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肠化...离胃癌有多远?教你快速读懂胃镜报告!
2022/2/28 京医通
中国是一个『胃癌大国』!
『胃镜检查』作为能够早发现胃癌的手段,也逐渐被大众接受。可拿到胃镜报告时,大部分却是一头雾水:

根本看不懂啊!!!
所以今天,我们就全方位介绍一下胃镜检查,以及如何看懂胃镜的检查报告~

01
胃镜检查如何做?
●●●
胃镜是一根长度1~1.5米,直径约1厘米的软管,管子前端是一个灯泡和高清摄像头。
检查把内镜从嘴伸入到胃部,医生可通过摄像头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有没有异常,尤其是有没有癌症的征象。

02
胃镜检查怎么约?
●●●
胃镜检查在部分体检套餐中会有涉及,如果是想自行去医院做胃镜,则需要如下几步:

胃镜分普通和无痛两类,可自行选择:
普通胃镜——采取局部麻药,检查时是醒着的,会有恶心想吐等不适。
无痛胃镜——全麻或清醒镇静下进行,检查时是睡着或清醒/半清醒状态,几乎无痛苦,但预约时间相对久。
03
胃镜报告怎么看?
●●●
看报告最下方的『诊断』
胃镜报告的图片和大段的描述文字,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
所以对于一般患者来说,要首先看位于报告下方的『诊断』(或诊断意见)。

没啥事儿的诊断有:
?未见明显异常
?慢性浅表性(或非萎缩性)胃炎
专家解读:未见明显异常就是一切正常。有些人的诊断中有"胃炎"两个字,但如果只是慢性浅表胃炎,且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基本等同于正常!

可能有问题的诊断:
只要『诊断』中不止有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胃炎一种,还有其他的诊断,如:
?胆汁反流
?糜烂
溃疡等...
专家解读:如果出现这类诊断名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判断具体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严重程度,再决定是不是需要治疗~
胃镜报告和病理报告一起看
有些可疑的异常,需要做胃镜时取一块组织(或切掉息肉)做病理活检,判断有没有癌变风险。

病理报告会晚于胃镜报告出来,和胃镜报告相辅相成,要结合『病理诊断』一起看。

以下几种诊断或关键词需要警惕,有些病甚至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01.慢性萎缩性胃炎:

危险程度: ★★☆☆☆
说明胃不止是浅表发炎,深层的分泌胃液的腺体也被破坏,甚至慢慢消失。
中重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02.肠上皮化生:

危险程度: ★★★☆☆
指胃受到损伤后修复过程中,长出了类似『小肠、大肠』的细胞。
这种异常细胞范围越广,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会逐步升高。
03.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危险程度: ★★★★☆
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比前两种情况都要更严重。说明一些细胞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异。
如果发展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离癌仅一步之遥。
04.腺瘤性息肉:

危险程度: ★★★★☆
这是胃息肉中,存在一定癌变风险的类型。具体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最高。
当然,如果已经发展到胃癌,病理诊断会直接写明是哪一种『癌』。
无论哪种情况,在拿到报告后都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制定适合你的治疗和随访方案,防止癌变的发生,或减缓癌症的发展。
04
哪些人需要做胃镜?
●●●
当然,胃镜毕竟是一种不是那么『舒服』的检查,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要做。
一般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建议定期胃镜检查:
?常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人。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40岁以上患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息肉、胃上皮内瘤变等特定疾病患者。
具体几年做一次,不同人的频率并不一样,需要就诊时听取医生的建议。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做胃镜前的核心注意事项(具体详细的注意事项在预约时医护人员会给你,一定仔细阅读):
总结
胃镜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食≥6小时,禁水>2小时;
?检查前10分钟需口服去祛黏液和泡沫的药剂;
?检查过程中尽量放松,平静呼吸,不要吞咽口水;
?拿到胃镜报告后,尽快挂号就诊,没必要在网上瞎查,越查越害怕...





本文为“京医通”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审稿专家:焦月 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编辑:医拉罐、医梨沙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京医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