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读完《第3选择》,你也有机会成为伟人
2017/3/4 精读

     【精读君曰】

     我们的面前总是充满难解、看似无解的问题。于是我们失望、决定放弃,或勉强接受一些最终还是会让自己觉得很糟的妥协。

     然而,每件事都存在第3选择,每个人都有第3选择的能力。

     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

     10分钟读完《第3选择》,你也有机会成为伟人

     本文已获授权,来自微信公众号陶肚学思录:TaoduStudy

    

     01 普通人有可能成为伟人吗?

     李宗仁将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人生倒着活,即从80岁开始活到1岁,将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成为伟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以前怎么活得那么蠢呢?!年近不惑之年的我对李宗仁将军的话表示深深赞同。

     但如果再过四十年,我想我还是会为现在自己的愚蠢而扼腕叹息!

     当然,人生不可能倒着活。但通过与智者“交谈”,窥探它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却有机会加快成长。今天我想讲的就是史蒂夫·柯维的《第3选择》。

     史蒂夫·柯维(Stephen Covey,1932年10月24日 - 2012年7月16日)估计你很熟悉了,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成为成功人士的必读书,他是20世纪国际知名的管理学大师,被《时代周刊》列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5人之一。

    

     就是上面这个老头,眼神中充满了智慧与真诚。

     生前,他的女儿问他会不会再写出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回答道:“你开什么玩笑?我最好的作品就要写出来了。”

     这本书是柯维在接近80岁时写的,是他的最后一本书,而且是在他死后(2013年)出版的。

     可以说,这本书是他人生智慧的精华。

     按照李宗仁将军的说法,人如果从80岁往前活,大概率会成为一个伟人。柯维写这本书时,也许他还真动过这个念头,因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解决人生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不知道柯维在另一个世界活的怎样,但他的人生智慧却实实在在的留在了这个世界。他的书成为经典,他的思想成为我们人生的重要助力!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出过人生的成熟模式图: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得失负责。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彼此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我觉得这个“成熟模式”很有道理。

     武志红在《巨婴国》里描述的巨婴,实际上就是处于依赖期的人,很多人一生都处在依赖期,只有少部分人走了出来,而通过《第3选择》,我们有机会从独立走向互赖,掌握人生的终极智慧。

    

     这本书一共10章,但只讲了两个核心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第3选择?

     第二,怎样实现第3选择?

     02 什么是第3选择?

     柯维所说的第3选择是相对于两难选择来说的。第3选择的英文是“The 3nd Alternative”,Alternative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两者必选其一的意思。

     我们在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选择难题,比如

     你想看电视(玩游戏),就不能学习。

     你想在事业上取得进展,就要放弃一部分家庭。

     你想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就不能与老板的关系太亲密。

     你想讨好他人,就要违背一些原则。……

     这些只是我列出来的一些选择难题,而柯维甚至把社会难题、法律难题、政治难题都作为了对象。他的书中,甚至还有关于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一个案例。

     第3选择要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难题,有矛盾的地方就有第3选择。史蒂夫·柯维在书中讲了这些案例:

     一位父亲一夜之间奇迹般挽救了自己抑郁多年、想要自杀的问题女儿。

     一位警察局局长凭借第3选择将加拿大首都的青少年犯罪率减半。

     一位女性几乎零成本地让纽约市的污染港口焕发生机。

     一对夫妻曾经彼此几乎无话可说,而今笑对过往艰辛。

     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中学的校长几乎零成本地将毕业率从30%提高到 90%。

     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史蒂夫·柯维提出了第3选择。第3选择是一种思维模式,柯维把它分解为四步:

     思维模式1: 我看到我自己

     柯维所说的“我自己”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角色,比如身为家长、儿女、职员、公民等等,而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人,你有对任何事物做出选择的权力。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一部电影,我们每个人既是电影中的主角,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怎么演好“我”这个角色,除了我们自己,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力。所谓的被逼无奈,也是被自己的信念所影响,也是一种选择。

     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是有选择的!或者反过来说,永远不要相信“别无选择”!你就找到了你自己。

     思维模式2:我看到你

     这一步的思维方法是,我们面对的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他所代表的某个团体、组织、或者国家。

     所以,当我们和别人沟通一个想法的时候,不要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人。

     “我看到你”模式的核心是——平等。

     思维模式3:我找到你

     这一步的思维模式是关于尊重和理解,是为了应对对话中的冲突。

     只有不同意见,才需要沟通,如果已经知道意见相同,那么沟通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找到你”就是为了理解对方的不同意见,采用的方法是用同理心来倾听。

     史蒂芬柯维把“同理心倾听”比作心理空气,如果我们不能用同理心倾听,对方会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感到压抑,沟通就浅尝辄止,甚至不欢而散。

     柯维引用了印第安人的“发言权杖”的说法。

     在古老的印第安传统中,“发言权杖”是和平交流的象征。只要发言者手中持有“发言权杖”,任何人都不得打断他,直至发言者认为自己的话已经被充分听取和理解为止。

     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发言权杖沟通”的本质是用同理心倾听。

     我不一定赞同你,但我一定要理解你,而且要以对方认可为标准。

     思维模式4:我与你协同。

     一旦双方彼此充分理解,就可以开始寻求协同了,寻找比我们各自能想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步,史蒂芬柯维指出:协同与妥协是完全不同的。

     在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思维下,1+1等于0,而妥协则是这种思维最好的结局。但妥协也意味着双方的利益都有损失,也就是1+1等于1.5,而协同则是1+1大于2。

     怎样进行协同呢?这也是这本书所讲的重点。

     03 怎样实现第3选择?

     协同就是第3选择的实现,史蒂夫·柯维也给出了便于操作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询问

     也就是以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进行提问。

     确认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不只代表一个身份、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我首先代表我自己,我能做出独立的选择。

     你也不只代表什么组织、群体或国家,你和我一样,是有独立思维和行为能力的人。

     我们两个人意见相左,但同时正确。

     一定有比我们现在的观点更好的想法。

     于是,你可以这样来提问: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在问的时候,为了让对方充分理解,要强调两点:我们只是在做一个实验,我们只是在寻找一种更好的可能性。

     只要他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第二步:界定成功的标准

     也就是把双方各自的标准(要求)都列出来。

     开始这一步时,要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是否每个人都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我们是否需要得到最广泛人群的最广泛的想法?

     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真正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什么样的结果使所有人都能“赢”?

     我们愿意放下原有的需求,去寻找更好的结果吗?

     当然,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些标准必将在对话中被我们超越,真正的隐含的根本标准是改变双方的思维模式。

     在协同时,不要把公平放在嘴边。协同完成后,我们共同发现的标准一定是超越各自的公平。但在沟通过程中,强调公平会影响到信任。

     如果所有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满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也就是创造第3选择。

     第三步:创造第3选择

     方法是找到尽量多的答案选项,然后选择那个所有人都认可的一个。

     史蒂芬·柯维引用了“魔幻剧场”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于赫尔曼?黑塞的著名小说《荒原狼》:

     主人公哈里觉得自己被困在一个令人窒息的两种选择的世界里。

     有一天,一位神秘的音乐家把他带到一个叫作“魔幻剧场”的神秘房间里。魔幻剧场是“有着无数扇门和魔镜的世界”,哈里看到无数的反射影像,有些看起来很快乐,有些看起来夸张而又阴暗。

     他为自己设想了许多可能的生活,感受到一种令人兴奋的自由感。

     魔幻剧场是找到第三选择的最佳环境,但是也有一些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保持游戏心态。它不是“真实的”,人人都知道它是一个游戏。

     避免下结论。在所有的方案被讨论前,要避免达成协议或共识,不要受到任何解决方案的诱惑。

     避免判断别人或你自己的想法。无论想到什么,都提出来,没有人会要求你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只要摆脱限制,更要跳出限制。

     建立模型。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流程图,构建实际模型,撰写草稿。只是展示而不是叙述你的理由;要尽情展现,让每个人都看到你在想些什么。

     激发他人的创意。颠覆传统观念,无论它听起来多么夸张和匪夷所思。

     不要拖拉。设置一个时间限制,让房间里的所有人保持活力,让创意思维奔涌而出。

     酝酿多种想法。主题要丰富。思维要茁壮成长,开花发芽。要把草图画到墙上。你无法预料哪一次不假思索的领悟就可能变成第 3选择。如果在结束时,魔幻剧场看起来不像一个创意丛林,那么你肯定没有达成协同。

     这个有点儿像我们熟悉的头脑风暴,但头脑风暴只是想出新的东西,从中选一个而已。

     通过魔幻剧场能找到更多的可能,让所有人更自由的讨论自己的想法,因此达成协同的概率也更高。

     第四步:达成协同

     怎么知道我们达成了第3选择呢?

     史蒂芬·柯维的回答是:激动人心!

     他是这样描述的:当所有人对原有的争执与设想都不再感兴趣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已经找到了第3选择了。

     第3选择是让所有人感到吃惊,它不是渐进式的改变,不是量的积累,而是根本性的、质的突破。这个突破是任何人之前都没有预知的,是令人惊奇的飞跃!

     观点就讲到这里,囿于篇幅,我没有讲例子,不过,你可以在书里读到大量的实例和柯维的解释。

     这本书一共10章,柯维只用了2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后面都是各个领域的具体实例,分别讲了职场中的第3选择、家庭中的第3选择、学校中的第3选择、社会中的第3选择、法律中的第3选择、全世界的第3选择,以及第3选择的人生,每一个读来都让人心动不已!

     04 我的评论

     这本书读完后,我想到了创新。

     实物世界的创新都不是平白无故想出来的,它只是原有事物的重新组合而已。

     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写到,所有的技术都脱胎于之前的技术,就像所有现存的生物,都能追根溯源地找到原始的祖先一样。

     大部分技术的重大突破来自于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中应用的原理,大多来自于其他的设备、方法,或其他的领悟,发明的核心就是“挪用”appropriation,一种不自觉的借鉴。

     正如熊彼得所说的,创新是新的组合。

     所以,史蒂芬·柯维所说的第3选择,实际上就是沟通领域的创新。

     甚至可以这样说:创新就等于第3选择!

     05 我的行动

     知道了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解脱。

     之前我总害怕冲突,怕与自己冲突,怕与他人冲突,我总期待和谐与平衡,所以我给自己起的网名叫“陶肚”,就是为了让自己放开一点。

     现在看来,答案就在第3选择——有冲突才可能有第3选择。大肚能容就要接受冲突,因为冲突孕育着更好的可能。

    

     ↓点击直达200人共学的成长日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