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没有永续经营,只有不断转型
2015/4/9 12:24:46 进化岛
…首发于腾讯《大家》
人类已经可以接受不能永生的事实,但是企业家还不能,总是幻想“永生”。企业永生,就是不断经历创业期、成熟期、转型期、成熟期、转型期、成熟期、转型期 …… 如此往复。转型,和装修一样,大部分人此生都只经历一两次,装修时完全没有经验,有经验时已经不再需要装修了。
是为转型之惑。
我在帮助不少传统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转型如此艰难”。我觉得,这与大家对“转型”这个企业生命周期环节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我想与大家分享一张 “企业生命周期图”。

我把企业的生命周期,简单地解构为三个阶段:创业期、成熟期、转型期。
创业期:
创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的,因为未来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团队也没有经验,这时候失败的概率很大。所以很多人说,创业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游戏,如同赌博。在这个创业的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企业工具,战略和管理。很多创业者鄙视管理,觉得那是大机构的官僚体系,他们的战略也只是一个朴素的愿景和一腔热血,团队可能很有执行力,但是能走到第二步的寥寥无几。在这个阶段,我非常赞同雷军说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可惜绝大多数初创企业,都是朴素地面对自然选择。
成熟期:
能走到第二步的,值得祝贺。这些企业通常不是“选择了未来”,而是被未来选择。“站在台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它们的战略(朴素的方向)吻合了大时代的方向,加上团队优秀,就走到了第二步。这时候,很多企业的规模也涨到了400人、1000人,很多人终于意识到:一个人真是管不过来啊!于是开始引入管理。管理就是战略流程化,流程工具化。这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夯实了企业的基础,能把企业往上再推高一个层次,但流程的完善也从此确定了一个未来。在这个阶段,孙振耀的呼吁让人振聋发聩:中国民企强化职业化管理能力的时机到了!
转型期:
成熟期的企业战略和管理模式都已经基本确定,这时候我们看到,2012年前,评价一个老板是不是好老板的方法是,他打了一天高尔夫球,没有接到一个电话,出去爬了半年山,公司也不来找他。但是2013年之后,“互联网+”时代到来,所有爬山的老板基本都回来了。商业环境突变,战略和管理都要变,尤其是战略:我们以后到底往哪里走?企业重新进入了创业期,但是和创业不同的是,转型的企业多背了一个包袱。包袱里的东西是干粮,但是也让它的步伐更加吃力。怎么办?任正非指出:我们要转换,慢慢从人力资源机制中也要形成培养战略家、思想家的土壤。
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永续经营”,只不过是在每一次大的“转型期”,都能成功的转型,并带领企业进入下一次“成熟期”,再积蓄并等待下一次“转型期”,如此往复。
转型,他的同义词是“再创业”。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转型期,其模式更接近创业期,而不是成熟期。但是从时间轴上,转型期又起点于成熟期,所以大家会自然而然使用大量成熟期的管理手段,来领导转型,这是很多企业无法成功转型的重大原因。
转型企业,要象创业企业(外面的朋友)学习,而不是成熟企业(自己的父母)。“忘记,借用,学习”,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而不是父母的爱恨交汇。
如果转型成功,企业会再获新生,进入下一个成熟期,此后还将进入转型期。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新生代,环境加速变化是新常态,没有永续经营,只有不断转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进化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