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贵到离谱,票房下跌!投资人们该反思些什么?
2022/3/9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曹曼文(中国建投集团成员企业建投投资/建投华文)

     本文2424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贵到离谱,观影人次下跌,票房整体下滑!在经历去年相对低迷的市场后,院线们原本期待今年春节档的爆发,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不如人意。

     据灯塔数据统计,2022年春节档(1月31日-2月6日)票房达60.4亿元,但较2021年春节档的78.43亿元票房下跌23%。我们来看看今年春节档几部电影与去年的对比:

    

     2022年春节档影片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豆瓣

    

     2021年春节档影片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豆瓣

     从豆瓣的评分上来看,今年春节档影片质量是不差的,甚至评分整体是高于去年的。但为什么票房却没有去年火热?

     如此大比例的票房下滑主要归因于观影人数的显著下滑:2022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14亿,较去年下滑约30%。观众去电影院少了,主要原因还是票价太贵,以及观影习惯被其他娱乐替代。

     01

     春节档票房下滑的主要原因

    

     1. 票价太高

     据猫眼专业版统计,2022年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高达58.7元,比去年增长了45.6%。在一二线城市票价高达一两百元比比皆是

     为什么春节档票价这么贵?一方面是因过去一年线下影院业绩承压,很多小影院春节档收入占全年收入超七成。另一方面,消杀工作增加了影院成本,疫情之下零食销售锐减也导致影院收入减少。

     但高票价肯定会阻挡部分摇摆的观众。春节档一般是家庭观影,人均一两百元的票价算下来整个家庭就是四五百的开销,去看一场电影,真的值得吗?

     电影票价格再涨下去,观众就都跑了。因此,片方、发行方、影院不能饮鸩止渴、竭泽而渔,还是要顾及行业的长远发展

     2. 年轻一代的影院观影兴趣变淡

     去年春节档结束后,《你好,李焕英》还凭借口碑逆袭了一把。但今年春节档之后紧接着的是冬奥会,冬奥会以平均每天三个热搜霸榜,持续吸引全国人民的关注。

     即使是张艺谋在冬奥会开幕式刷足了存在感,其指导的《狙击手》仍然吸引不到票房,预计后续电影票房也很难发力了。

     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爱去电影院观影了。如今,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兴线下娱乐方式兴起,长视频、短视频平台持续吸引着用户的注意,投影仪市场快速发展提升了“家庭影院”的便捷性与体验感。

     猫眼研究院前瞻数据显示,对比近三年(2018—2021年)的春节档,今年春节档35岁以上观众占比更多,25岁以下观众占比最少,影片消费群体倾向年长。

     对比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90后和00后在预订冰雪运动类景区的人群中占比过半

     02

     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和投资建议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票房分化严重:头部电影吸金能力加强,单片票房产出下降。银幕增长放缓,下沉市场票房占比提高,主旋律片成为过去几年拉动票房增长的亮点。

     1. 头部电影的吸金能力增强

     2021年472.58亿总票房之中,前三名就斩获157.1亿,占比33%。这一比例在2020年是37%,在2019年是22%,在2018年为17%。

    

     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Top15

     资料来源:灯塔专业版,豆瓣

     2. 单片票房产出下降

     根据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电影总票房472.58亿,恢复至疫情前最高纪录的74%。全年上映影片达到了697部,创下历史新高,也体现出2021年单片票房产出的下降。

    

     3. 银幕增长正在放缓

     从2017年10月开始,中国电影银幕总数达4.9万块,就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电影银幕已经达到了8.13万块。2018-2021年电影银幕增速分别是18.3%、16.2%、8.3%、7.5%,逐步放缓。

     4. 下沉市场票房占比提高

     2021年下沉市场在持续发力,其中四线城市所占票房份额达到了全国市场的21%,已经连续两年超越一线城市,正逼近二线城市的一半水平。

    

     5. 主旋律片成为过去几年拉动票房增长的亮点

     现在的电影,自银幕下线之后,视频网站上线的速度很快。那什么样的电影才会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看?这个是所有院线电影最大的痛点。

     去电影院观影的优势之一就是欣赏居家所无法实现的视觉特效。过去,国外的视效大片是票房贡献的“主力军”之一。灯塔研究院的《2021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6-2019四年间引进片票房占比均在三成以上,其中包括例如漫威宇宙、速度与激情等系列IP,往往能够制造爆款作品。

     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引进片数量锐减,使得近年来引进片在内地的票房表现愈发疲软,在2021年全年票房中引进片的占比已下滑至20%。

     与此同时,2021年共上映16部主旋律题材向影片,累计票房达到94.4亿,占全年票房收入20%。更重要的是主旋律电影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从内容口碑到制作效果,已经实现了突破。

     6. 电影投资建议:放弃幻想、认清现实、关注剧本和演员演技

     电影投资已经越来越难了。曾经出过爆款的北京文化,现在已经成为了ST北文。曾经业界第一的华谊兄弟目标千亿市值,如今市值不到百亿。

     现如今,除掉四五十亿的超级爆款电影,其他电影的票房连15亿都很难突破。10亿票房分到制片方手里大约3.5亿左右。随着物价、劳动力成本上涨,电影制作成本也在上涨。

     而电影投资的回收周期长,一个电影的制作周期一般大半年到一年(动画电影、视效大片更长,要两三年),制作完到拿到龙标上映又是一段未知的时间。上映后到回款大概又有6个月的周期。这些都使得电影投资成为了一个资金逃离的方向。

     押中《你好,李焕英》此类爆款的几率微乎其微,砸大制作做出下一个《长津湖》的难度也很大,中国电影应该怎么投?我们可以参考的是去年的另一个以小博大的电影——《扬名立万》。

     据估算,该片的投资成本应该不超过1个亿,却取得了近10亿票房。故事设置和剧本杀玩法很像,非常吸引年轻群体。电影口碑过硬,豆瓣7.5分,仅次于《你好,李焕英》和《悬崖之上》。而且,电影没有选用流量明星,而是选了一些演技更有保障的演员,比如尹正、喻恩泰、邓家佳,以及一系列万合天宜的演员。

     好的演员能够提升电影的沉浸感,也可以提升观众的好感。所以放弃对票房的幻想,严格控制制作和宣发成本,关注剧本和演员演技,才是电影投资未来的出路。

    

    

     美国大通胀创40年新高,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