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大师蒋勋:为什么只有“慢”,才能发现生活的美?
2016/12/13 精读

     【精读君曰】

     多次被评为“设计出最美的书”的作者朱赢椿有一本书叫《蜗牛慢吞吞》,书以他收养经年的一只蜗牛爬行痕迹作为封面图案,而书中的主角也是它。

    

     本书灵感来自作者偶然发现的一只蜗牛,他驻足观察,并给蜗牛戴上了一朵小紫花,最后把越看越可爱的它带回家收养。

     朱赢椿说:人们的脚步太快了,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脚下会有东西。读这本书的时候要慢下来,才能感受到那种蜗牛的优雅。

     日复一日地生活,总是如此匆忙。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地观赏夜空中的月亮了?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品一杯茶了?

     你有多久没有犒劳自己一顿摆盘精致的晚餐了?

     你是时候该停下来,感受、享受周围的一切了。

     美学大师蒋勋在《品味四讲》中,也传达了这样的理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放缓节奏,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精读君将以微书的形式解读这本书,内容包括生活美学的起点以及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美

    

     【一】

     生活美学的起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本身,发现无所不在的美,就是生活美学的起点。

     就像苏轼的《赤壁赋》里所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大自然的美,是不用一分钱买的。

     那我们该如何回到生活本身,感受无处不在的美?

     在面对这个话题时,作者认为我们要讨论4个问题:

     我们在吃什么样的食物?

     我们在穿什么样的衣服?

     我们所有的交通工具该如何去设计而和人产生情感关系的?

     我们的房子是怎样被设计的?

     因此,要把生活美学拉近到食、衣、住、行,然后开始实际改善这四个层次。

     接下来,我们开始讨论“我们在吃什么样的食物?”——关于饮食之美这个方面的内容。

     【二】

     认识美的重要开始:吃

     我们不难发现,在与朋友聊起生命中美好回忆时,其中会有很多跟吃东西有关。大家会谈起在哪里吃了生命,哪里又吃了什么。

     吃,是认识美的一个重要开始,如果吃的粗糙、乱七八糟,其他的美大概也就很难讲究了。作者认为,食之美体现在饮食中存在的记忆

     在烹饪意大利海鲜汤时,你是否会在揉碎的月桂叶中,联想到太阳神阿波罗和变为月桂树的达芙妮之间的故事?你是否会在白酒的香气中想起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和滋润的雨水?

    

     蒋勋能感受到。他认为这些都是在生活里一些非常小、非常细碎、你不容易注意到的快乐。他认为食物都是富有特殊的意义的,并在书中引导我们可以对食物产生许多情感上的体验:

     你会在脑海里浮现一些好像始终忘不掉的食物和料理,它们不只是口感上的回忆,不只是美食当期那种口腔里的快乐,甚至会变成很特别的视觉记忆嗅觉记忆,甚至会让你在心灵上有一些特别的感动。

     很多人都说世界上最好吃的饭是妈妈做的饭,这大概也是其中所包含的爱与关怀,使得食物变得更加与众不同,更加美味难忘吧。这种时候,食物就远远不只是食物了。

     因此,作者希望大家能对食物用心、讲究,在自己的生活里,好好为自己完成生命的菜肴

    

     【三】

     一件喜欢的衣服就是一位亲密好友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美,除了食物之外,就是衣服了。衣服大概是生活之美最直接的体现,无论是服装、鞋子,都是一个人身体的记忆

     一件你喜爱的衣服,真的就像一位好朋友,甚至是一个爱人。比如作者很喜爱的纯棉衬衫,他认为衬衫里有长久穿着的记忆,于是就会对它们多花一些心血。舍不得用洗衣机去洗,而是用手揉搓干净,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快乐。

     你是否也有几件特别珍惜的衣服,即使穿了很久也舍不得扔掉的呢?

     许多人都喜爱名牌,盲目追求昂贵价格的衣物,但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件衣服。作者认为,美不是价格,而是物质被经过思考后产生的不同情感,这可能是亲情,也可能是爱情与友谊。当这些情谊被编织进一件衣服里时,已经无法用价格衡量了。

     就像书中的一个例子:

     许多母亲健在的人,大概不会觉得她为你织了一件毛衣,你穿在身上就会有多么伟大、永恒的力量。

     但如果你发现一位朋友冬天老爱穿同一件陈旧的毛衣时,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还会跟他建议买一件毛衣。然而他却告诉你,“这件毛衣是我过世的母亲织给我的。”

     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悚然一惊,你就知道,他到任何地方去买再昂贵的衣服,都比不上这件毛衣所包含的温暖了。

     衣物的美,不只在于款式,更不在与价格,最美的衣物里,必然拥有最动人的情谊。

    

     【四】

     把“房子”变成“家”

     上面我们阐述了食、衣的美,现在开始谈论住之美。而达到住之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房子”变成“家”

     要知道,房子并不等于家,它是一个硬件,必须有人去关心、经营、布置,这才叫家。作者说:有些人只有房子,并没有家。

     在住的美学里,首先要对家有认同感,它才会开始美。就如陶渊明的一句诗: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走进大自然里,看到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窝,所有也会想到自己是不是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你愿意回去的家。

     房子变成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里面有了人性的温暖。一个房子就算非常昂贵,若是里面空无一人,它就失去了家的意义,我们也不会爱上它。

     归根究底,一个家是需要用心营造的。当你的家人可以常常回家,当你真的悉心陈设家里的每一件物品,保持清洁卫生的时候,你才会爱上这个家。

     当然,我们家旁边,还会有别人的家,这就涉及了社区文化。作者说:

     如果我们居住在一个大家都关心的社区环境当中,人性的教养会比较多。

     作者谈及小时候的回忆:

     一次放学回家,发现母亲未来开门迎接,在诧异间隔壁邻居阿姨道了原委,原来是他的母亲不舒服去了医院。

     邻居阿姨宽慰作者的同时,还邀请了作者先去自己家,边吃饭边等待母亲。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概就是如此吧。

     所以,当我们在谈居住品质的时候,要回到这样的原点:居住品质绝对是人性空间的发现,我们要为社会多营造一些美丽的人性空间。家庭温暖、邻里和睦,这就是住的美。

    

     【五】

     什么是合乎美学规则的“移动”?

     现在我们开始讨论生活美学的最后一个方面:行之美。对于这一方面,作者认为其核心就是“”和“”,他说:

     如果从诞生到死亡是一条高速公路,那么我宁可另辟蹊径。人生只有一次,我为何那么快走完全部的路程?

     我觉得可以慢慢地走,每一段过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停下来做一点观看、做一点欣赏。

     行,可以改变我们很多的心情,它让你觉得生命并不是从生到死要拼命赶路

     就像在我们工作完后回家的路上,大家似乎都很匆忙,其实我们不妨脚步放慢一点,看看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漂亮的霓虹灯;或者爬山时在半山腰出现的亭子,它就是要你停下来,欣赏风景。稍微停一停,就会发现之前从未见到的美景,这也算是在繁忙的生活中的悠闲。

     而悠闲这两个字也在提醒我们,获得“行之美”也不一定要跑的很远,可能在你家门口就能有多感受,最重要的是心境上的悠闲。把自己心灵上的急躁感、焦虑感转换成缓慢的节奏。

     所谓合乎美学的移动,就是放慢脚步,留心周围的一切。

    

     【后记】

     蒋勋说:缓慢,恐怕是建立生命美学品质的第一步。无论衣食住行,希望我们的生活都能有慢下来的可能。

     然而肯定会有人反问,每天忙着工作、忙着所有繁杂的事务,怎么可能缓慢?

     对此,蒋勋认为,缓慢本身,要架构在“心情”上。忙,就是心亡,所以如何让自己心境悠闲就变得十分重要。

     人生,应是可以随时停下来缓慢行走的一条路,而不是一条快速的高速公路。

     你准备好慢下来,发现生活中的美了吗?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12篇微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