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不要随意设想谁谁谁是不幸的!——梵高如是说
2016/9/24 精读

     【精读君曰】

     精读君曾看到一篇文章,名为《还好,仍有人没听过梵高》。里面赫然写着:认为梵高热爱生活的人都有病,梵高的那副《向日葵》,摸上去都是烫的,那是撕心裂肺后,才能迸发出的炽热。

     相反的,认为梵高热爱生活的,并不在少数。精读君觉着,这里并不是要争论谁的观点是对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我们不是梵高,不会知道他的思想,甚至于梵高自己,都不明白。

     精读君相信,所有的臆测、观点相左都是对梵高的喜爱与好奇。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提到,不要去设想别人是不幸的。那么我们暂且抛去所有猜测,去了解一个并不认为自己是不幸的梵高。

     最重要的是,不要设想谁谁谁是不幸的!——读梵高自传《亲爱的提奥》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简书作者吴益军子

    

     自前阵子看了场梵高画展后,便对梵高这迷一样的人物着了迷,索性找来他的自传——一本他写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书信集——来研读。讲真,在读过那么多的书之后,让我有写书评冲动的,这本书还是头一份。

     【一】

     梵高手握着犁,稳定地开辟着自己的道路

     “你等着吧,若干时候之后,你或许会发现我也是一个艺术家,虽然我不能预先知道我能够干出什么名堂来。”自我标签为农民画家的梵高在给提奥的信里写,“我将永远使我的手握着犁,稳定地开辟我的道路。”这条道路,不知道走起来是什么滋味儿,可一旁看着的人早已是泪流满面。

     “我继续不断地在饿肚子与少画画之间进行选择,我曾经尽可能地选择前者,而不愿少画一些画。”

     有那么一段时间,梵高身体很差,力量衰退明显:有时头昏眼花,有时头痛欲裂;当他走一小段路的时候,比如从家里到邮局,都觉着特别累。问题是,他还年纪轻轻,怎会出现这极不正常的现象呢?

     “要不是我长时期地饿肚子,我的身体会很健壮的,”梵高解释称,“但是我继续不断地在饿肚子与少画画之间进行选择,我曾经尽可能地选择前者,而不愿少画一些画。”他还补充道,“如果我能喝到很浓的肉汤,我的身体马上会好起来!”

     对于这样的窘迫,梵高嘱咐提奥,不要对别人讲。因为他担心,这时人们不仅不帮助他,还会切断他重新得到力量与恢复健康的可能性。就像很多人在遇到麻烦时,得到的未必是帮助,而是“哼,当然如此;这是我们很早以前就遇见到的,说过的。”之类的冷言冷语。

     “尽管这幢房子里的人对我怀着好意,但荒原上给人的感觉并不比这里寂寞。”

     因为生活的窘迫,梵高不得不搬回家和父母同住。可这样一来,他的生活又究竟改善了多少呢?在梵高的理解中,父母收留自己好像收留一条大野狗一样让他们感到恐惧。

     “尽管这幢房子里的人对我怀着好意,但荒原上给人的感觉并不比这里寂寞。”梵高说,在和父母同住的日子里,他在每一件事中所感到的,不是迅速的谅解,而是犹豫与迟疑,它像一种沉闷的空气一样,阻塞了他的热情与活力。

     事实上,除了他的崇拜者提奥之外,梵高和谁的关系都非常紧张。或许,他在与别人打交道中少些难堪的话,他在展望前途的时候也就会少些黑暗。

     “新的画家孤独、贫穷,被人看作疯子,并弄假成真,至少就他们的社会生活说来是这样。”

     为了工作,梵高选择离开了。可辗转来到普罗旺斯的阿尔,他的境况变得更糟:那里的一些人向市长提出一个上诉书——在上面签名的有八十多个人——把他描写成一个不宜于自由行动的人;他这样一个孤独、贫穷的画家,被人们看作疯子,并弄假成真了。

     在单人牢房里,他写信给提奥说:“你知道,当你发现这里许多人怯懦地纠集在一起反对一个人,一个病人的时候,就好像是人家在你的脑门上揍了一拳。在我真心诚意地尽全力对人们友好的情况下,这的确是一个厉害的打击。

     不用说,在他灵魂的秘密法庭中,他对所有这些会有很多答辩的。不用说,他在牢房里却显得非常平静,他认为在这样的事件中,替自己剖白就是控告自己。

     …………

     令人讶异的是,正是从这开始,梵高的画风突变,成了画布上那电闪雷鸣的艺术家。只是呢,“代价却是一个灵魂的自焚”。

     【二】

     最重要的是,不要设想梵高是不幸的

     在梵高一生写给弟弟提奥的八百封信件里,使我读来最为动容的内容是,他声称,不论苦甜酸辣,他都能一口口地把它咽下去,并一再强调:“最重要的是,你不要设想我是不幸的。”我差不多非常同意他的话。

     记得书信里有提到一个绘画研习班里的片段。在班上,有学员受到梵高所画的农民的影响,开始用一种很有力的塑造手法画模特。这把班里的教员惹毛了。教员派人把他们叫去,说,如果胆敢再这样画下去,就要被认为是在嘲弄老师了。这是很严厉的批评。

     那,梵高是怎么应对的呢?“我假装愿意自己矫正坏习惯,”梵高在信里不无得意地说,“但是‘不幸’,以后又沾上了‘坏习惯’。”

     说到“坏习惯”,在一些人的眼里,梵高是懒惰的。

     对于这种误解,梵高有自己的分析:有人是由于游手好闲,由于缺乏性格,由于天性卑劣而成为懒汉;还有另一种懒汉,并非出于自愿的懒汉,他好像被监禁在牢笼里,被一种期待着行动的伟大愿望从内心来消灭他,这样的人往往不能理解他能够干什么,可是他凭着本能感觉到——是的,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的生活毕竟有一个目的,我知道我或许是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怪人!

     梵高把自己归为第二类懒汉,认定自己的内心有某种东西。或许正是这“某种东西”给了提奥资助他的信心,也给了梵高要求资助的勇气。

     梵高在信中总是不停地讲述自己怎样花钱,解释生活中哪些开支必不可少,报告他口袋里可怜巴巴的钱数。他还不断地做出保证,决不会轻易糟蹋掉提奥辛劳挣来的每一个法郎。如果提奥给他的钱寄迟了,他会如实地诉说自己的窘境:说自己怎样在用一杯又一杯的咖啡,灌满一连空了几天的肚子;说自己连一尺画布也没有了,只能用纸来画速写或水彩。

     【三】

     真正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艺术家全部的生命

     在梵高所生活的时代,他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优秀的画家没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与买颜料;另一方面,很多人却以高价去买已经死掉的画家的作品。为什么会这样?梵高有思考,可没有答案。带着这个问题,我不禁开始回想我对梵高着迷的过程——

     1.梵高一生,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几幅画。这样的生命虽然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却让我心生敬畏。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致的。

     2.所以呢,在我伫立于梵高的作品前,与其说我是被梵高的作品所打动,不如说我是被梵高的生命所打动。带着这份感动,好奇宝宝们免不了会投入时间、金钱、精力,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来研究。

     3.研究中我发现,自己身上有着资料里所介绍的一切热情与执念,以及同梵高孤僻个性中的相似之处,就像一个多疑的人看医学书,在自己身上发现可能有的一切疾病症状。好了,从这开始,感动我的已不仅仅是梵高了。

     4.…………

     想来,我愿意参与进去,肯付出一些代价,目的是解读眼前的艺术。可真正懂艺术的能有几人?这样,我唯一的入口就是艺术家的生命。或许吧,或许在凡夫俗子眼里,只有等艺术家的生命结束了,作品才算完成。

     后记

     写着写着,这篇书评写成了推荐序。好吧,既然是写书评那就干点儿正事:这本书唯一值得肯定的也就是翻译了,书中确实有一些翻译的挺不错的句子和段落;不过书的排版真的是很糟啊,尤其是,两封信之间都没有明显的标识;再来,这些信件,如果有一些背景交代,那就妙了;还有,信件中提到了那么多的画,为什么一幅插图都没有呢?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50导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