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活在镜子里的女人
2016/6/11 精读

     拾书小记

    

     ↑↑↑点击上方精读,关注我,置顶我

     【精读君曰】

     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曾被评选为最经久不衰的英国经典小说之一, 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在一战后英国一天的生活细节。该小说作为伍尔芙的代表作之一,也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达洛维夫人》:活在镜子里的女人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拾书小记,微信公众号ID:shishuxiaoji

    

     达洛维夫人 ?

     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一朵铿锵的“英伦玫瑰”,夺去了简·奥斯汀与夏洛蒂·勃朗特的一些光辉,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唱响了女权主义的号角;抢走了马塞尔·普鲁斯特与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些风采,在《到灯塔去》的《海浪》里扯起了意识流的旗帜。

     故事从完美女人达洛维夫人早上要为自己的晚宴买花开始,走在维多利亚大街上,路过大本钟,穿过圣詹姆斯公园,转向邦德大街,夏日里美好的天气让她想起了曾经的岁月,逝去的青春,越来越远却日渐让人印象深刻的初恋情感。邦德街上的小骚动让她注意到患有狂想症的退伍军人赛普蒂莫斯·史密斯。当晚达洛维夫人的宴会如期举行,名流济济,气氛和谐而美好,直到她得知赛普蒂莫斯自杀的消息,一切归于沉静。

     《达洛维夫人》在意识流的激变中,字里行间带着淡淡的压抑与绝望,但伍尔夫精心地把控,使压抑、绝望、挣扎在精致的文字下,没有因肆意宣泄而失去美感。

    

     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确切地说,是在上午九点到午夜时分的十五个小时内,但出场人物不同的背景、经历、心理都随着达洛维夫人的意识和眼睛展现,形成了强烈的激荡:

     优雅富有、行为得体却总是心中或有所失的贵妇达洛维夫人;

     聪明睿智却被琐事羁绊的老朋友休·惠特布雷特;

     充满魅力却脾气急躁的旧情人彼得·沃尔什;

     务实平庸却稳重的丈夫理查德·达洛维、古怪偏激活跃的家庭教师基尔曼小姐;

     患有狂躁症却被医生定性为无病的神秘退伍兵赛普蒂莫斯·史密斯;

     以及许许多多的路人、面目模糊的亲朋。

     在众多的人物中,作者以达洛维夫人为切入的视角,将意识末梢潜在的事件无限扩大,片片连缀,最终演化成一场令人深思的荒诞剧。

    

     从前的克拉丽莎小姐,现在的达洛维夫人,作为他人眼中典型的贤妻良母,为晚宴买花之前也要将家里的事安排妥当才能安心出门。喧闹的街道、悠长的钟声、繁华的商铺没有使她沉浸在周围的环境中,而是不可抑制地回想起十八岁海边的沙滩、想起初恋情人站在菜地里的问话。这些不着边际的碎片记忆,连她自己都感到奇怪,却清晰流畅地跳跃出来,活动在神经的敏感端。衣食无忧的富太太发现纵使自己怀着荒唐而始终不渝的激情热爱着这一切已有的生活,却依旧渴望回到过去的那些曾经的可能性,那些她错过的,放弃的道路;她是这种生活的一部分,却是如此焦躁不安,忍受不了家庭教师基尔曼小姐,无法接受她的思想。这个想法像个残忍的魔鬼在她心中搅动,给她肉体以痛苦。

     读至此处不禁感到困惑,一向优雅示人完美无缺的克拉丽莎到底怎么了?一场盛大而精美的晚宴在等她,她却因不由自主的回忆陷入迷惑,甚至是仇恨。甚至当她走入花店的时候不得不集中精力欣赏缤纷的花朵来努力平息心口之火。

     写到这里作者悄悄放下疑问,埋下隐线,而视线迅速转向花店、街角的汽车、以及奇怪而疯癫的赛普蒂莫斯。

    

     全文的第二部分达洛维夫人像是从舞台剧的中场休息一样暂时隐身幕后,出现的是一个长着鹰钩鼻,脸色苍白,穿着旧大衣,棕色鞋子,淡褐色的眼睛闪烁着畏惧神色的三十岁男子赛普蒂莫斯。伍尔夫的小说中几乎很少如此细致的描述一个人物的长相衣着,并且他之前做了什么,来自哪里都会完全被隐去。人们只知道他是退伍兵,娶了一个意大利妻子;在医生眼中他正常无比,甚至还有人说他前途无量;在陌生人眼中他精神恍惚;而在妻子眼里他捉摸不定,既是自己曾经的幸福,也是现在的受苦;对于赛普蒂莫斯自己,他不断怀疑着世界的意义和真相的价值,曾经爱不释手的《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也成为索然无味的废纸卷。

     此时,读者会更加疑惑,伍尔夫牵扯了如此之多的线索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当小说的第三部分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一切豁然明晰。它带给读者以令人窒息的悲怆与震惊,这就是小说精彩的布局,与意识流结构独特的魅力。

    

     第三部分,达洛维夫人的晚宴成功,高朋满座,亲友云集,而晚宴结束后她却一时失落,因为初恋情人沃尔特与丈夫说自己爱出风头,而此时忽闻赛普蒂莫斯自杀的消息,达洛维夫人震惊的同时,却为他感到了一种自在的解脱。是什么让她做如此感想,又是什么让生活本是平行线之间的人连接在了一起。这让人不禁再次返回前文,探寻究竟。

     赛普蒂莫斯退伍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最近还被升为要职,和妻子搬进了一幢令人羡慕的宅子里。但他从战场上回来,亲眼看见好友阵亡,当时的无动于衷让如今的自己背负了深深的罪恶感,人性判处了他的死亡。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惊恐、不安,并处在失衡的状态中。按照弗洛伊德的“宣泄法”,病人内心的症结倾吐出来是恢复的有效途径,但为他治疗的两位大名鼎鼎的医生,一个说他正常,一个让他远离世尘。他们不听病人的说话,也不允许病人与别人说话,“尽可能少考虑自己”,赛普蒂莫斯被抛弃,被禁言,他的话语完全处在医生“强语者”的压制之中,最终走向绝境,成为窒息绝望的终结。

    

     达洛维夫人同样充满了压抑,她是女人的典范,力求尽善尽美的居家天使,她有财富,有地位,有爱人,童年的圣母式的教育模式让她牺牲大部分的时间来营造家庭氛围,照料琐事,可依旧被人说爱出风头。她热爱莎士比亚,却被理查德认为疯子才会去读,可见在家庭中莎翁是禁止被公然讨论的事情。在现实与意识交错的世界里,达洛维夫人周围充斥着各种声音,却独独没有自己说话的权力。她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渴望被理解,却意识到四周的一切不过就是自说自话,假装熟络,强装在意。所有人认定的天使,不过是要牺牲自己的话语权,透支所有的激情成就他人的我行我素,而达洛维夫人依旧是丈夫强话语下沉默的羔羊。她仇恨基尔曼小姐,与其说仇恨不如说是嫉妒她,嫉妒她和女儿伊丽莎白亲密的关系,嫉妒她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自由攀爬。

     赛普蒂莫斯是达洛维夫人的另一面镜子,两人素未平生,却异人同命,镜像式地相互呈现。 伍尔夫在《论蒙田》中说“交流即真理”,有效交流的话语权始终是被反思和描绘的画卷。作为镜中达洛维夫人的赛普蒂莫斯死了,他代替达洛维夫人用死亡来完成交流说话的抗争,也给达洛维夫人带来无限对于生死的思考,镜子之外的达洛维夫人将带着思考继续活下去。

     现实中或许就有许许多多的达洛维夫人,可能是路边的某人,也可能就是你我。生活是一场充满琐碎与苟且的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戴着镣铐跳舞的人,等待着在空间的碎片长河里激荡,思索,留下时光的踪影。

    

     - END -

     校稿 / 直树桑

     图 / Georges de Feure

     直树桑:热文《你也许并不太懂Kindle》作者,Kindle深度用户,效率工具爱好者,目前正在和一群阅读、科技爱好者一起玩转拾书小记公众号,欢迎您的关注~

    

    

     以下链接,也许会成为你的认知拐点:

     10分钟读完《自控力》

     阅读打卡10周体验 28个书单

     70本好书导读 工作力90篇微课

     学习力145篇微课 高情商102篇微课

     ↓↓↓点击阅读原文上京东,马上带走《达洛维夫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