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网获赞1000万的中国大爷:那些生活边缘的痴人,活得有多酷?
2019/11/9 7:00:00 精读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218天

     前几天,一个视频在外网火了,视频里的主角是一位67岁的中国老大爷——阿木爷爷,他拿着一块木头,经过各种复杂的工序,制作了一把2600年前的鲁班凳。

     整个制作过程看呆了一众外国网友,因为阿木爷爷没有用到一枚钉子或是别的金属,也不用一滴胶水,就能让做好的凳子任意折叠。

    

    

    

     鲁班凳俗名“瞎掰”,是战国时期鲁班发明的,可以打开当小板凳用,也可以在睡觉时当枕头用,实用性很强。

     看完视频的网友纷纷为爷爷点赞,目前,这个视频在外网已经收获了1000万的点赞数了。

    

    

     除了做鲁班凳,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物件,阿木爷爷都能信手拈来,马上做给你看。

     有一次,他的孙子吃苹果的时候问爷爷:“爷爷你会做苹果吗?”

     阿木爷爷哈哈大笑,当即就给孙子做了一个苹果外形的鲁班锁。

    

    

     为了让孙子开心,阿木爷爷也紧跟潮流,拿起一块木头,就给孙子做了一个小猪佩奇。

    

     这个木制佩奇神奇就神奇在,没有一块轴承,也没有任何电池和电线,就会自己走路。

     这可比全球发行的限量版100件1000件更加独特,全世界只此一件,独一无二!

     除此之外,阿木爷爷还做过很多会走路的机器人、小松鼠,精湛的手艺让网友惊叹。

     像阿木爷爷这样的手艺人,还有很多,不留心观察很容易忽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安静地待在自己的角落里,与世无争,用心感受生活,只做自己认可和满意的东西。

     他们投入的是时间,倾注的是感情,微小而珍贵。

     《万物皆有欢喜处》的作者祝羽捷是个有心人,她关注着身边的这些手艺人,并记下了他们的生活。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那些生活在边缘的痴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01

     怀念

     作者将开篇留给了自己的舅舅——一个二胡爱好者,舅舅二胡拉的好,看不上市面卖的琴,便自己动手做起了二胡,做多了也便成了行家。

     舅舅性格内向,平时不喜欢流露感情,只有在拉琴的时候眯着眼睛,摇头晃脑陶醉其中。

     后来舅舅被查出肝癌,便常常一个人去公园的小山丘上坐着,孤零零的,曲子里再也没有以前的喜庆。

     《百鸟朝凤》里焦三爷说,唢呐不仅是吹给别人听的,也是吹给自己听的。这句话放在二胡抑或其他的乐器上也成立,舅舅的二胡是拉给自己听的。

     后来,舅舅犯癌走了。

     祝说:“人只要生了癌,就像被怪兽咬过一样,无论做什么都携带着伤口,根本不能愈合。”

     我明白那种感觉,在医院里的时候,看着医院里走廊上塞满了病床;患者身上插着管子、挂着尿袋;小朋友的哭闹声;家属无奈地抹泪…… 整个人都会变得压抑,会发现与现实比起来,那些影视作品里的悲惨故事在现实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我们姑且把这一部分叫作怀念吧,怀念那些消亡的乐器和传统,怀念远去的亲人,也怀念回不去的旧时光。借助手艺怀念亲人,珍惜当下。

     02

     最后的修笔匠

     这里有老一辈的执着。

     有人说以前东西坏了人们想的是如何修补,而今东西坏了我们想的是丢弃换新。

     张老先生是一个修笔师傅。现在用钢笔的人少,修笔的人更少。张老在北京开着一家修笔店,从1962年至今,房子租出去都比经营的钱多,可如果所有的事物都用钱来衡量价值和意义,本身就是无趣的。

     现在我也用钢笔写字,但要少得多。想想还是中学时折腾的钢笔最多,真是汗颜。

     那时用笔不懂珍惜,很容易就把笔尖摔晚或弄开叉,也遇到过堵塞,漏液等问题。然后就一个人瞎折腾,最后弄得满手墨水。

     那时很少接触电脑,没有邮箱也不懂打字,想要投稿便用钢笔把写过的文字工工整整的抄写一遍然后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期盼着回音…那样的日子单纯却也快乐。

     一个手艺也是一段时光,承载着不同人的记忆。父亲送我的那支漂亮钢笔让我自豪了好久。

     一辈子修了超过五十万支钢笔,张老对钢笔是无比深情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终身守护的东西,这是一个儒雅的,颇具耐心的老实人,本分了一辈子。他的店铺也本分的落伍。

     张老担心:哪天自己不在了这些想要修笔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03

     酒的情结

     米酒先生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名人,很多顾客都是冲着他的米酒来的。

     酿酒难吗?不难,准备好原料按工序一步步走下去酒就成了。可酿好酒难,非常难,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

     前些日子出差刚好有幸拜访了一位酿酒人,去的时候杨先生正在练习书法,墙上挂的,地上摆的全是他的作品,他说写字可以静心,心不静是没办法酿好酒的。

     杨先生酿酒已有四十载,在这一行做几十年的人不在少数,坚持按自己的心意去做不妥协的恐怕只有杨先生了。

     他坚持水一定要用太湖的水,蒸饭一定要用木甑,麦曲一定要用人工踩,陈酿一定要用坛子…他家酿的酒,几年陈酿就是几年,不掺一点假,厂区几乎看不到任何机械化设备的踪影。

     这是什么概念呢?可以说看了那么多酒企,杨先生是唯一坚持老传统不用设备的,很多酒企为了产出和效率采用了大量设备,牺牲的是酒的品质。

     在另一家大型酒企里,我问一位老师傅:五年陈酿真的是放了五年吗?师傅笑了笑,那企业还不得亏死。同样是做酒,杨先生的酒成本要高出很多,同样的厂房面积产出要低很多。

     现场杨先生展示了他存放的十八年的酒。冬酿黄酒,酒体清澈,香味醇厚。桂花酒,香味清幽,浓而不腻,闻了一遍就再也难以忘怀。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杨先生是不合时宜的,从合作的角度来讲杨先生的企业太不像企业,从手艺人的角度来讲,他才是真正的酿酒人。

     有人提出将他的黄酒与葡萄酒结合做一款新的产品,来人还没讲完杨先生便拒绝了,你们年轻人的想法很多,太浮躁了。

     杨老崇拜苏东坡,喜欢他的洒脱和旷达。他说人这一辈子要做点让自己喜欢的小事情,无疑他的小事情就是酿酒和书法。

     04

     是手艺也是生活

     手艺五花八门,有人喜欢木匠,有人喜欢陶瓷,有人喜欢制香,有人喜欢做印泥,有人喜欢洗照片,甚至水泥和打铁都能被玩出花来。

     有些手艺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淘汰,有些还在苦苦挣扎,因为太苦,因为不挣钱年轻人不愿意学。无奈却也没什么可惋惜的,万物都有谢幕消亡的一天,恒星都会在不经意间被黑洞撕碎,一些手艺的消亡也是必然。

     手艺人也需要生活,挣钱却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痴迷的是手艺本身是对生活的敬畏。我们要追寻的不是手艺,是自己的本心。

     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抗这个纷扰世界的简单心。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生命状态,比拥有什么更重要。

    

     作者祝羽捷说,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在每门手艺中,都能感觉到每个手艺人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表达。

     我丝毫不怀疑这个时代需要向前奔跑,手艺人难免显得有些落伍。就像《百鸟朝凤》里的唢呐,因循守旧难免会在西洋乐器的冲击下被淘汰。

     但手艺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和手艺。正如影片主演陶泽如所说:“《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德,是风骨气质,是坚守信念的精神。”

     手艺人的深情和专注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走的太快难免心浮气躁,我们需要向手艺人学习,慢下来,静下来,等一等自己的心,完成一场自我救赎

     作者:DJ,精读读友会会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跟多DJ的文章,请点击:

     如果这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年,你会做什么?

     《零秒思考》——如何让你的思考速度成倍提升?

     《成长型思维》:真正优秀的人,都有这6种思维方式

    

     ↓怎样不知不觉,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