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死因第三的病,其实很多人都有
2022/2/28 京医通

    

     慢阻肺是什么呢?

     40岁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6%!其导致的死亡更是仅次于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近20年间排在全球第三!

     患病率和死亡率如此高的『慢阻肺』,为啥你却从没有听说过呢?今天就来说一说~

    

     01

     到底什么是慢阻肺?

    

     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发展而来,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有害颗粒』常常是诱发该病发生、进展并导致其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

     引起慢阻肺的有毒颗粒

    

     烟草颗粒

    

     大气污染

    

     生物燃料

    

     职业粉尘等

     这些颗粒逐渐毒害气管和肺泡,导致的气道狭窄和肺泡改变,使气流受限!

    

     慢阻肺常见的症状

     慢阻肺的症状是由于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引起的,比较典型的有:

    

     慢性咳嗽

    

     咳痰

    

     呼吸困难

    

     喘息和胸闷

     当患者在感染、吸入有害颗粒等诱因下,出现病情急性加重时,上诉症状会明显加重,有些患者会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长年患者曾如此形容:

     “就像捏住鼻子,用嘴巴含着一根吸管呼吸,有时还会把吸管口捏扁。吸不进、呼不出那种憋......”

     02

     慢阻肺为何死亡率高?

    

     01

     发现得太晚

     很多病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不严重而忽视,等到了中晚期则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慢阻肺频繁地发急性加重或引起其它并发症,死亡率会大大增加:

     ●急性加重住院 →患者5年病死率约50%!

     ● 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总体死亡率10%!

     ● 合并肺源性心脏病 →患者5年生存率仅30%!

     02

     治疗不规范

     治疗不规范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

     错误一:症状有所缓解,就会擅自停止用药;

     错误二:忌惮药物副作用,用药量不足。

     这些错误的理念,导致患者用药不规范,病情没法真正得以控制,急性加重的风险大大增加。

     03

     如何早期发现慢阻肺?

    

     既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健康影响这么大,那么早期发现,是对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临床上我们可通过下面的量表来简易判断:

    

     04

     慢阻肺如何治疗?

    

     及时、规范地治疗是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慢阻肺的治疗一般有以下几类:

     JINGYITONG

     药物治疗

     No:1

     吸入药物疗效肯定、直达患处、副作用小,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治疗的主要给药途径。这类药物需长期使用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即便没了症状也一定坚持用药!

    

     专家提醒

     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药物的基础。而对于病情严重和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还需要联合吸入激素类药物(激素用量小、副作用可控,可以长期使用)。

     当患者急性加重,部分患者需要静脉或口服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应改为吸入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另外药物吸入装置不仅要考虑操作简单省事,还应配合自己的肺功能等情况进行选择。

     JINGYITONG

     呼吸锻炼

     No:2

     如病情允许,可练习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加强呼吸功能。

     动作示范

    

     缩唇呼吸:闭紧嘴,鼻子吸气;嘴唇缩成吹笛口型,将气从口中徐徐呼出。

    

     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来;呼气时,腹部凹进去。

     JINGYITONG

     家庭氧疗

     No:3

     必要时需要吸氧或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改善呼吸困难。

     专家提醒

     这类药物需长期使用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即便没了症状也一定坚持用药!

     最后,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对于减少慢阻肺病人急性加重也十分重要:

     JINGYITONG

     慢阻肺病人5点要注意:

     ?戒烟,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天气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

     避免接触花粉螨虫等过敏原;

     镇静安眠类药物由于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应控制使用;

     注重饮食营养均衡。

    

    

    

    

    

    本文为“京医通”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审稿专家:崔瑷 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编辑:医拉罐、医梨沙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京医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