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封存十年的“互联网+”试验报告
2015/11/1 9:08:32 进化岛
- “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十周年志
互联网对人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连接,是消除距离,是促进信息对称,是提高效率。但是,这些,真的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吗?当有一群先知先觉的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生产力,迅速调整生产关系,在商业社会中获得巨大财富时,互联网又可以为公益、为慈善做些什么呢?
十年前的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创立了(也许是)全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公益众筹网站“捐献时间”,十年后的今天,公益众筹,才变成了一个主流概念。那场提前了十年的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公益”的试验,得到了非常多怀大爱、懂商业、有激情、敢承诺的小伙伴们的支持。十年过去了,昨晚和这群小伙伴们再相聚,感慨万千。
拥抱互联网不是目的,提高效率,才是目的;提高效率不是意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才是意义。爱,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互联网,是工具。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请允许我与大家分享这个特殊的“互联网+”试验报告,纪念这辛勤的付出,和无法估量的收获。
以爱之名,网络人的力量
- “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发布志
2005年10月23日
决定选在10月23日发布“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到了这一日,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一天的到来是如此自然,但也如此艰难。我想只有“捐献时间”团队的成员才能明白其中艰辛与快乐。有这个想法不难,把它实现出来真的不容易。今天,就让我胡乱写写吧,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分享支持我迎来今天,并且坚定“捐献时间”公益未来的一些零星想法。君莫笑。
当一个人受到上帝的眷顾时,我们当分享这份幸运
我这三十年来一直很幸运,那些不能将我打倒的,最终都使我变得更加坚强。
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足够幸运。当胡润中国富豪榜上不断飙升百亿富豪的时候,“中国穷困榜”上还有9000万人每天生活费低于2.5元人民币。当我们在选择去麻省理工念书,还是留在外企工作的时候,有的孩子却可能穷到要靠卖血筹得学费。
我们是勤奋的、刻苦的,但无疑也是幸运的。当我们感到自己的幸运时,我们当分享这份幸运,分享这份快乐,我们的社会就会很和谐了。
以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业
微软有一位高官,John Wood,华盛顿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给了我很大震撼。你猜他做了什么?他为了尼泊尔没有书读的孩子,辞去了微软高位,每天骑着牦牛和驴子给尼泊尔的孩子们送书。他以他杰出的商务能力,在短短的5年中建立了100所学校,1000个图书馆。他被时代周刊成为“亚洲英雄”。别人评价他“用像微软一样方式管理,这是非常有成效的公益”。
让我震撼的不仅是“居然真的有这样伟大的人”,更是“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业”的思路。我定义所谓的商业的方式,是1)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足够支持公益的运行;2)用商业公司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益团队。公益不能一直插着输液管,那不健康。我要做的,就是要把“捐献时间”的管子慢慢拔掉,让它可以开始自我维持,不断自我成长。让我们从和客齐集(2015年注:今天的百姓网)的合作开始,一点点尝试。谢谢我的好朋友王建硕。
金钱,时间,希望
不是只有金钱才可以帮助,时间也可以。时间有的时候比钱包含更多的内容:知识、技能、态度、经验、教训等等等等。微软的最大的公益计划叫做“Give”,口号是“Money | Time | Hope”。新的give计划中,微软宣布,只要微软的员工每向公益团体捐赠一小时,微软公司将会对这家团体另外捐赠17美元。不管是金钱还是时间,都是希望。
我很欣赏朱学恒的开放式课程翻译计划,所有的翻译义工捐献的时间,都是不善英文的学者的希望。我很欣赏美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所有爱心人士捐献的时间,都是老人和自己的希望。我们欣赏国际青年成就的未来商业领袖课程计划,所有志愿者捐献的时间,都是莘莘学子们的希望。蔡莹凌的经历告诉我们,你的一点时间,可能就会给别人燃起希望。
做当当,还是做eBay
我面临一个选择:做当当,还是做eBay。从2003年开始,我一直都在以当当的模式(B2C)在做公益事业。我一个人(或者和几个朋友一起)不断的到大学里去做演讲。我就是B,学校就是C。走了近十所学校后,看着学生们渴求的眼神,我知道,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或者说,B根本就是一个瓶颈。捐献者再有三头六臂,一个人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
为什么不试试C2C,这个互联网最大的发明?需要帮助的人不知道到哪里寻找帮助;愿意主动提供帮助的人,但不知道是否有人需要,在哪里、何时需要。我决定做一个类似于eBay的网站出来,一个C2C的平台,让需要帮助的人,和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在这里找到最短路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力量让好的事情发生,每个人都有潜力成就自己的成功。利用这个C2C的平台,我们希望把力量注入到潜力中,成就更多人。
捐献时间,是一个匹配志愿者力量的象eBay一样的C2C平台。
WEB 2.0的力量
Milk(2015年注:当时是在校大学生,今天已经是“食色”的创始人),Dipper给了我一个惊喜。他居然悄悄的把需求者提出来的各种捐献时间需求做成了RSS,提供订阅;51乐购的吴雪峰用PLOG的BLOG系统来做我们的新闻发布;在评价体系中,我居然看到了AJAX的痕迹;小华做了一组MSN的头像,希望通过MSN的Social Network来推广网站;我们还写了一段Java Script,让关注“捐献时间”的BLOGGER可以在自己的BLOG上捐献一小块地方来宣传最新的捐献时间需求。我们的网站对每一个需求开放了“评论”功能,让“捐献时间”网站最大化的“可读可写”。
这是一个社会学试验。我无法抑制自己的兴趣,看一看WEB 2.0 + C2C可以在公益事业领域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时间大使
“捐献时间,分享快乐”三个月志
2006年2月23日
做有意义的事情,时间才有意义
对捐献时间的诠释,李欣的这句话比我说的要好上百倍,因为这是她的亲身感受。当看到她写的这段文字,我被深深触动:
人最大的快乐,不是满足自己,而是被需要。老人们最大的快乐,不是接受大家的探望,而是与大家分享宝贵的生活经验。我们都没有什么高明的谈话技巧,但是老人都会很热切的和我们讲她的人生故事,人生体验,她也想知道我们年轻人的苦恼,也希望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年轻人。和他们相处的两个小时,我自己也有很大收获,同时,我也获得了很大的快乐,因为我也感觉到她们的需要。
李欣是参加“第一福利院”探望老人捐献时间活动的志愿者,虽然我从未见过她,但是从她在捐献了时间给福利院的老人后发表的感想,让我可以了解到老人们的感谢和志愿者们的热心。这就是时间的价值。正如她所说:“时间本身是无所谓宝贵与否的,关键是用时间来做什么,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段时间也才有意义。”难道不是吗?
65名志愿者的74个小时使3245人受益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在“捐献时间”平台上捐献的是一个外国人。Dr. Speece通过两个小时捐献关于 “化工污水处理” 相关的知识。天啊,这样的题目会有人感兴趣吗?我们在网上试探性的发布了这个消息,没想到两所学校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在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楼701,96人座位的教室竟然容纳了120多位老师同学,有很多同学站在走道或者坐在地上。原来计划只有环境学院的同学参加的讲座,还同时吸引了生物工程与化学专业的学子和老师。
在接下来短短的三个月中,65名象李欣、Dr. Speece一样的志愿者,一共捐献了74个小时,帮助了3245人!我们“捐献时间”核心团队的成员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就是互联网+C2C的奇迹!这65名志愿者集结在一起的力量在证明一个理念:每个人都有力量让好的事情发生,每个人都有潜力获得成功,把力量注入到潜力中,就可以成就更多人。
也要特别感谢青年报的蔡玲玲,新民晚报的李玮,和团市委的领导。在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下,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者开始主动找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找到志愿者,而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加入进来。也要感谢北京青年报、新报、Shanghai Daily、时代报、生活周刊、上海一周、扬子晚报、新女报、北京晨报、人民日报、上海广播电台、福建电台、990新闻频率、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的关注。只有你们和更多人的关注,才能使“捐献时间”成为我所说的有规模效益的平台。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非常多热心并且有想法的志愿者给我们写信,提出各种各样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把你们的关注当作财富,有一些已经作了改进,还有一些放在了计划中。我们非常希望“捐献时间”计划在一夜之间变得完美,但现实和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只能先迈出左脚,然后右脚,接着再是左脚。请大家给我们更多一些耐心。
在所有的建议中,大家提出来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什么所有的活动都在上海?为什么需求形式不够丰富?
这不是捐献时间计划的限制,而是人的限制:我们的团队成员都在上海。但理想状况是,假如北京、武汉、广州、南京或者是海口有一个帮助的需求,而恰在本地就有着愿者可以捐献自己的时间提供帮助,其实无所谓“捐献时间”网站、团队、机器在哪里,这个志愿者行为就应该可以发生。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多的非上海的志愿者注册,我们缺的是一些使者,能够帮助寻找到那些形式多样的、来自各地的需求者的使者。
招募“时间大使”
在“需求”拉动“志愿”的理念下,今天我们正式推出在每个城市招募“时间大使”的计划,作为“捐献时间”核心团队的延展,负责认证需求者,发展志愿者,和作为“捐献时间”在本地的协调者。
“捐献时间”计划将会非常慎重的在各地选择1-3名 “时间大使”。“时间大使”可以是白领、学生、公务员或者任何充满激情、热心公益、善于沟通、业有余力、勇于承诺的志愿者。选择出的时间大使将会肩负在本地发展更多样化的需求,推广乐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作为“捐献时间”本地代表的职责,并且参与讨论、决策“捐献时间”计划的方向,与其他同样优秀、充满激情的“时间大使”一起工作。如果你希望成为你生活、工作的城市的“时间大使”,请发邮件给“捐献时间”管理员,介绍你自己,然后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要成为“时间大使”。关于时间大使的招募,具体参见这里。
我有一个梦想,在将来的某一天,在中国大地的某一个地方,有一个如奥运倒计时一样的巨大电子数字牌伫立在一个巨大的广场,在飞快的翻动着数字。无数外国人都要到此参观拍照,而家长们带着孩子进行生动的教育。我们国人非常自豪地说:这就是“捐献时间”计时牌。你所看到的飞快刷新到几乎看不清的数字,就是此时此刻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以小时记的志愿者行为。这片土地历来是礼仪之邦,我们的民族永远是乐助之族!
和“时间大使”一起,让我们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和捐献时间一起,分享快乐
- “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半年志
2006年4月23日
时间证明,我们不是冲动
180天前,“捐献时间”计划正式开始运行。我们计划宏伟,情绪激昂,仿佛太阳第一天升起。没有人知道,这颗小苗将来终会长成什么模样,但是我们满怀信心。我们深知,轰轰烈烈的开始一个计划是容易的,坚持却是何其困难。没有坚持的激情不是激情,那是冲动。
“捐献时间”走过了让我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180天。到今天为止,302名志愿者,捐献了951个小时,使5709人受益!今天的“捐献时间”是一支有7人核心团队,7名时间大使的强大团队,服务于20名注册需求者,和2312名注册志愿者。我们的活动也从上海,推广到了江苏,北京,湖南,江西,河南。看到这样的数字,我们很欣慰,也很快乐。
快乐是我们坚持的力量。时间证明,我们不是冲动。
是的,有太多人要感谢
如果不是“捐献时间”,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认识谢朝晔。他通过“捐献时间”捐献了28个小时,帮助“微笑图实室”给贫困学校整理图书,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关爱智障儿童,给老人维护电脑,陪特殊儿童放风筝。感谢谢朝晔,和所有的志愿者,你们的志愿者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不是“捐献时间”,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认识陈霞。她是“爱心俱乐部”的负责人,坚持不懈的组织了11次到福利院看望老人的志愿者活动。老人拉着她的手,每次都依依不舍。感谢陈霞,和所有的需求者,你们的辛勤组织,给志愿者以帮助别人的快乐!
当然要感谢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的俞部长、邱部长的支持,媒体的关注和宣传,Keso在blog上做的公益广告,王建硕的客齐集的帮助,还有汉博网提供网站空间。没有这些力量,“捐献时间”可能寸步难行。
最要感谢的是我们的团队成员:应晓华(应正)、田颖、俞丽辉、刘英丹、郭磊、黄鹤萍,时间大使:张帆、陆晓翔、张建军、严圆、周晶波、季彩萍。是你们的爱心,在网聚人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得到帮助。
和捐献时间一起,分享快乐
一年前提出“捐献时间”的概念后,我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两次捐献时间2005年聚会,和十几名热心的志愿者讨论了“捐献时间”最初的想法。从这些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就是这第一批志愿者帮助我们把“捐献时间”从“概念”变成了“计划”。一年了,我们的志愿者从10名变成了2123名,捐献过时间的也已有302名。
又是春夏之交,在黄鹤萍、郭磊、刘英丹的精心准备下(真是辛苦了!),捐献时间2006年聚会将于春暖花开的5月20日在绿草茵茵的世纪公园举办,恭候所有热心的志愿者、需求者们参加,并分享、感受这半年来的故事、经验、快乐。
与“捐献时间”在一起的这半年,我非常快乐。让我们在春天的世纪公园,分享这份快乐。
218万的社会价值
- “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周年志
2006年10月29日
昨天在长风公园,我们与十几家需求者、上百个志愿者一起,共同庆祝了“捐献时间”成立一周年。一年前发布“捐献时间”时,我们踌躇满志。相信我,这一年,着实不易,而这一刻,我们激动不已。一年前我说,这是一个社会学实验,那么一年后的今天,请允许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份试验报告,也即捐献时间的年度报告。
工作报告
截止到10月28日,在我们超过4000名的注册志愿者中,共有564名志愿者,参与了61个机构组织的,227场志愿者活动,捐献了自己宝贵的3071小时,使得21822人受到了帮助。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1)我们每周认证多于1家公益组织成为需求者,在“捐献时间”上寻找志愿者,而这些经过我们验证的组织,每周会发起4场公益活动。
2)每天有11人注册成为志愿者,承诺捐献自己的时间给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中间,1/7的人已经找到、并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
3)每过3小时,就有志愿者通过“捐献时间”捐出自己的1个小时。每24分钟,就有1人获得帮助。这是“捐献时间”的心跳。
感谢所有的志愿者和需求者,是你们让这一切一点一点发生,为你们,我们深感自豪。
财务报告
“捐献时间”一年的运营经费不到两万。
如果假设一个人的时间价值平均为一小时100元(当然我们知道,这随着不同的人、地点、时间变化),那么,这一年中,我们以2万的现金价值,帮助志愿者捐献了31万的时间价值(3071小时),创造了218万的社会价值(21822人次获助)。2万元现金价值最终产生218万的社会价值,这100:1的效率,来源于被网聚了的人的力量,来自于每一位志愿者的捐献和需求者的组织!
感谢我们的赞助商:复旦MBA06春2班,客齐集,青年志愿者协会,BlogBus,智买道,汉博网,菠萝网。你们对公益的支持,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团队报告
这一年最令我自豪的,那莫过于我们的团队建设了。
经过一年的磨练,我们的核心成员团队7人组初步成型,各有专长,各司其职。郭磊是我们的网站管理员,肩负着监管网站的邮箱、论坛、新闻信的重任,保证网站是“活”的;刘英丹负责网站技术更新,大家不断看到的、和看不到的网站功能的点滴改进,都源于她的不辞辛劳的加班工作;应晓华是网络推广和发展的能手,今天网站的广为人知,离不开他的战略发展思维和执行;田颖是外联专家,我们不少的商务合作以及赞助都是田颖撮合签署的;黄鹤萍学过专业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所以在她制定的财务规范和监督下,我们的财务清晰透明;俞丽辉是报社编辑,作为我们的发言人,不断向公众推广宣传志愿者精神和我们的理念;聂彦萍律师是我们的法律顾问,我们和其他商业、非商业组织的合作协议,都由她审阅过。
除了7人组之外,我们在全国有9个城市招募了11名时间大使,负责志愿者活动的全国推广。每月第一个星期六晚上9点到11点,电话会议里听到各地时间大使介绍的各种感人的志愿者故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感谢我们的团队,就是这样的一支梦之队,成为我们走到今天的重要的原因!
这一年,真正难的,不是我们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要去决定不做什么。对大家非常多、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心存感激。在大家的关注下,捐献时间还将继续下去,不断进步,越来越好。捐献是快乐的,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今天这个试验,已经结束了。我一边创业,经营自己的“润米咨询”,帮助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一边继续和香港百仁基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一起,把当时的“互联网+”实验成果,用于新时代的公益。
我相信,只要这个社会还可以更美好,就会有一群人为此前赴后继,努力,并快乐着。感谢你们。感谢互联网。
这世间一切美丽的事物来自太阳,一切美好的事物,来自人心。
@ 2015年10月,捐献时间十周年
注一:2007年,捐献时间由央视“慈善1+1”团队接管;
注二:央视接管后,由于组织内部调整,“慈善1+1”已于2008年下线。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捐献时间”纪念版网站。
(原定发表于2015年10月23日,因限额问题发表于2015年11月1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进化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