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是美德,婉言拒绝也是一种修养
2016/9/30 精读

     【精读君曰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当孩子逐渐长大,开始了自己的社会交际,又要担心孩子个性温和,会不会受欺凌?会不会耳根子太软,被朋友带坏?在学校容易跟同学起冲突怎么办?打不进同学的小圈子怎么办?

     人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潜力和幸福感。

     乐于助人是美德,婉言拒绝也是一种修养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漓江出版社(ID:lijiangpress)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我们是被上一辈这么教育过来的。所以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教导孩子要乐于助人,乐于分享,鼓励孩子舍己为人。

     但是往往没有教给孩子原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要舍己为人,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舍己为人。

     “给予”和“拒绝”是孩子一生中都必须面临的选择,每个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原则与底线。学会拒绝别人也尊重别人的拒绝!

    

     “不”没有那么黑、那么坏

     孩子很怕向对方说“不”,特别是对于要好的朋友。深怕一个包含“不”字的“我不想”“我不要”“我不行”坏了彼此的感情。

     但是,我们要试着让孩子了解,“不”其实没有那么黑、那么坏。而为了让孩子能够很释怀地说“不”,这时,如何协助孩子调整对于说“不”的看法,以及重新以合理的方式来解释“不”这个字,就显得相当重要。

     让孩子理解,向对方说“不”,仅是针对眼前这件事。例如:自己的体质不适合吃巧克力,清楚表达自己的状况。但拒绝巧克力,并不等同于拒绝对方整个人。

     让孩子避免陷入以偏概全的想法陷阱,而勉强自己的意愿,坏了自己的心情。

    

     委婉的拒绝

     拒绝是一种艺术,甚至于是一种需要行动的艺术,也就是说,孩子平时需要透过不断的演练,来好好练习说“不”。

     如何向对方说“不”,同时又让对方感受舒服?我想,“委婉、轻柔,清楚表达自己的状况,再多加个微笑”,是一种黄金组合。

    

     拒绝的时刻

     时刻,没错,好好引导孩子觉察自己该拒绝的时刻。

     在什么时刻,孩子该清楚地向对方说“不”?试着引导孩子表达看看:

     ●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如果这件事明显违反了自己的意愿,就该是拒绝的时候。

     ● 自己不能碰的事。其他违反社会规范的要求,更是该断然拒绝。

     ● 自己做不到的事。让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有时,自我衡量是非常关键的指标。避免任意答应对方,轻易承接自己做不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请求。

    

     就事论事的拒绝

     请再度让孩子了解,“拒绝”两个字,并不是一道墙,说了就会横在与朋友的关系之间。

     当孩子面对是否该拒绝的两难情境而焦虑不安,也正提醒着我们要适时留意,孩子对于周遭人、事、物的解释,是否存在着非黑即白的概念——当朋友,不然就是绝交;一说拒绝,马上不成朋友。

     这种开关式的想法,往往会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陷入强迫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不然”就会如何如何的陷阱中。

     引导孩子了解,朋友之间会存在许许多多需要彼此沟通、协调的事物,因此,让自己接受“就事论事”来看待是否拒绝这件事。

     因为对部分事物的拒绝,就事论事的拒绝,让朋友能够对于自己的想法、感受与行为更加了解。适度的拒绝,反而让彼此的心更贴近。

    

     转个弯,“变通”一下

     有时,让孩子左右为难的是,朋友的做法让自己显得尴尬。例如:邀请你一起喝饮料,但用的是同一根吸管;或是请你吃面包,但是朋友却先咬了一口。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孩子在意的是那用过的吸管或咬过的那一口,从而陷入该不该拒绝的两难,建议你,平时可以多让孩子学习变通,甚至于先下手为强,早一步做反应。

     例如:再多要一根吸管,分别用各自的吸管喝饮料,或嘴巴不碰触瓶口,倒出来喝;至于面包,可以隔着塑料袋把面包撕下一小块,意思就到了。

     要变通,就得平时多勤快练习。动动脑,转个弯,和勉强说再见。

    

     王意中,心理师,校园现场和亲子咨询经验丰富。围绕人际关系的八大重点,针对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普遍困惑,带领我们引导孩子修正、微调或转换原先的人际模式,创造出适合自己,且与社会融合的人际风格,告别阴霾,走向光明的晴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