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知道我表姐4年前就丢了工作”:那些假装上班的成年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2022/12/11 7:00:00 精读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07/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346天

     01

     前几天看到一个帖子,底下有很多讨论。

     帖子正文,是一位网友自述,她发现自己那个品学兼优的表姐,原来4年前就已经丢了工作了。

     然而这几年,她一直假装自己依然在那里上班,每天早出晚归。

     被发现后,家里人才知道,她失去工作的头两年,每天在外游荡。

     后面便开始在便利店打工,或者在快递站兼职。

     半年前,表姐骗家里人要去北京出差,其实是当时快递站需要连续上晚班。

     所以,表姐自称要出差当天,其实是提着行李箱去快递站。

     下班了,就在快递站里的板凳上坐着过一夜。

     网友感慨:“电视剧里的剧情怎么就在我身边。”

    

     至于怎么被发现的,网友说是因为表姐最近又开始向身边的人轮流借钱,包括她。

     借钱的借口都与刚丢了工作那一阵一模一样,稀奇古怪的。

     于是,网友与同样被借钱的人一合计觉得不对劲,就找表姐对质。

     表姐终于瞒不住了,坦白了在4年前丢了工作。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几年她早就陆陆续续地把父母40万的养老存款取光了。

     表姐还说,自己的社保公积金在失业那会儿就被取出来还贷款了。

     但是经过网友一家人的探查,发现表姐根本就没有社保公积金的户头,也就是说,表姐毕业后可能就没有正经工作过。

     但是被发现之前,表姐一直自称自己在Intel上班。

    

     从小自己就把表姐当成学习的榜样,网友叹息,那个懂事、优秀的表姐居然会变成这样。

    

     02

     表姐的遭遇令人叹息,但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

     评论里,有人对表姐的处境感同身受,因为她也体验过:

     我好能理解啊……我去年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爸妈又催我,找到个兼职一天70块多,做了一周不到就没做了,天天跑去奶茶店点最便宜的一坐就是一天,爸妈问我工资我只能说花了,真的好难……还好现在找到了稳定点的工作了。

     也有人看到发生在身边的类似经历:

     我同学有段时间就这样,天天背着笔记本去星巴克,家里以为她去上班了,路人以为她在工作,其实就是过渡一下失业期,后来找到工作恢复正常生活才跟我们说的。

     还有人说,这种现象已经见到很多了:

     我还知道蛮多失业后隐瞒家人照常出门若无其事的人的……

     有些是被家人发现了,有些是后来找到工作就当做趣事讲出来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的。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话说,如果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

     在肯德基、图书馆、公园长椅、自习室,甚至一辆停在路边的车里,有许许多多穿戴整齐、拎着电脑的人。

     只不过,屏幕里取代工作文档的,是游戏、美剧、正在修改的简历,或者什么也没有。

     他们只是在对着屏幕假装上班。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到5.7%,超过人社部十四五期间把失业率控制在5.5%的要求。

     并且今年以来,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6月份更是达到19.3%创下新高,这意味着每5个年轻人里就有1人失业。

     而这些人,其中就有可能成为假装上班的一员。

     他们假装上班的原因很多,可能像是如上所说的“过渡一下失业期”,也有可能是像表姐一样,无法开口跟家里人坦白自己失业了。

    

     03

     其实暂时失去工作不可怕,去图书馆、星巴克短暂过渡一下这一时期也无可厚非。

     但即使失业,这段期间也不应该是漫无目的、无所事事地在某个地方追剧打游戏,虚度光阴。

     而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思考自己未来的走向,做好规划。

     只有在暂停时花时间充实自己,这一段时间对自己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你正处于这样的迷茫期,不妨思考下这2件事。

     ①自我生涯规划

     弗里德曼的《感谢你迟到》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暂停的时候会引发思考。

     在你的职业生涯出现暂停时,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思考的机会。

     积极对待此刻的暂停,储蓄力量准备跑得更远,而不是自怨自艾,陷入无用的自我怀疑。

     这段期间,你可以很好地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

     写生涯规划的过程,也是一次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

     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生涯规划》里认为:

     所谓生涯规划,就是在对时代、个人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预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职业倾向等进行综合权衡,确定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并为之设定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有规划与没规划,是不一样的人生。

     有可能你会说,人生是没有剧本的,正如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事实上,规划是对于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全面、深刻思考,侧重的是方向的正确性、引导性,至于具体的细节,并不求100%准确,即便有很大的出入,也不影响规划发挥作用。

     对于普通人而言,关键在于:是有规划,还是没规划。

     这就是0和1的区别。

     规划得好不好,作用能不能发挥得更大,那是从1到N的区别。

     生涯规划就类似于瞄准,从不瞄,肯定打不准;只瞄一两次,也很难打准。

     要想有一个理想的职业生涯,我们就需要持续实施、校正生涯规划,然后当关键的职业机会来临时,果断决策,把握机遇。

     只有持续规划,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②积极尝试,提高试错力

     试错力是重要能力。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尝试过1600多种材料,最终才找到成本合适、耐热发光材料作灯丝。

     这就是一个典型试错学习过程。

     当你失去工作,就意味着离开旧的环境,即将面对新的环境与人生方向。

     你会无可避免地面临新情境、新问题,也就意味着,你要去尝试新事物,也就是要试错。

     然而人们总说普通人的容错率很低,因此如何提高试错效能、降低试错成本,就值得思考。

     我们可以进行小碎步试错。

     有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青年凯文,小时候想当计算机科学家,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后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

     大一时,他每周花40个小时来钻研一门编程课,虽然刻苦但只勉强得到B。相比之下,有些同学比他学得轻松,分数更高。

     通过反馈分析,凯文将专业方向换成管理科学和工程专业,不仅觉得更轻松,还申请到参加斯坦福大学精英计划机会,并到一家创业公司实习,体验到工作激情。

     大学毕业后,凯文顺利进入谷歌公司营销部门工作。

     虽然这份工作很多人羡慕,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营销工作,热情难以保持。

     于是,他先后申请转岗到产品研发部门、企业发展部门,但都没找到“对”的感觉。

     回顾创业实习激情体验,凯文邀请同学创业,潜心钻研,开发出一个照片分享和社交应用程序。

     这让凯文找到“对”的感觉,在18个月内团队扩充到13个人,很快打造出一家估值10亿美元独角兽公司,最终被脸书收购。

     这家公司就是著名的Instagram。

    

     像凯文一样,每个人在各自人生岔路口,都很难一次准确无误做出正确选择。

     这没有关系,通过小碎步试错,及时调整,每一次尝试和试错,都会让我们离最合适自己道路更近一些。

    

     最后我想说,一次寒冬,也许也是成长的最好时机。

     这个社会并不是只要跑得快就会赢,也不是落后就会一败涂地。

     不要放弃,要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共勉。

     自我提升

     拥有成长心态是相对稀缺品质当你不知如何开始行动,陷入迷茫时,不妨先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精读君通识词典》每天发布1个概念,通过不断积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工具,在你实现目标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点开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订购《精读君通识词典》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学习一个词条,用最低的成本,持续精进更好的自己。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30个词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