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视频会晤后,中美关系是否迎来重要转折?
2022/3/9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王申,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
本文2912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历史上首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举行,中美两国高度关注,全世界的目光也为之聚焦。
在长达3个半小时的会晤中,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会晤增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
01
为何美方要主动会谈?

从会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次会晤是应美方要求召开的,为的是加强合作、管控分歧。
相比特朗普,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是个政治家,相对理性,不愿意把美国拖入强烈对抗的深渊。习近平主席也在会谈时提到:
“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希望总统先生发挥政治领导力,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务实的轨道。”
而更现实的一点是,虽然美国国内的共识是要打压中国,贸易战、科技战、台湾问题等牌一一打出,但是中国抗住了压力,而美国自己却先扛不住了。
首先,美国通胀形势严峻。 联邦政府劳工部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6.2%,创下30年来新高。严重的通货膨胀给民众带来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州旧金山湾区10月普通无铅汽油价格上涨40.2%,天然气上涨21.7%,肉类、家禽、鱼类和鸡蛋上涨13.6%。
拜登10日视察巴尔的摩港时坦言,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所有东西都变贵了,从一加仑汽油到一条面包。”

美国10月CPI突破6
资料来源:Wind,建投研究院
而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14日作客CBS知名节目“面对国家”( Face the Nation)时则发出警告,称至少在未来数月内,美国通货膨胀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从10年期通胀指数国债(TIPS)推算出的美国通胀水平也在向3%狂奔,远超美联储2%的平均通胀目标,长期通胀水平能否控制住存疑。

美国通胀预期奔3而去
资料来源:Wind,建投研究院
其次,美国三季度GDP大幅缩水。美国商务部28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增幅远不及第二季度的6.7%,大幅度低于前值及市场预期。
原因在于疫情扰动叠加供应链问题导致消费增速下滑,美国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接近10万,消费和供应链都出现了问题。
一方面,3季度私人消费对GDP的拉动仅为1.1%,较2季度大幅下降6.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海运缓慢,多个港口存在严重的拥堵问题,缺乏熟练的码头工人、卡车司机,以及集装箱卡车底座,这也导致美国超市货架空空如也,这个圣诞节恐怕过不好了。

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居高不下
资料来源:Wind,建投研究院
最后,拜登面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压力。当前,美国民主党的选举压力很大,丢掉了10多年来未尝败绩的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而在新泽西州,民主党丢掉了州议会的控制权和国会参议员席位。
此外,在美国疫情难解、经济压力不断的情况下,拜登上任后支持率下跌幅度超过二战以来历任美总统,拜登上任以来的前三个季度支持率下降了11.3个百分点。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在明年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大概率会丢掉参议院多数党地位。因此,在此次会谈前,拜登在白宫高调签署了缩水版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从2.25万亿美元减少到1.2万亿美元),拜登邀请了国会议员、州长、商界等人士参加签字仪式。拜登表示,该法案的实施将“让美国再次前进”。
然而这还不够,毕竟通胀压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美国疫情也不会很快好转。那么,国内问题解决不了,就解决国际问题,向选民提供新的刺激不失为一个办法。
因此,美方带着诚意提议召开了此次元首视频会晤,会谈气氛也远远好于3月中美阿拉斯加会谈、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
此次会谈的上半场结束时间还延迟了半个小时,最后结束已经是美国深夜,从这些细节也可以看出,比习近平主席大10岁的拜登希望能够取得好的会谈成果。
因为拜登需要这个会晤去为国内政治上加分,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民众对本届美国领导人有希望、有期盼,并且带领美国实现复苏,走出困境。
02
中国的诉求清晰明确

应该说,中国也需要一场会谈,与美国坦率交换观点。一方面,管控分歧,避免战略误判;另一方面,承担国际责任,与美国一起共同维护好“地球村”。
在这场会谈前,虽然美国小动作不断,美国参议员窜访台湾,《2021年安全设备法》进一步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但是中方以大局为重,依旧以最大的诚意寻求共识,包括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中美在会谈前,也就媒体问题取得共识,美方承诺为中国记者颁发一年多次入境签证。
当然,中国参与会谈也不是无条件的,前提是美国满足了中国的底线诉求。7月26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天津会见舍曼时,明确了三条底线:
第一,美国不得挑战、诋毁甚至试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第二,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第三,美国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更不能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这些都得到了拜登的正面回应。中方新闻稿中提到,拜登重申美国政府不支持“台独”,同时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在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归纳概括了新时期中美相处三原则:一相互尊重,二和平共处,三合作共赢。
第一条就是相互尊重,说明以前美国人居高临下对待中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要打压中国,美国就要承受反作用力。有实力的对手才会赢得美国的尊重。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谈中,还提出要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以往我们讲管控分歧,现在加了一个敏感问题和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这都是新提法。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存在分歧很自然,关键是要建设性管控,避免扩大化、激烈化。中方当然要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美方务必谨慎处理好与此有关的问题。”
因此,未来中国对美国的诉求是求同存异。在经济、安全、产业链、气候等国际问题上,不惧怕压力,把与美国的竞争控制在可控范围。
03
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美国占世界经济体量的24%,中国占17%-19%,中美经济体加起来超过全球GDP的四成,双方竞争失控的风险是不可承受的。
美国新闻稿中说要“防止竞争演变成冲突”,本质上是在“操纵竞争”,希望掌握竞争主动权,但美国不能奢望在打压中国的同时自身利益不受到任何损害。
所以,大家也别寄希望于一次会谈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中美双方该竞争还是会竞争,该合作还是要合作。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一次会晤不可能消除中美的矛盾和分歧,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巨努力。
习近平主席说,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中美两国未来50年的相处之道需要两国政治家的共同努力。
不管怎样,此次两国元首视频会晤也向世界传递信号,那就是中美接下来避免不了竞争,但在诸多领域也会务实合作。中美试图管控竞争,这对世界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信号。
对于地球村而言,中美合作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美合作是万万不能的。中美关系不仅仅关系中国和美国两国人民,也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


今年重磅政策不断出台,如何理解当下中国的发展逻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