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竟是这十个
2022/3/17 JIC投资观察

    

     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作者:吴邪

     原标题:彻底爆发了!全国发展最快的,竟然是这十个城市!真意外

     本文4518字,阅读时间预计10分钟

     最近,各城市的GDP数据都出来了,统计后发现:2011年和2021年这十年,GDP排名进步最快的10个城市分别是:

     滁州、宁德、遵义、宜春、宜宾、九江、贵阳、赣州、宿迁、曲靖。

    

     由于数据缺乏,前五位城市的排名为估算。天津、黑吉辽、山东地级市数据为第四次经济普查修正后数据。但由于数据缺乏,济南、哈尔滨、大庆、淄博、鄂尔多斯、吉林市的数据未修正。

     这些城市,都有一身盖世武功:滁州靠路、宁德靠锂、遵义靠酒、赣州靠矿……都说未来是大城市的时代,大部分中小城市注定会鹤岗化。但是这十个城市,还是上演了传奇。

     它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01

     滁州的路

     滁州,进步第一快的城市。

     十年前长三角一眼望去,全是富庶之家,唯独安徽是个例外。全省GDP刚过万亿元,不到浙江的一半,江苏的三分之一。

     痛定思痛,安徽决定翻身。10年之后,滁州的进步是全国最大的。这座城市从2011年的180名左右,跃升到如今的91名,进步足足89名。

     当地给出的解释是:滁州始终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引资。而新增的“商”和“资”,主要从当好南京发展腹地、产业配角、生态屏障、合作伙伴中来。

     近些年,南京走出了一条“内生型增长道路”,布局数字经济、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等新经济领域,深度融入世界产业链分工体系。

     2019年,南京工业机器人、电子计算机整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的增速明显,分别达到8.9%、13.5%、36.5%、26.3%,可以明显看出南京的产业转型升级痕迹。

     同一年,南京成了31个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里的人均GDP冠军,达到16.57万元,比北京、上海的16.42万、15.57万元还高。

     南京的实力不断爆发。不知不觉当中,南京已经从当年的“苏老三”硬生生挤到全国前十大城市。仅差一小步,就能追赶上杭州。在这个过程当中,占尽地利的滁州受益颇多。

     这座城市毗邻快速崛起的南京,与江苏唯一、全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更是无缝对接。作为南京的后花园,滁州早与南京携手走入一小时生活圈,接受六朝古都的辐射。典型案例,便有2018年底开工的南京地铁S4号线。

     这条地铁又称滁宁城际铁路,西起京沪高铁滁州站,东止新南京北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通车,是全国少有的跨省地铁线。可以说,滁州到南京的路修得有多“宽”,滁州的发展就有多“快”。

     当然了,国内的特大城市有那么多,武汉,成都、天津、杭州等等。为什么同样是后花园,滁州就是比别人跑得要快呢?这是因为,地利并非躺赢的因素,关键还要看当地政府是否有作为,有效率

     2020年初,滁州一边忙着抗疫,一边密集奔赴南京对接合作。同时,疫情期间,多个重大项目陆续在滁州签约、开工。2月26日,总投资达422亿元的108个重点项目在滁州集中开工。。

     在江北新区成立之初,滁州就喊出“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随后,修高速、修城际、搭建产业园,马不停蹄……

     02

     宜春的锂

     宜春,进步第四快的城市。相信很多人对江西城市宜春是陌生的。殊不知,宜春一声吼,全球新能源行业都要抖三抖。

     因为宜春家里有矿:中国锂资源主要为盐湖(占比8成以上,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锂辉石(占比1成左右,主要分布在四川)和锂云母(7.5%,主要分布在江西)。

     目前,宜春的钽铌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锂云母矿山;宜春的铜鼓-宜丰-奉新-高安成矿带,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江西宜春地区已探明的氧化锂储量258万吨,折碳酸锂当量636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亚洲锂都”。

     以往,中国锂资源依赖进口。近些年,随着原材料价格大涨、国内提炼技术改进等原因,中国开始大力开发本土锂矿资源。宜春,开始变得“有锂走遍天下”。目前,已经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的头部企业,网传将为特斯拉生产电池)、合众汽车(哪吒汽车)等新能源巨头相继在宜春投资布局。

     更难得的是,家里有矿的孩子,还很努力。早在2009年,宜春就出台了《关于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属于地级市中率先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的。“亚洲锂都”,也是在那个时候提出来的。

     这之后,宜春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锂电企业发展,由此形成了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集群。近些年,云母提锂技术有所突破,云母提锂已实现连续生产,成本也控制在4万元/吨以下。这离不开产业集群效应。

     踏上新能源风口,宜春想不起飞都难。2011年,宜春GDP只有1077.98亿元,在全国排140多位,10年间经济增速高达196%,GDP排名也进入了百强。

     当然,如果说宜春只是个锂都,那都是小看人家。中国四大药都之一、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都在宜春。

     而且这十年,宜春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1年,当地三大产业结构为6.34:72.8:20.87,去年调整为11.6:40.8:47.6。很明显,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提高。研发、旅游、家政、房地产等都功不可没。

    

     03

     宜宾的酒

     宜宾,进步第五快的城市。如果说宜春的杀手锏是锂,那宜宾就是白酒了。

     没错,宜宾靠五粮液——这个曾在90年代末做了10多年白酒老大的品牌。彼时,茅台都要让它三分。

     这些年,恰好又是白酒行业如日中天的阶段。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仅中国高端白酒规模,就从最初的500亿元,涨到近1200亿元,涨幅136%。

     五粮液也在狂飙突进。2020年11月成为深市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的个股,去年整个集团营收达到1400亿元,高于茅台(1090亿元)。

     宜宾的产业支柱是一黑一白(煤炭和白酒)。五粮液这个当红辣子鸡,也助推了宜宾经济。去年,宜宾GDP达到3148.08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也是首次进入GDP百强,排名98位。

     然而,宜宾还是非常有远见的。当时,他们认为“一黑一白”很难长红,就开始谋划新产业。这一次,居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锂电车。

     据悉,宜宾造车的决心非常大。当地2016年决定造车,然后真的就砸了上百亿资金下去。五粮液机场最醒目的广告牌不是五粮液,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电动车品牌“凯翼”。

     不过,千万别小看“凯翼”,它是目前四川唯一的本土乘用车品牌,也是宜宾造车的最关键的第一步。有了车厂,宜宾还要引进核心三电(电池、电机、电控)。

     按照雷军的话说,创业招人不是“三顾茅庐”,而是要“三十顾茅庐”。可即使是宜宾多次去宁德时代敲门,依旧没有回应。后来因为天宜锂业的迅速投产,才博得宁德时代的回眸。

     当时,宜宾给天宜锂业承诺3个月平整1000亩土地。这话放出,谁也不信。结果,宜宾“动用了1000台机器,人停机器不停,24小时赶工,仅用81天,完成土地交付”。

     截至去年6月,宁德时代与宜宾签约的项目达7期,总投资约380亿元。全部建成后,这座四处散着酒香的城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所以未来十年,我们兴许还能在进步最大的城市中,看到宜宾的名字。

     04

     九江的工业

     九江,进步第六快城市。江西九江,从113名跃升72名,进步41名。

     制造业是九江的传统优势行业。当中国部分地区抛弃实体经济的时候,九江抓住制造业。

     如今,九江正在产业转型升级,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加工制造业转变。此前的石油、化工、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正慢慢整合到石油化工、现代轻纺、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集群。

     计划到2022年,九江五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达到1000亿元。

    

     05

     贵阳的数据

     贵阳,进步第七快的城市。说到现在,所有城市都跟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特别是新能源行业。接下来的贵阳,也不例外。

     贵阳靠大数据产业翻身,成了“山洞里的硅谷”。目前,贵阳贵安新区在建及投入运行的数据中心17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有7个(移动、联通、电信、华为七星湖、华为高端园、腾讯、苹果)。

     去年,贵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预计在40%左右。同样高举数字经济发展大旗的杭州,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27.1%。同时,一项比肩三峡大坝的超级工程——东数西算来了!

     东数西算,是指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东部数据中心重点处理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西部数据中心重点处理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

     这项工程,堪比“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据统计,这些超级工程的投资总额分别为2620亿元、5000亿元、5200亿元。而 “东数西算”工程根据权威机构估算,每年投资体量就有4000亿元,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

     按照计划,成渝枢纽、粤港澳枢纽的相关数据,会交给贵州(主要是贵安)处理。这两个地方则是数据运算需求最旺盛的存在。

     而且这项工程,特别费电,对新能源产业的拉动最明显,能带动整个贵州的经济发展:位于六盘水、毕节等地风电场,将为东数西算贵州枢纽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持,也会收获不小的经济增速。

     06

     赣州的矿

     赣州,进步第八快的城市。江西赣州,从105名跃升到65名,进步了40名。

     这座城市家里也有矿,还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土矿。目前,赣州黑钨储量占全国储量的70%,世界储量的40%,稀土储量居全国第2,是“世界钨都”、“稀土王国”。

     2005年至今,稀土价格总体在上涨,特别是在2011年左右有一个暴涨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稀土基地之一,赣州也凭借“稀”矿收获了大量真金白银。2019年,赣州单一稀土金属产量达1315.6万千克,增长8.3%。

     当然,赣州也不满足于做一个矿老板。近年来,赣州还与大湾区城市,特别是深圳联系紧密,寄希望于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深圳的老板过来了,投资了不少中高端项目,比如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智能家电产业园、物联网传感器基地等等。

     赣深高铁的开通,也将加快这一进程。不仅如此,赣州还在建设国际陆港,希望搭乘深圳的中欧班列,将自己的家具、电子产品等一同运往欧洲。

    

     07

     曲靖的三张牌

     曲靖,进步第十快的城市。曲靖,或许对外地人来说相对陌生,但对云南而言,相当于浙江的宁波,经济总量排在第二,仅次于昆明,还是云南的副中心城市。

     这两年,云南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指旅游)。曲靖也不例外。

     曲靖要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年,当地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绿色硅光伏产业已经规模化、集群化,并计划到2025年成为“光伏之都”。

     同时,曲靖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也很快,模式同样是强链补链,目前已经吸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

     绿色食品这张牌,是指茶叶、花卉、水果、蔬菜等产业。比如说,昆明的斗南花市,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冬季几乎承担了全国80%鲜花交易量。在如此庞大的鲜花市场分杯羹,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恰好,曲靖就是斗南花市主要的鲜花产地之一。此外,曲靖粮食、油料、蚕茧、肉类产量还稳居云南第一。

     凭借着综合优势和新能源产业的风口,即使是西南的曲靖,也能获得进步奖。

     这十年,城市之间确实存在马太效应。前十城市GDP占全国比重在提高:

     2011年,全国GDP达到473104亿元,前十城市108622.96亿元,占比22.96%;2021年,全国GDP达到1143670亿元,前十城市265092.09亿元,占比23.18%,10年提高了0.22个百分点。

     不过,不少城市也在飞速崛起:

     11-100位城市GDP占比在下降:11-20、21-30……91-100位城市GDP占比全部在下降,导致百强城市GDP占全国GDP从75.19%下降到70.58%。也就是说,100名开外的城市GDP占比在提高。它们,在默默努力。

     城市的排名永远是流动的,也永远是精彩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它为一个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据悉,帝都深处的人也会在睡前打开这个号。高层会议、宏观经济、城市脉络、政策变动……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产业变局已经开始,中国的大公司们正面临重要抉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