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时代如何天翻地覆,人的小日子总归要好好过
2022/3/9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红英,中国建投集团不动产经营管理部
本文5586字,阅读时间约12分钟
鼠年在老家过完春节,武汉已经封城,大理旅游急冻。
1月30日,从大理飞北京。所有人的忐忑疑虑都化作沉默,隐藏在口罩后面。机场只有一个一岁多的漂亮小女孩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她的父母已不年轻但很优雅,没有强制孩子戴口罩,也没制止她捡绿植掉下的小果子和抠盆里的土玩儿,只是登机前仔细收拾了她弄到地上的土,温和地帮她擦净双手。
不焦虑,抑或不把担忧传递给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功。不管大时代怎么天翻地覆,人的小日子,还不是一样要好好过。
因为沉默,两边机场看起来比往常更井然,有序,高效。之后,从武汉,到全国,所有人置身其中,经历了艰难的2020年。
牛年春节,非必要不离京,大部分北漂如我都留在北京过年。中国人过年,图个承欢膝下,团聚热闹。60、70后的北漂,老家可能还有兄弟姐妹,年迈的父母过年不至于太冷清孤单。
反而是留在北京的我们,被即时放空,有变化没计划,没头又没脑。不出门,不聚餐,不添乱,像挨了锤的牛一样,过了个十分寡淡的栏中吃草年。
2022年,防疫叠加冬奥,已早早理解春节不能离京。虎年来了,肉,要储备起来!
01
心情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无论这一年怎么奔波操劳,吃得苦中苦只为普通人,小年开始,无论谁也还是要辞旧迎新的。明天虽说是谜团,但过年讨个好意头,未来的,总归还有希望。
城里人老早不供灶神了,对灶王爷的小报告也抱着爱谁谁的态度,扫房子就成了起头的一件事。
《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大北京金白蓝绿领们的日常是黎明即起,拖娃出门然后赶地铁。即便家里没住家阿姨,平日里多数也会请钟点工到家做饭搞卫生。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付得起家政工资,然后,自己再花钱去健身流汗,仿佛这种汗比那种汗闪亮,其实都一样咸。
年尾了,孩子们也放假了,不妨放下平日里的压力和竞争,回想父母曾带给我们的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智慧和乐观,带着孩子一起清扫房屋,购置年货,写对联贴窗花,准备饮膳烹调,以比较放松快乐的状态过个年,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 “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是要诗意地栖居。”
记得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家已不再请阿姨,也不用钟点工,孩子自行上下学,家务由家庭成员分担。孩子们长大以后,虽然离学神差了n个学霸,但自理能力都比较强,不把做事当负担,无论是客居还是旅途,埋锅造饭,背行李扎帐篷都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也特别乐于帮助别人,自然也就成了比较受欢迎的伙伴,这也算是家的一种传承。
洁净代表一种自尊,即使在偏远的村子里,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好客豁达的人家,孩子也都比较有出息。
过年的大扫除理论上应该比较彻底,拆洗窗帘,整理物品断舍离,擦地除尘,清扫所有卫生死角,把窗户玻璃擦得明镜似的,让家变得洁净可爱,自己也获得了极致劳动后的酸爽。
过年仅有干净是不够的,还要热闹丰富。已经断舍离的年代,这种热闹丰富不在于展览不缺,而在于一种氛围。可以带着孩子剪窗花写春联,把多年收藏的精致小物件挂出来。
就个人而言,我并不喜欢古老的贵重的饰物,古董里承载了太多故事,我恐怕自己小身板“载不动,许多愁”,而贵重的东西又非己所能负担,总之一切以轻松愉悦为佳。
我收藏的小饰物大都是各地旅行带回来的,有巴尔的摩海边背回来的橡木板,上书“My house is clean enough to be healthy and dirty enough to be happy”,透着一种中式禅意。也有老家阿婆满怀爱意给虎娃绣的“有虎,来福”。
橡木板
小饰物平日里容易落灰不好清洁,摆挂多了也容易显得家里杂乱,年节里挑选合适的摆挂出来,自己愉悦,也让孩子懂得美好生活需要一点用心。
流行语说“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两个字”。过年,就是要消解这种不易,获得一种举重若轻的启示。
02
年花
种花、插花、簪花,从宋代起就是中国文化世俗化、平民化、人文化的一种具象,透着一种忙里悠闲,是疲惫生活的气口儿。
老舍先生说“花不多的钱种一院子的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这和王世襄先生做菜一个理,用最普通最便宜的原料做家常菜,关键在选料、搭配和火候。种花做菜,无非出于热爱,为了愉悦,不要为物所累。花痴,花魁,总透着一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傻气。
记得鼠年春节回家,陪老父亲去逛花市。老爷子身板健朗,也擅长园艺,但名贵的花儿,他只去花市看,很少买。当时有棵朱砂紫袍茶花开得真好,老爷子非常欣赏,驻足良久,只是嫌贵不肯掏钱。
我当即买下送给老父,老爷子一迭连声说“买贵了买贵了”,但回家路上遇见老伙计夸赞树壮花好时他就很自豪地说“女儿买给我的”。大过年的,也让花农多赚点钱不是。
得益于时代进步,北京过年的花市也是争奇斗艳,但因气候原因,养花的门槛其实很高。去年春节因思乡之故,我在玉泉营花市买了一株一人高的茶花,买时开得好好的,还有不少骨朵,喜气洋洋的,结果搬回家第二天,花朵就有点打蔫,没到初一,连花带朵都掉光光。很是扫兴。
现在我无论自养还是送人,都买皮实好养花期长的蝴蝶兰。只是大花市各个花摊种好的蝴蝶兰都大同小异,巨大一盆,弯成同一个姿势,透着一个“壕”!
为此我通常花点心思,在淘宝买复古釉色的小花盆,或者是文房小水缸,比如绿釉茶叶末色或者窑变郎红,如果图易搭,就买质感好的白瓷小花盆。配种一株单剑或双剑蝴蝶兰,十分雅致,花期大约两个月。送朋友放书房或者茶席,大家也都喜欢,毕竟送的是心意而不是壕气。
今年送师母的是一盆从淡粉到深粉的搭配蝴蝶兰,谁说80后不能有少女心呢!师母是宁波大户人家小姐,十分娇小,北上师大求学,嫁给了山西老区走出来的男同学,新社会新气象,在大学任教,亦是贤妻良母的典范,我们上学时恩师师母都十分爱护学生。
恩师为人十分耿直,看老伴儿喜欢,心里也高兴,但嘴上还是要说“养什么花,把人照顾好就不错”。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有分歧有不同,但更多的是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亲近和相依。
03
小食
北京点心给人的老印象是高油高糖,既腻且硬。南人周作人说“我在北京彷徨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而马三立先生也调侃:汽车把桃酥压进了沥青马路,用棍子撬,没撬动,棍子却折了。幸亏买了中果条(江米条),用它一撬,桃酥出来了。
实际上,梁实秋、唐鲁孙、王世襄等大家,也曾在文字中表达过对北京点心无尽的深情。去年我多次光顾护国寺富华斋饽饽铺,各种糕饼,可圈可点,想来应该是老先生们惦记的那种口感。
我最喜欢的是玫瑰豆蓉酥,不太甜,也不油,但层层酥皮轻盈细腻,配合绿豆蓉和玫瑰的酥香,是很好的茶点。
也买过小店食之六七的椒盐牛舌饼,据说面点师傅是个河北大哥,不知大哥的胖手指如何能变出那样的细巧点心,不甜不腻,却又酥香勾人,实在比富华斋的牛舌饼还要好吃很多。
还多次复购过台州的手工红糖烤糖,是非常有年味的小吃。用糯米花、麦芽糖、红糖、芝麻和桂花,手工古法制成。看起来是米花糖,但特别酥香脆,入口即化。
家里储备的还有宁波好朋友手作的山核桃酥、漂亮的果糖、紫米馒头、黑洋酥流心水磨汤圆,那样好的品质,市场上难得一见。
准备点传统的中式点心,才有过年的氛围。
04
食材
应虎年的当口,得多囤点南腊北冻。现在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另一方面大家都为自己健康不能吃所欲吃。过年了,就要花点心思买点好东西。
家姐已早早递了火腿、香肠、豆腐血肠和腊里脊来,没到年关已待过两次客,自己家做的,还是小时候的味道。也买了四川内江的土猪酱腊肉和土鸭子,酱腊肉是一个乡下阿婆做的,碳水杀手,香绝!阿婆代购的两年生土鸭子,用来煲笋干老鸭汤。
昆明的静荷姐打了电话,已预订了普洱景东的飞鸡,年前会急冻了发北京,赶年夜饭。煲汤的土鸡本来也有很多渠道可买,但亲人这种心意,总是会让我们感动。来来往往的食物里,蕴藏着长长久久的情谊。
每年还会拜托宁波好友昀妈渔船上买一些小眼睛油带和鲳鱼。好友厨艺高超,还特别乐于分享,每次都会不厌其烦交代食材的储存和料理,以期大家都能吃到地道宁波美食。
记得上次带女儿并好友到宁波,我们非常直白地表达了想去她家吃家宴,并且要赶下午高铁,只有中午时间。结果我们中午赶到时她头天已花了好些功夫做好了醉蟹、醉虾,白糟鲍螺,早起做了一滴水不放的黄酒烧土鸡,莴笋凉拌蜇头,冰镇秋葵。
黄酒栗子鸡
她先生和女儿陪我们上桌开吃,昀妈才紧锣密鼓地给我们做热菜:头茬雷笋烧冬菇,酱烧油带鱼,雪菜蒸野生黄鱼,并以桂花小圆子收尾。每道菜食材都极新鲜,料理得恰到好处,带着镬气上桌,温馨美味。那真是我吃过的最好的家宴!
酱烧油带鱼
自己也要备些排骨、牛尾等汤材。今年还发现了一种上品羊肉,冰碴驹骊羊。初冬时节,新疆草原到处是冰碴,长得壮实的驹骊山羊能攀爬到悬崖峭壁上吃草,果腹的同时也吃进了大量中草药,经过严寒洗礼的山羊体健貌美,野性足,只长精瘦肉,羊肉只香不膻,特别适合煲鱼羊汤,也算一种药膳。
年前还可抽空做出一点冷食来,以应紧急招待客人。比如林文月在《饮膳札记》里记叙的水晶卤蛋、葱烤鲫鱼和椒盐里脊,因为做法介绍得非常细致,但凡有点烹饪经验的,照做多半不会出错。
其中椒盐里脊考验成品的刀工,要既薄且完整,由内到外由粉红色、米色、白色过渡到褐色,清爽可口,既可下饭,又宜佐酒。
葱烤鲫鱼中上海人的“烤”应该是宁波人的“?”,也就是小火慢烧至骨软刺酥,佐酒十分合宜,做好后可储藏一个长假,临时来客也能从容应对。
水晶卤蛋是溏心的,一剖两半,金黄色蛋心油融融,蛋白部分由里至外褐色渐深,完全像件艺术品。
《饮膳札记》里收录了19道佳肴的做法,但全书是在回忆与父母亲人、师长友朋、学生晚辈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虽然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往往物是人非,但每道菜式都重温心底甜蜜又伤感的温情来作曲终的雅奏,是一本很适合春节一读的小书。
林文月回忆母亲不管在哪漂泊,年节都固执地给孩子做家乡美味,农历年蒸菜头粿,端午节包台湾肉粽,让孩子们对遥远的故乡有一种向往,仿佛有一个随身携带的故乡。
通常我还会做一点四喜烤麸和油焖雷笋,储存两周都没事。干烤麸有的品质不好,泡出来发酸,我通常到三源里菜市场一个豆腐档买鲜烤麸。所有的美味,都有看不见的功夫和心思,所谓成人的口味。
04
茶叙
我非常喜欢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相聚与别离,既欢喜又伤感,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与亲朋至交相聚茶叙,是人生赏心乐事之一。
林文月曾记载一个暮春黄昏,有三两个朋友在她家聚叙。忽而,从东京到台北的韩籍青年汉学者小金来访,小金是多年前林文月游学京都时认识的朋友,专研中国古典戏曲的韩国人,说一口地道京片子。大家随性品茗,漫谈一些文学艺术话题。
未几,又有人打门,开门竟然是台静农先生健步如飞步行来访。众人重新坐定,接着聊书法画意,谈兴更浓。小金一直仰慕台先生,没想老先生自己送上了门。老先生谈得高兴,问“有酒没酒”,那酒必须有,林文月派先生选酒,自己则去冰箱翻找,给大家做了一个烤乌鱼子,一碟花生米下酒。
茶叙的茶和叙是相辅相成的。饮茶利于心性的清净柔和,我自己喜欢喝茶,懂得欣赏,但不过度追求,名山古树固然好,但渠道价格过高就没必要交智商税。
个人喜欢白茶的幽香,红茶的回甘,青茶的岩韵和普洱的厚重,其实除了胃寒很少喝绿茶,其他的都能接受。家里常储着各种茶以备朋友的不同偏好,从一款茶的赏饮起头,渐入各种话题。
学长曾说饮茶就“净静敬”三个字。一是茶叶要干净,来源清楚,制作洁净,避免过度包装二次污染;二是饮茶要静心,心静了,各种感官才能打开,思维也会更清晰深沉,好的茶叙不仅能获得“喫茶”的愉悦,也让彼此都获得启发,有所提升;第三是要有敬畏,茶道中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得益于一种敬畏专注,离开了茶桌,做起事来也可以杀伐决断。
至于茶器,我实在不明白为何有人喜欢收藏成排成架的茶壶茶杯,更不明白为何要买上万元的茶壶。茶具本来是个用器,不用,就没有意义了。我家就两个盖碗,一个小茶炉,多了,用不过来的。
茶叙晚了,可以温一壶黄酒,下厨煮几碗阳春面,就着前述的小菜,喝到微醺。
05
春飨
春天万物生长,有很多美好食材,适合做一席色香味俱全的春飨。
我的春飨有不少食谱,其中之一以宁波班溪雷笋领衔,搭配云南时鲜的羊肚菌和青蚕豆,以红煨牛尾镇桌,浓淡相宜。这与园林设计,文章布局,绘画构图乃至人生许多事务同理,张弛有度,疏落有致,否则高潮迭起,令人眼花缭乱,反而不见高潮。
汤:
腌笃鲜。宁波班溪雷笋,非常鲜甜,不需要焯水,最大限度锁鲜。用云南古法老火腿代替咸肉,用小排骨代替五花肉,这样汤既浓郁又避免了油腻。我不喜欢放百叶结,觉得豆腥味会破坏汤的高级感,但通常会加入鸡足山冷菌或羊肚菌,不仅增加鲜度,还可以给汤色增加一点点厚度。
凉菜:
大理煎乳扇(这是家乡的味道)
马家沟芹菜拌蜇头(这道菜从鲁采菜馆学来)
椒麻拌三鲜(雷笋尖、现剥带尾基围虾仁、青蚕豆米)
椒麻拌三鲜
六喜烤麸(木耳、香菇、黄花菜、花生仁、雷笋、腐竹)
热菜:
黄芪红煨牛尾
黄芪红煨牛尾
剁椒蒸笋壳鱼(过年了总要年年有余,笋壳在餐馆都蛮贵的,其实海鲜市场并不贵)
剁椒蒸笋壳鱼
无量山鲜羊肚菌塞虾滑(虾肉、五花肉、荠菜、雷笋剁成馅,蒸好后浇松露汁)
无量山鲜羊肚菌塞虾滑
雷笋烧冬菇
云南香椿爆炒青蚕豆
火丝炒藜蒿
甜品:
桂花红米酒酿小汤圆
既是雷笋领衔,一席中以笋做了四个菜,有主有次,滋味各不相同,也是家宴的一种趣味。
06
虎年步步高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牙牙学语,姗姗学步起,总是不断有自我期许。而人到中年,往往成了“要不是头顶上有一片乌云,我就能怎样怎样……”
困难与蹉跎,是人生的必修课。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生不止一维,也可以是多维丰富的,一维意味着局限,而多维则蕴含了更多希望和可能。
新的一年,我们理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但也不要忘了生活本来的美好,要记得家人朋友的情谊。我们可以像Elon Musk一样对世界的未来有主张,但也别忘了今天对这个世界的爱。
愿亲爱的你们,虎步稳健,虎年步步高!
图片来源:
unsplash.com
红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