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传递出哪些信号?
2022/12/5 18:00:00 JIC投资观察

JIC投资观察原创文章
作者:文玉春,中国建投研究院
本文3224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央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下降到7.8%,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阶段,10月消费、投资和出口均现回落,四季度经济增速比三季度可能大幅放缓。央行小幅下调存准率,传递出哪些信号?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小幅下调存准率,对宏观经济、企业和市场行情带来哪些影响?在美联储政策可能放缓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如何演绎?值得大家关注。
01
当前降准既有必要,也有空间

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略低于预期,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3.9%,比二季度明显回升,但恢复基础不牢。消费、投资、出口均出现下滑,10月对应同比增长依次是-0.5%、5%和-0.3%,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三季度下降。
——从国内来看,内需仍然不足
消费复苏缓慢。消费恢复缓慢一定程度受制于疫情防控限制,呈现下滑。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较9月回落3个百分点。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景气均现走弱。10 月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2%、48.7%和49.0%,较上月均有所回落并低于荣枯线。
房地产依旧疲软。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23.2%和-23.7%,降幅较上月扩大分别7.1和9.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6.0%,较上月下降3.9个百分点。
就业不容乐观。10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高达17.9%;就业主战场的小微企业形势严峻,11月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分别为49.1%、48.1%和45.6%,比10月下滑1.0、0.8和2.6个百分点。
——从外需来看,出口回落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导致我国外需收缩。10月,我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降0.3%,较9月回落6个百分点,是2020年5月来首次转负;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额分别同比-12.6%、-9.0%和3.8%。
——综合看
目前是稳增长的关键时间点,需要货币政策发力。此次全面降准,是进一步发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作用。
着力从融资角度支持中小微企业
缓解市场流动性趋紧,增加总量性供给,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一方面,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从今年12月到明年3月,依次有5000亿、7000亿、3000亿和2000亿元MLF到期,通过降准最大程度置换MLF。另一方面,此次降准降低了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政策宽松赢来窗口期
得益于粮食的丰收、能源价格的稳定等,我国通胀水平相对温和。CPI和PPI同比均大幅回落,10月,CPI同比上涨2.1%,前值2.8%;PPI同比降1.3%,前值涨0.9%。国内物价水平对货币政策掣肘大幅减弱。同时,美国通胀开始高位回落,美国CPI在连续7个月高于8%之后,10月同比增速终于降至8%以下,且大幅低于预期。预计美联储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的会议上大概率会放缓加息幅度,国内资本流出压力和人民币贬值压力趋缓,这为央行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赢得了时间窗口。
02
利好稳增长,更大作用可能在于释放积极信号

巩固经济回稳基础
降准释放部分被冻结的金融机构资产,既不用偿还,也没成本,缓解金融机构负债端压力。能够缓解银行未来流动性,优化流动性期限结构,有助于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将起到进一步助力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作用。
本次降准操作的下调幅度是0.25个百分点,历史上央行调整存准率一般是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来第二次小幅下调存准率。这种小幅下调存准率,缓解经济压力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但凸显出政策方面稳增长的决心,宽松信号意义强。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提振市场信心,引导市场形成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一致预期,助力从宽货币到宽信用转换。
利好资本市场
降准释放大量长期流动性,间接带动利率下降,同时表征央行政策边际宽松的政策取向,对资本市场整体利好。
——修复债市情绪。经验显示,降准之后债券市场往往震荡走强。短端利率与流动性关系较为紧密,降准有助改善资金面压力,扭转市场对流动性趋紧的悲观预期,有助于平抑当前债市波动,减缓债市“赎回潮”压力,利好债市稳定。
——或提升股市估值。从历次降准后股市表现看,降准对股市的短期刺激作用较为正向。降准具有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的效果,通过金融机构传导还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有利于提升股市估值。经济基础决定股市长期的表现,随着降准推动四季度经济持续复苏,有望拉动股市回升,加之股市估值整体低洼,将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股市的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尤其资金敏感型、困境反转、筹资性现金流占比较大等行业。
——对汇率影响有限。降准给人民币汇率带来短期贬值压力,但预计美联储近期大概率会放缓加息幅度,对冲资本外流压力,资本外流风险整体可控。
——有助楼市企稳回暖。降准有助于金融机构满足合理住房需求,意在引导商业银行落地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举措,修复优质房企融资端,有利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
尚不形成通胀预期
目前我国物价总体平稳,通胀率约2%,10月我国PPI同比转负。说明保供稳价工作到位,叠加全球供给恢复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减弱,本次降准对通胀水平影响有限,边际通胀压力小于融资成本边际下行收益,不太可能形成通胀预期。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
促进增长动能转换
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经济动能,遵循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切换的基本逻辑。随着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放缓,未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将降低,增长引擎重新回到内循环是趋势。近两个月来,外需回落之下我国出口同比增速转负,内循环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此时放松货币政策,将锁定在银行表上的流动性释放出来,降低市场运营成本,就成为内循环稳增长的关键。本次降准,本质就是新发展格局构建从外向内做准备,推动经济由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加速从环比修复走向新一轮内生性复苏。
03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怎么走?

近期货币政策稳健宽松趋势不改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未来五年货币政策框架实施的一个锚。本次全面降准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着力点是支持实体经济,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由于当前经济复苏基础不牢,扩内需、稳增长重要性提升,需要政策加码,展望未来,宽货币基调将延续,政策环境稳中趋松。
未来降准还有空间
本次降准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创央行公布此数据来历史最低,但仍然有下降空间。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也高于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自2012年央行就一直持续降准,本次降准是央行中长期降准过程的一个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或将持续。预计明年一季度大概率还会来一次全面降准。
注重发挥政策的结构性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灵活精准,增强前瞻性,进一步发挥结构性作用。着力管控降准所释放资金的流向,主要流入国家政策支持的重大建设项目和优先支持的中小企业。注重加强对结构性政策目标的指引。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尤其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稳楼市的政策或加码
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增长、控风险要求,当前推动楼市企稳回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增加。虽然近期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三大稳楼市重磅政策,修复优质房企融资端,金融机构也频频支持房地产,但房地产市场行业基本面修复仍有可能不及预期,促进地产市场软着陆的政策或将加码。支持民营房企三好生的合理融资需求,降低房企的信用风险。调降MLF政策利率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下调LPR的可能。
图片来源:unsplash.com/pexels.com


“老龄化”来势汹汹,我们拿什么应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JIC投资观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