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摆烂式育儿”上热搜:孩子不想听,你要如何说
2023/2/27 7:00:00 精读

    

     图源Veer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19/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424天

     近期,90后父母们的“摆烂式育儿”频上热搜。所谓“摆烂式育儿”,就是孩子哭归哭,闹归闹,家长的态度就是:任你哭任你闹,你爱咋地就咋地,我就静静地看着,理你一下算我输。

     孩子躺地痛哭时,父母也没闲着,玩玩手机、拍拍照片,发发朋友圈。大部分人看到这样的新闻,都是拍手称好,乐呵乐呵就过去了。

     但如果我们仔细、认真地思考一下,这种“摆烂式育儿”、“反向式育儿”、“不靠谱式育儿”方式,真的可行吗?这种育儿方式有何利弊?

     一位知名心理专家指出,在“摆烂式育儿”中,我们应该称赞的是家长轻松自洽的心态,而不能认同的是忽视放任的教养方式。

     在“摆烂式育儿”中,家长优先保持好自己轻松稳定的情绪状态,不焦虑、不强迫,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是好的育儿心态。

     但如果家长在教养行动上忽视孩子、放任不良行为,则是不可取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产生自卑心理,不能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也不能很好地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正确的做人做事方式。

     因此,“摆烂式育儿”中,要“摆平”的是家长的育儿心态,但不能用“烂”的方法来养育自己的孩子。

     那我们应该如何育儿?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孩子不想听,你要如何说》这本书中就有答案。

     这本“育儿圣经”为家长提供了尊重孩子又切实可行的沟通策略,从听和说两个方面入手,以漫画形式还原真实对话场景,把家庭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并附有章后习题,帮助家长活学活用。

     01他们为什么不高兴?

     当你想象有孩子的生活时,一定浮现过很多很温馨很美好的画面,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表现常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在面对冲突和痛苦时,我们即便努力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解决问题,但往往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小孩子的思路和我们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大人的思路: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人生道路上的小小颠簸都是可以克服的,不会让车翻到沟里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小孩子思路:“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我也不在乎你。因为你的感受没那么重要,所以我没必要在意。”现在,在最初失去燕麦棒的失望之外,孩子的沮丧又增加了一倍,因为她发现没有人在乎她的悲伤,她感到很孤独。

     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失去燕麦棒是一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但对小孩子来说没吃到零食就像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一样令人沮丧。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工具1:用语言承认感受。我们应该认真感受小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小孩子知道一一你领会了。

    

     工具2:用文字承认感受。写在纸上的文字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认真对待的。即使是对那些年龄太小、还不会读写的孩子也是如此。

    

     工具3:用艺术作品承认感受。只要会简笔画就可以。我们还可以用麦圈拼出一张悲伤的脸,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

    

    

     工具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当一个孩子想要一样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时,我们总是禁不住会反复向他们解释为什么那样东西是得不到的。”但实际上这种逻辑很少能说服孩子接受现实。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异想天开一下,告诉孩子:“真希望有一根魔杖,可以变出一个装满冰淇的淋浴缸。”

     工具5:用全神贯注的倾听来回应感受。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共情的声音就足够了。

     02他们为什么不能按我们说的去做?

     有时候我们需要孩子去做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勤洗手、公共场合不要吵闹、好好吃饭。但问题在于,孩子作为命令的接收方,可能会被激发出强烈的愤怒和反抗情绪。所以我们需要换个策略,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才是最有效方法。

     1.请孩子帮忙替代威胁。当孩子不想吃某种食物时,威胁策略是无效的。威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挑战,只会让一个意气风发的孩子更加坚定不吃的决心。与其尝试控制孩子,我们不如试着分享权力。

    

    

     2.描述问题替代警告。当我们警告孩子灾难即将降临时,实际就是在表达我们不信任他们。我们可以试着描述问题,邀请孩子一起来解决问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

    

    

     3.提供信息替代批评和职责。对我们来说显而易见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却不一定如此。如果我们采用提供信息的策略,而不是横加指责,我们就是在尊重孩子,表达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如果孩子掌握了正确的信息,就会采取负责任的行为。

    

    

     03他们为什么总是哭闹?

     当一个孩子在商场看到一个喜欢的玩具,哭闹着说:“我想要这个”,大人怎么说都不肯走;

     当一个孩子在景区旅游时饿了,但现实是身上已经没有食物了,周边也没有商店,而孩子一点都不能忍耐,哭闹着要吃东西;

     当一个孩子在儿科医院的候诊室等待了很长时间,抱怨说:“我好无聊。”但现实是还要等上大半个小时,而孩子的情绪逐渐烦躁,开始哭闹着要走;

     以上的场景相信每位做家长的都不陌生。遇上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安抚孩子的情绪呢?

     策略1:承认他的感受,然后提供一个选择来帮助他改善情况。比如说我们在候诊室等了又等,还要继续等下去,我们可以给他一些其他选择,比如“既然我们被困在这里,你是想画画,还是想玩游戏?或者我们去走廊走一走,数一数多少步才能到达走廊的尽头?”

     策略2:用文字表达感受。试着让孩子把不满写下来。比如在纸上写下“我不喜欢候诊室,候诊室是臭的,候诊室很无聊等等。”痛苦一旦被写在纸上,人就更容易快乐起来。

     策略3:让孩子主导。比如我们去公园游玩,小孩子玩得开心往往不愿意离开,那我们可以让孩子控制时间,在手机上设置倒数计时器,让孩子更具体的理解时间流逝的概念,让他自己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离开。

    

     04结语

     除了以上这些棘手的场景,《孩子不想听,你要如何说》这本书中还详细的介绍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互不相让,督促学习引发的对抗,激发怨恨的无效惩罚,哭闹、撒泼、狂躁等失控行为,从关心演变而来的争吵,青春期的梳理与冷漠等等场景的解决策略。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相信这本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学会与孩子沟通,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作者:肖燕青,精读读友会会员。习惯性读书,习惯性跑步,又很爱音乐的人。↓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30个词条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精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