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动荡之际,如何理解今年中国的金融环境与政策趋势?
2022/3/9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高彦如,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
本文3383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俄乌局势升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美国及其盟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相继宣布或将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俄罗斯交易系统指数RTS也一度暴跌17%,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盘中跌幅。
地缘政治因素压低了全球的风险偏好,因避险情绪浓厚,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强烈反应。权益市场应声下挫,汇率方面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与避险资产显著上扬。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局势动荡之际,近期行情震荡的A股市场却在今天走出了独立走势,表现出强力韧劲。究其原因,在复苏脆弱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给予了中国资本市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全球避险资金部分流入中国汇率市场与A股市场,是A股得以逆势上扬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这种独立走势可以持续多久不得而知,不过,地缘事件会在短期内引起A股波动是可以确定的。然而,拉长时间看,地缘事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其实有限,不用因短期的恐慌情绪而过于悲观。
海通证券回顾了2000年以来较为典型的地缘事件,其研报显示,在发生局部冲突的第一周,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权益资产在短期内或存在被拖累的可能,但如果进一步观察区域冲突完整时期内大类资产的表现,地缘事件对大类资产影响实际有限。

区域冲突期间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资料来源:Wind, Bloomberg, 海通证券研究所整理
因此,地缘事件尽管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外部影响因素,但由于长期影响有限,不会动摇中国“以我为主”、“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那么,在这种错综复杂、动荡不安的世界形势下,该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的金融环境与政策趋势?
01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

2022年,全球货币环境“由松转紧”。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美国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共同刺激经济增长。2021年11月,美联储正式宣布削减资产购买(Taper),标志着美联储紧缩周期迈入新阶段。
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加快削减购债规模的速度,从每月削减15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购债将于2022年3月结束,为随后的加息铺平道路,此外,决策者删除了对通胀是“暂时的”这一认识。美联储的工作重心转化为在失业率可控的条件下降低通胀水平。
根据12月议息会议公布的点阵图显示,所有18位美联储官员都预计2022年需要加息。此前,另有数据显示,3月份至少加息25BP的可能性为100%,甚至20%的可能性加息50BP。
不过,目前来看,俄乌局势的发展却让美联储在3月大幅加息概率大大降低。不少分析人士开始认为,接下来不是美联储连续加息的时候,而是回到货币刺激的底层。
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方面,英国、加拿大等央行比美联储更偏“鹰派”,欧央行更偏“鸽派”,而澳洲央行的“鸽派”引导失效。短端利率的上行是发达经济体金融环境趋紧的重要信号。
2021年10月以来,市场对于主要经济体央行的加息预期均显著提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和德国的短端国债利率大幅跃升。新兴市场央行方面,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智利等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加息。
02
中国经济环境

2022年中国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三驾马车面临内外生动能明显切换的格局。
消费方面,存在进一步修复的空间,但仍难以完全恢复至疫前,重点关注疫情影响弱化后的消费支出结构升级再平衡。
投资方面,地产投资迎来基本面探底之旅,预计2022年年中触底,节奏上前低后高,下半年企稳,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对于地产投资的拉动。
制造业投资在总量层面仍具备稳定改善的基础,结构层面关注中下游制造业贡献度上升以及制造业趋于高级化。基建端稳增长意愿决定基建投资总体水平,目前来看仍以托为主,新基建将成投资重点倾斜方向。
出口在价格效应回落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共振式收缩、替代效应回落等,2022年出口降温将不可避免。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在2021年增长8.1%的基础上,或将回落至5%左右,季度环比增速有望呈现“前低后高”态势。
通胀方面,预计PPI下行,CPI上行。随着“保供顺价”政策的出台,供给已经开始增加,而总需求仍有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PPI同比有望逐步见顶回落。
虽然目前市场普遍预期PPI将向CPI传导,但考虑到总需求偏低迷、食品中的猪肉价格可能仍维持低位,服务类的价格可能难以大幅上行,CPI回升幅度可能不大,CPI前低后高,但不太可能突破3%,通胀仍然可控。
03
中国金融环境

2022年我国政策将呈现“相机抉择、稳中趋松”的态势。政策趋松的拐点自2021年7月下旬降准开始已经出现,随着9月底能源“保供顺价”及央行稳定地产市场的信号而更为明确。2022年上半年政策力度可能会逐步加强,到2022年下半年逐步平稳。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结构性工具大有所为,全面性工具仍有期待。中国目前具备降准和降息的基本条件,主要原因是此前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已经明显减弱,银行继续压降利差或是通过改革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在实体经济走弱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的货币宽松,预计2022年降准或仍将继续,年初降准概率较大,同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
预计2022年全年社融保持在10.5%左右,新增信贷(社融口径)可能达到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
在稳增长诉求下,2022年财政发力可期,节奏前置,继续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除了传统的基建拉动及地产政策微调外,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跨周期目标(如碳中和等)为导向的消费补贴、促进共同富裕为导向的转移支付及社会保障覆盖的完善等,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04
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趋势

一是全面实施注册制,配套制度改革加速推进。2022年注册制改革将推进到主板市场,各板块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将实现差异化发展。注册制配套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预计将加快完善匹配新经济、新业态企业的市场化定价、配售制度,鼓励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针对现代型企业建立多元、适应不同类别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估值体系。
并考虑扩大新股询价范围,优化相关询价报价制度,鼓励各类询价机构在深入研究企业价值的基础上,独立报价、充分博弈,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
在信息披露制度上,预计将加快完善针对新经济、新业态适用的信息披露规则、标准化评估方法,并完善科创企业信息披露机制,明确相关信息披露格式准则及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审核细则。
在退市机制上,将持续畅通被动和主动退市渠道,对违法违规、符合退市标准的上市公司加大退市力度,促进优胜劣汰,不断优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形成市场的源头活水。
二是进一步完善资管行业细则,引导各类专业投资机构差异化发展。2022年是完全实施资管新规的元年,预计将在资管新规基础上加速同类资管业务和资管产品的统一监管,引导专业机构投资价值化、长期化,实现差异化发展。
比如,公募基金着重加强权益类产品管理能力的提升,银行理财侧重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发挥优势,保险资管重点在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优化资金配置结构,鼓励保险资金提升股票及证券基金的配置比例。
三是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制度,引导资本有序发展。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2022年资本市场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将持续引导资本有序投资,强化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在2021年规范整治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的基础上,预计2022年将持续完善对资本扩张边界的监管机制。
防止资本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无序扩张。
防止资本向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核心敏感行业无序扩张,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安全风险。
持续规范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科技和平台金融发展。
引导资本更多进入硬科技领域,支持科技创新。
四是支持金融产品丰富创新。2022年资本市场将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预计金融衍生品、跨境产品和绿色金融产品将成为创新的重点。
特别是助力“双碳”战略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预计2022年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产品标准、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及碳汇产品体系等都将进一步丰富。
五是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预计在2022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经济、新业态公司在中国香港及内地发行上市,沪港、深港互联互通交易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伴随着沪伦通的扩容,预计将会有包括瑞士、德国在内的更多欧洲市场打通与境内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在上交所发行CDR和在伦交所发行GDR进行融资。
另外,随着QFII和RQFII投资额度的全放开,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指数将A股及国内债券指数纳入到成分指数中,全球被动配置境内资本市场的规模将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今年中国股市怎么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