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成绩单”出炉,释放积极信号!
2022/6/27 18:00:00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冯源、杜文婧,中国建投成员企业建投华科
本文2985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4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多项重要经济指标持续放缓。5月经济指标是否积极,或成为判断中国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对外公布5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从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多数处于回升改善,生产、投资、消费、出口的同比增长均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且好于市场前期预期,经济回暖迹象明显。但也应注意到其指标增速仍处于低位,恢复基础还需巩固、回升速度有待观察。

01
生产、就业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好于预期

生产端方面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当月同比回升3.6个百分点,1-5月累计同比3.3%,前值4.0%。分行业看,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转正,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到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

分三大门类看,5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回升,但采矿业、公用事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继续下行。
5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上升0.1%,上月为下降4.6%;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
从反弹幅度来看,5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7%,较上月的-31.8%大幅收窄。
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涉及汽车主要产业链的上海和吉林复工复产好于预期,二是因为汽车产量增加,5月乘用车生产167.1万辆,同比增长6.5%显著回升,随着疫情的稳定,汽车生产逐渐回升。
其它行业,如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制造业等4月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生活必需品相关产业增加值反弹幅度较大。
分地区看,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开始复工复产。
5 月份,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2%和1.1%,降幅比上月收窄明显,超过10个百分点。
就业端方面
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然而,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存在,5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8.4%,比上月增长0.2个百分点。
7月,我国将有1076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复工复产、减税降费以及助企纾困的推进,原材料供应端、交通物流和劳动力将持续改善,有望进一步推动工业生产增速向常态化水平修复。
02
消费端:社零小幅回暖,必需优于可选

5月社零小幅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的好转,可选和必选消费均有所回升,但必需消费恢复优于可选。
5月必需消费同比降幅收敛1%,必选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药品类等居家隔离生活和防疫必需品分别增长12.3%、7.7%和10.8%,增速有所加快。
虽然在汽车类(汽车类是社零权重最大的一项,占比近3成)的带动下,汽车消费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比-16%,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类反弹力度也超过了10个百分点,可选消费增速明显改善,但同比降幅仍然维持高位。
1-5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增速比1-4月加快0.4个百分点,1-5月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1-4月提高1.1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快递物流逐渐恢复,网购商品需求反弹;另一方面随着供应链问题缓解,物流受阻的情况好转。
虽然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有所恢复,但仍位于负值区间而且低于此次疫情冲击之前的水平。
由于我国当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较高(近50%),后续国内消费的修复速率,与服务业相关性较高。
03
投资端:增速回升显著,但仍受房地产拖累

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6.2%,1-4月增6.8%。分项来看,1-5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6.7%,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4%,制造业投资同比10.6%。

5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回升显著,但环比来看,增速仍低于疫情前2017-2018年同期水平,显示出5月固定资产投资好转较慢,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投资所拖累。
房地产投资仍处于低位
1-5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4%,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为-31.8%、-37.7%(前值-39%、-46.6%)。
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三四线城市陆续下调房贷利率,近期全国层面,出台的首套房利率下调和5年期LPR下调,各地方也逐渐公布利好房地产的政策,如武汉经开区全面取消限购、济南跟随郑州取消认房认贷等,但利率下降到房地产销售回升,一般存在3-6个月的滞后,政策传导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房地产市场整体仍然偏冷,仍需进一步观察,后续因城施策的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条件持续支持。
基建投资继续发力
1-5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7%,前值6.5%。
基建对资金的依赖较大,截至5月末,新增专项债发行达到 2.04 万亿元,完成全年进度的55.7%,是近十年来同期发行最快的一年,其中5月发行量达到了6320 亿元。项目建设保持加快进度。
5月重大项目复工率已逐步恢复至疫情前约90%的水平。从中央到地方,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后续,得益于5、6月专项债的大量发行、疫情的控制,基建投资有望在三季度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增长
1-5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4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1-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2.0%,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9.0%,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11.0%。
增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技改投资,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以及聚焦制造业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
1-5月份,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约为四成)同比增长15.7%,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5.1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研究推动的高技术投资。1-5 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20.5%,今年以来增速持续保持在20.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4%、29.3%。
04
展望

一方面,“面对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原有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基础上,5月份国务院进一步出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包含了6方面33项具体举措,各地积极落实中央要求,结合地方出台稳定经济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望在6月份逐步显效,将促进经济恢复向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到。
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恢复仍然是初步的。主要指标增速还处于低位,恢复基础还需要巩固。”
整体来看,今年经济恢复的阻力形势较为严峻,一是投资端地产仍在探底,二是受疫情和国内外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影响,将对生产和消费两端的活力进行强制限制,而疫情能否得到有力控制,各项稳增长措施能否落地见效,都将决定着未来中国经济态势的走向。
参考资料:
1.《目前经济恢复的阻力可能大于2020年》
2.《疫情逐渐消退,经济回暖,6 月或加速修复》
3.《内需企稳回升——2022年5月经济数据点评》
4.《经济边际改善》
5.《走出至暗时刻》
图片来源:unsplash.com/pexels.com/视觉中国/经济日报


疫情好转后,经济、政策、投资方向如何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