带来的绿色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带来的先进制造业机会,产业升级与要素市场改革带来的新基建机会,这些新领域需要“新信托”。

     以后新的可配置的资产类型将会不断出现,如新推出或正在推出的公募基础设施REITs、数字货币以及资产支持类融资直达创新产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ABCP)等,新资产需要信托投资“新理念”。

     社会发展本身也会产生各种机遇,如涉众资金信托、跨境信托等,社会治理需要“新服务”等等。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信托的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信托业在转型中蕴含希望。

     受托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服务水平的加强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财富受托服务功能将会不断增强,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财富阶层更多元化,对于财富管理目标也将更加多元化,财富管理将会步入更高层次,展现财富管理新生态。

     第二方面,资产管理服务能力将会不断增强,以满足投资领域的多元化。随着信托转型的不断推进,当前信托公司呈现出部门专业化进程加快、专业化带来的部门间协作增强以及独立核算的事业部机制逐步推广,从而逐步实现专业化、精细化转型。

     机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资管新规出台后,各类资管机构中排名首尾机构差距越来越大,马太效应不断加强,分化成为常态。随着严监管的持续,政策细则不断完善,产品不断向二级市场转型,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资管市场集中度无疑会进一步升高,尾部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削弱。

     对于信托行业而言,头部公司的营收占据比例将持续增大,头部企业努力实现全策略、全客户、全产品、全赛道的覆盖,加强综合经营,信托公司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信托公司只有在管理能力、策略制定、投资理念等方面不断突出自身的特色和差异化,获得有效立足。

     资管混业经营时代来临。资管新规颁布三年以来,已成为资管行业的转型纲领,推动着资管行业乃至金融领域的发展转型。

     2020年,各金融子行业的资管业务配套政策均已出台,资管行业的混业经营监管框架成形,各类资管产品底层法律关系也正逐渐统一为信托法律关系。可以预想,在统一的底层法律关系和监管框架下,信托行业将真正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信托,是一种法律关系,是一种制度,也是一个行业,其所携带的基因将在新时代经济发展征程中展现其独特价值。

    

    

     落地三次分配,慈善信托将是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