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儿:我准备好了!!
2015/12/31 精读

     精读君曰:

     每天掌握一个概念,是没有复利效应的。

     【一】

     前几天,胡杏儿和老公李乘德大婚的消息刷爆了微博微信朋友圈。12月28日当天,面对婚姻的选择,待嫁新娘胡杏儿一早就在微博上po出新娘妆自拍照,并写道:我准备好了!

    

     胡杏儿新婚的消息一经传出,前任男友黄宗泽也同时上了微博热搜榜。出于好奇,精读君也八卦地翻了翻胡杏儿和黄宗泽的恋爱史。这才明白,他俩轰轰烈烈地相爱了八年。但据说这八年来,黄宗泽不断曝出花边新闻,不是在片场和某某女演员擦出火花,就是和某某华裔小姐亲密合影等。一直无法获得安全感的胡杏儿终于无法忍受,毅然放弃了八年的恋情,最终收获了幸福。

     说到这里,精读君不禁想问,如果是你,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能够坚决地像她一样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许多人在发现爱上了一个不值得为之付出的人时,往往却因已付出的感情、时间和物质而舍不得沉没成本,寄希望于等待和改变,最终只能自食苦果。与之类似的是,当人们发现已经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时,往往也因不愿放弃自己的投入而陷入工作的恶性循环。

     什么是沉没成本?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沉没成本?请点击阅读小火车头教会了你坚持,却没教你放弃

     选择,为什么变得这么难?

     【二】

     你真会做选择吗?

     许多80、90一代的年轻人中总在流转着这样一个问题:

     我想要自由职业,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我现在的工作很稳定,我舍不得离开,而且父母那边的压力也很大,不允许我这么任性。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想旅游、想换工作、想分手,可是家里不同意、男朋友不同意、自己舍不得等等。每个人都知道,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要不就坚持自己,把束缚抛诸脑后,要不就听别人的安排,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但似乎这都是废话,谁都知道要坚持自己,但却都在妥协。因为我们不知道的是:从小到大,我们都不会为自己做选择,同时承担选择的后果。

     对此,作家刘磊解释:

     8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百般宠爱下并不存在选择的问题,父母对我们的原则是只要孩子喜欢,就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满足。所以,无论贫富,小时候的我们面对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要不就是全得到,要不就是全得不到(父母没能力或不愿满足),却很少面临需要选择的境地。于是,这样的我们长大后便自然不会为自己选择,这算是先天缺陷。

     但当我们长大后,主流价值观又将我们的出路分出了三六九等,早些年或许进外企是第一等的出路,而后是国企,再然后是公务员。由于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束缚,我们也努力朝着最好的出路奋勇迈进,以为这就是我们自己在做着选择,这就是奋斗,这就是人生。事实上,这就好像一个监狱守卫对一群犯人说,你们都是新来的,眼前有这么多间监牢,我给你们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力,去选吧。

     【三】

     选哪个都不对?

    

     看到上面这张图了吗?四个小孩被捆绑在车轨上,火车正驶向他们所在的轨道。而在旁边一条轨道上,捆绑着一个无辜的胖子。你的面前是一个按钮,只要你选择按下这个按钮,火车就会切换到第二条轨道,最终只杀死那一个胖子。这些人你都不认识,但选择权在你的手里,第一条轨道和第二条轨道上的人都正无助地看着远方的你……

     这就是选择的真相,没有哪一个选择会比另一个选择好。无论你选了哪一个,最终你都有可能会为此感到后悔。所以,在面对选择时,我们要明白的是:重要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选择,而是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你选择了读研,就不要为比别人少几年的工作经验而惋惜;如果你选择了当公务员,就不要抱怨没法儿赚大钱;如果你选择了创业,就不要抱怨太苦逼不稳定。

     此外,安于自己的选择,也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机会成本”,心理学专家吉尔伯特讲了个大道理:我们看一个东西的价值,取决于那些我们用来作比较的其他的东西。当人们有很多选择可以考虑时,就很容易去想象那些已经放弃的选择的吸引人之处。这些吸引人的方面,即经济学上所说的机会成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研的机会成本就是提前就业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以及部分或可观或卑微的收入。但如果你选择了继续读研,就必须放弃这些机会成本。

     比尔?盖茨为什么选择经商,而不是继续读大学?正是因为读大学对他而言机会成本太高。不仅仅是学费的开支和时间,甚至还有读书的几年时间里他通过专研电脑所能获得的其他收入。

     什么是机会成本?有关机会成本的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微课储蓄还是股票,是什么在左右你的理财选择?

     【四】

     知足常乐,把期望值放低

     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在他的TED演讲中提到一件对自己颇为触动的事:

     以前,当他去牛仔裤店里买牛仔裤时,牛仔裤的样式只有一种,几乎是没有选择,虽然有时买来穿得不舒服,但洗了几次,穿了许久之后都能凑合。

     现在,当他再次踏进店里的时候,店员却喋喋不休地问——你要紧身型的,舒适型的,还是宽松型的? 前面要扣子的还是拉锁的?石磨的还是酸洗的? 要那种快磨破的么? 直口的,还是缩口的……结果,施瓦茨花了1个钟头试裤子,最后带着一条从未有过的最合身的裤子走出店门。

     对此,施瓦茨教授的感受是:选择多了,确实有机会挑到合身的裤子,但是心里感觉却更糟糕了。为什么呢?因为当牛仔裤只有一种时,他没有过多的指望。而当选择变多后,他对于一条牛仔裤到底该有多好才算好的期望值也大大升高。当它们有一百种规格时,他甚至希望最好至少有一条是极致完美的

     对此,施瓦茨教授说:

     在人们的生活里加进选择,除了提高人们对事情到底能有多好的期望值以外,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好处。带来的只是使人们对结果不那么满意了,即使那是好结果。

     所以,当我们面临众多选择时,知足常乐,把期望值放低,才不会因为过多的选择而降低幸福感。

     【五】

     选择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在做选择之前,你想过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哲学家Ruth Chang大学毕业时,面临过这样一个选择:是选哲学为职业,还是法律?在她看来,哲学家只要坐在一个舒适的扶手椅里就可以学到很多神奇的东西,她对哲学是喜欢的。但她来自于一个谦虚平和的移民家庭,曾经有过的一个奢侈想法就是,学校午餐盒里能有猪舌头和果冻三明治。

     于是,当Ruth想到要将自己的一辈子都围坐在一把扶手椅里只是思考时,便顿时因为这种想法的贵气和轻浮而感到吃惊。后来,为了消除成为一名失业哲学家的恐惧感,她做了大多数人在艰难选择中都会做的事:选择了最安全的选项,成为一名律师。

     但是,在踏入法律界不久后,Ruth却发现,律师业并不适合自己,她后悔了。随后,她去了牛津大学学习哲学,最后成为了一名哲学家,研究选择,自由,价值以及行动。

     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选择,Ruth在演讲中道出了自己的感悟:

     XX倾向于银行业,XX倾向于巧克力甜甜圈。这个对艰难选择做出的反应是一个理性的反应,但它不是由我们的理由决定的。相反,它是被我们创造的理由所支持的。当我们为成为一类人,而非另一类人创造理由的时候,我们全心全意的变成了我们这样的人。你可以说,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生活的作者。

     因此,当我们面临艰难选择时,不应该试图找出哪一个选项更好。与其寻找外在的原因,不如寻找这样的内在原因: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艰难的选择于我们而言不是诅咒,而是一个福音,它能让我们创造理由,使自己变成与众不同的人。

    

     对于当下和未来的选择,你也能向胡杏儿一样,大方地回答“我准备好了”吗?有关选择的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微课A很好,B也不差,怎么选都是错的?

     精读君又曰:

     艰难的选择于我们而言不是诅咒,而是福音,它能让我们创造理由,使自己变成与众不同的人。

     作者精读君(微信/QQ公众号:精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